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1篇
  免费   2527篇
  国内免费   3004篇
测绘学   1671篇
大气科学   1289篇
地球物理   1803篇
地质学   5704篇
海洋学   1601篇
天文学   129篇
综合类   705篇
自然地理   1610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592篇
  2021年   764篇
  2020年   579篇
  2019年   687篇
  2018年   578篇
  2017年   524篇
  2016年   552篇
  2015年   645篇
  2014年   645篇
  2013年   774篇
  2012年   808篇
  2011年   853篇
  2010年   820篇
  2009年   732篇
  2008年   786篇
  2007年   750篇
  2006年   699篇
  2005年   604篇
  2004年   401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340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8篇
  1940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基于多源卫星图像融合的水坝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邱丹丹  马洪超  杨耘  贾鹏 《遥感学报》2006,10(4):449-455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卫星图像融合的水坝检测方法,该方法在特征级融合的模式下,利用多源卫星图像特征信息互补的优势,先后提取多个卫星图像中目标的特征信息,再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中的逻辑模板法对特征进行融合,得到系统的目标结果输出。试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在大幅复杂背景下有效地对水坝进行检测并定位,并减少了单源卫星图像进行目标检测的错判、误判率。整个算法能完全实现自动检测,可达到预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2.
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卫星遥感在研究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和蒸发(蒸散)量时有其独到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基于NOAA-14 AVHRR和Landsat TM资料推算藏北高原地区区域地表特征参数、植被参数及区域地表热通量的方案,并把其用于GAME/Tibet(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和CAMP/Tibet(“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试验区。并指出了此方法估算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区域地表能量通量和蒸发(蒸散)量时存在的难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43.
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盲数字水印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盲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小波包分解,并根据视觉感知特性将作为水印的二值图像嵌入到分解后的高频分量中,再进行小波包重构得到嵌入水印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添加水印后的图像对于压缩、噪声、中值滤波、几何裁剪等处理具有很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944.
从GIS数据库中挖掘空间离群点的一种高效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GIS的空间特性,借鉴已有的定义和概念,定义了空间离群点是和在其非空间属性邻域内其他空间对象在空间位置上差异十分显著的空间对象,并设计了SOD算法。实验结果验证了SOD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给出了从GIS数据库中挖掘空间离群点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945.
基于二维矢量数字地图的水印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MQUAD算法的一些缺陷,提出通过点坐标漂移重置在二维矢量地图中嵌入水印的方法,并通过DXF格式地图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946.
一场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造成2005年5月30日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尺度影响系统、卫星云图逐时演变情况和大气层结稳定度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利用T213数值模式的物理量预报产品对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物理量场分布进行了动力学诊断分析。分析表明:此次中α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是典型的由于蒙古冷涡旋转东移南压,在高低层有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低层有暖湿舌伸展,中层有干舌叠加在低层湿舌之上和大范围存在对流不稳定层结等诸多有利的温湿条件和动力条件下,首先激发中γ尺度对流系统,再由几个中γ尺度对流系统合并而成中β尺度对流系统,然后由几个中β尺度对流系统合并发展而成。  相似文献   
947.
中国北方干旱化年代际特征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9  
用CRU和ECMWF资料分析了近代中国北方干湿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干旱化具有显著的年际、年代际特征,20世纪70年代末干湿发生显著转变,西北东部和华北地区变干趋势明显,北方大部分地区干旱现象严重;中国北方地区当前的干旱化时空格局与东亚夏季风异常特征密切相关,夏季风减弱以及由此造成水汽输送量减少是导致干旱化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低层大气反气旋环流增强和气旋性环流减弱是引起干旱化的异常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948.
北大西洋臭氧极小值和北太平洋极大值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9~2002年TOMS卫星观测资料,采用臭氧总量纬向偏差和区域强迫的分析方法,研究北大西洋东北部大气臭氧低值与北太平洋西北部臭氧高值的季节变化过程和相互关系.研究表明,(1)北大西洋东北部存在一个大气臭氧极小值,年平均臭氧总量比纬向平均值低20 DU以上,冬季低50 DU以上; 北太平洋西北部存在一个大气臭氧极大值,年平均臭氧总量比纬向平均值高35 DU以上,冬季高70 DU以上.(2)上述两个地区大气臭氧的季节变化具有很强的区域特征,区域大气动力学输送和化学过程对上述两个地区大气臭氧季节变化的强迫分别为50.3%和42.6%.(3)上述两个地区大气臭氧纬向偏差的季节变化间存在很好的反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8,说明其臭氧区域强迫之间存在良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9.
回顾了地震地面加速度随机过程模型,根据随机振动理论采用迭代方法求解出与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反应谱相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函数,选用胡聿贤功率谱密度函数拟合上述功率谱密度函数,运用非线性拟合技术给出了与规范对应的胡聿贤功率谱参数,可供这种模型作为地震地面运动输入时选用。  相似文献   
950.
根据室内岩石变形声发射实验结果,计算了声发射序列的地震非均匀度GL值,并以此探讨了岩石破裂失稳的可预测性。在双轴压缩、等速率加载条件下,含障碍体断层、挤压雁列断层和Ⅲ型剪切断层等非连续岩石标本在临近滑动失稳前,声发射活动均出现了显著的均匀—非均匀的状态变化,表现为GL值出现持续大于1的异常变化,GL值异常的位置与破裂成核部位相重合,并与断层走向一致;改变统计窗长、窗内分割数及能级统计下限计算声发射序列的GL值,结果表明,GL值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综合分析认为,地震非均匀度(GL值)可以较好地刻画岩石失稳前夕因破裂成核导致的声发射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状态变化,GL值持续异常是岩石失稳的显著性标志,对预测岩石失稳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