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340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545篇
海洋学   10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1.
The grain size and element (including redox sensitive elements and terrigenous elements) concentration of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Changjiang Estuary hypoxia zone and its adjacent sea area were measured in this research. Based on the obtained data, the hypoxic environment’s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in surface sediments was further studied. We believe that the “redox environment effect” greatly influenc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SE, which reveals the “patchy enrichment pattern” offshore in the hypoxia zone, whil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errigenous elements which shows the “stripped enrichment pattern” near shore is mainly affected by “granularity effects”.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hypoxia zone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SE such as Mo, Cd and V in the study area exhibi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dox environment effect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2007, 27(3):1–8 [译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相似文献   
212.
滇西沧源铅锌多金属矿集区位于中缅边境的金腊-金厂一带,是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和地质矿产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新近探明和开发的一个新的资源地.文章通过对矿集区脉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特征、成矿温度、盐度、密度、成矿压力以及流体包裹体中气液相成分和C、H、O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分析,探讨了流体性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结果表明,该区流体主要属于NaCl-H2O体系和NaCl-CO2-H2O体系,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160~320℃之间,盐度W(NaCleq)在0~20%左右,由成矿压力推算的成矿深度在0.7~11.5 km内.由此推测成矿流体主要是经深部循环演化了的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  相似文献   
213.
西藏冈底斯南带辉长岩及其所反映的壳幔作用信息   总被引:24,自引:17,他引:7  
在巨型冈底斯岩浆岩带南端产出有一个辉长岩带,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平行共生。辉长岩带中以辉长岩为主,与冈底斯花岗质岩石空间上呈渐变过渡接触关系,表现为接触带附近岩石成分的规律变化,并出现暗色微粒包体。本文在项目组多年来对冈底斯岩浆岩带研究的基础上,对拉萨曲水县城—日喀则一带的辉长岩类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观测,选择了典型露头系统采集了样品,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和研究表明该辉长岩类的SiO_2 49%~55%、Mg~#49~66,近于原始基性岩浆,REE曲线平缓右倾,无明显负Eu异常,表明未发生明显的岩浆分异作用,其~(87)Sr/~(86)Sr比值变化在0.7036~07051、~(143)Nd/~(144)Nd为0.5128~0.5131,且ε_(Nd)为2.34~6.87,其~(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7.9095,15.4986和38.0176。这些特征都表明该辉长岩属于PREMA源区物质局部熔融而成,并在上侵就位过程中受到壳源物质影响。已有SHRIMP锆石U-Pb年龄表明该辉长岩类形成于40~53Ma,与曲水岩体岩浆混合时代一致。因此可以推断印度-欧亚陆陆碰撞过程中,随着俯冲板片的折返断离,具有亏损特征的普通幔源物质在始新世局部熔融,其熔浆底侵、上升,不同程度地与壳源花岗质岩浆混合,形成冈底斯辉长岩带,其成因与大陆碰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14.
系统地分析测定了长安金矿床矿石、地层、岩浆岩中成矿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细晶正长岩、辉绿岩、煌斑岩中Au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其Au含量分别为0.02×10-6, 0.009×10-6,0.019×10-6, 分别为相应维氏值的4.4, 2.3, 4.8倍;砷的含量分别为92.2×10-6,784×10-6,6.96×10-6, 分别为相应维氏值的61.5,392, 3.5倍.Au与As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因而细晶正长岩、辉绿岩、煌斑岩是与长安金矿关系最密切的岩浆岩,为长安金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长安金矿的硅化蚀变砂岩相对于砂岩围岩大部分元素总体上呈亏损状态,硅化蚀变砂岩的Au的含量仅为0.001×10-6~0.002×10-6,只有围岩的0.24~0.47倍;As的含量为5.01×10-6~5.22×10-6,是围岩的0.09倍.说明流体在运移的过程中,使围岩中成矿物质贫化,从围岩中萃取了大量的成矿元素.  相似文献   
215.
侧部岩溶隧道围岩变形特征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达(州)成(都)高速铁路宝石岩隧道施工过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隧道侧部含有溶洞的围岩变形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隧道侧部不同大小、不同距离的溶洞分布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围岩分别向溶洞和隧道内变形。溶洞与隧道之间的围岩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变形,是最危险区域;靠近溶洞附近的腰拱、边墙和拱顶处围岩的位移值要比远离溶洞侧的相应部位处的围岩位移值大;随着溶洞与隧道间的距离的不断增大,隧道主要特征位置的位移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最终趋于无溶洞状态时的位移。溶洞主要特征位置的位移值也减小,其值均趋近于零;随着溶洞尺寸的不断增大,隧道和溶洞主要特征位置的位移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216.
针对BP神经网络预测极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利用思维进化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提出基于思维进化法优化BP神经网络(MEA-BP)大坝变形预测模型。通过算例验证,并与BP神经网络、GA-BP神经网络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克服多数进化算法问题及缺陷,同时避免遗传算法中交叉和变异算子双重性,提高算法的整体搜索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较优的局部预测值和较好的全局预测精度,具备快速收敛能力,验证了提出的ME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大坝变形预测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17.
从31届地质大会看火成岩石学的研究动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根据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关于花岗质岩浆作用与成矿,花岗岩系统及元古宙岩石圈过程,玄武岩,碱性侵入体的成因与侵位,碳酸岩、金伯利岩、钾镁粕斑岩及相关岩石,造山带酸性与中性火山岩,火山作用等方面的发言、论文及摘要,结合其它资料,对近些年来国际、国内火成岩石学领域的新进展和研究动向进行讨论。认为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在地球动力学和全球变化的总框架下,在人类对资源、环境、减灾重大需求的推动下,火成岩石学在地球物质科学、岩石探针、大火成岩省事件与超级地幔柱、地幔动力学、岩浆过程的物理学及超高压实验等方向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相似文献   
218.
甘肃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火山作用及其构造含义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钾霞橄黄长岩是一种产于大洋和/或大陆环境,尤以大陆裂谷最为多见的超钾质火山岩,也是世界上出露最少的火成岩之一,目前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这类岩石的报道.甘肃西秦岭新生代火山岩是我国目前唯一有报道的钾霞橄黄长岩产区.本文详细介绍了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及深源包体的岩石学特征,提供了该区13个岩体30个具代表性的全岩化学和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6个具代表性的Sr,Nd,Pb同位素分析结果,以及2个火山岩全岩Ar/Ar同位素定年结果.研究表明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主要是中新世火山作用的产物.火山岩的化学成分贫SiO2和Al2O3,富MgO,CaO,TiO2和(K2O+Na2O),以及具有高的[MgO]值(平均大于68)和NNiO 含量(平均在0.3%以上).火山岩中含有丰富的深源包体,岩石的结晶程度很差.所有这些表明西秦岭存在原生钾霞橄黄长岩浆.而且本区钾霞橄黄长岩与碳酸岩密切共生,显示了典型的大陆区钾霞橄黄长岩的特征.火山岩的∑REE在365×10-6~649×10-6之间,其中轻稀土总量(∑LREE)达319×10-6~569×10,尤以强烈富集大离子轻石元素(K、Rb、Sr、Ba)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为特征.火山岩具有相对高的143Nd/144Nd值(0.512768~0.512911),相对低的87Sr/86Sr值(0.70412~0.70525)和206Pb/204Pb(18.418~18.625).εNd介于+1. 8209~+2.1002之间,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5.476~15.551和38.618~38.792.本区火山岩的Sr,Nd和Pb同位素与东非裂谷,意大利,德国等地的钾霞橄黄长岩不同,也与青藏高原周边其它地区的钾质火山岩不同.结合火山岩中深源包体温压计算结果,以及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大地构造背景及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对火山岩产出的构造环境及起源和成因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本区钾霞橄黄长岩火山作用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后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在周边地区的反映,本区原生钾霞橄黄长岩岩浆直接起源于地幔,其成因与岩石圈伸展的条件下,岩石圈底部热边界层(TBL)的低度部分熔融有关.这种热边界层(TBL)在发生岩浆作用之前是被来自软流圈深部的流体和/或熔体交代富集过的地幔.  相似文献   
219.
中亚成矿域斑岩铜金成矿的地质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春纪  赵晓波  莫宣学 《岩石学报》2016,32(5):1249-1261
中亚成矿域在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产有Oyu Tolgoi、Almalyk、Andash-Taldy Bulak、Aktogai、Kounrad等众多巨型和世界级斑岩铜金矿床,中国新疆北部斑岩铜金找矿持续重大突破令人期待。中亚成矿域大规模斑岩铜金成矿于什么地质环境?新疆北部、尤其天山斑岩铜金地质找矿持续突破的前景怎样?都是颇受关注的重大地质和找矿问题。通过广泛深入文献调研和重要矿集区实地调查研究表明,中亚构造成矿域在古亚洲洋壳俯冲增生、陆陆碰撞和后碰撞伸展等不同时期地质环境中,虽然均有斑岩铜金成矿作用发生,但古亚洲洋俯冲形成不同时期的增生岛弧是中亚斑岩铜金最为重要的成矿地质环境,大规模斑岩铜金成矿出现在洋盆演化末期、或即将关闭时的成熟岛弧环境。为什么中亚重要斑岩铜金矿床多形成于年长的成熟岛弧是值得探索的重要科学问题。新疆北部、尤其天山不同时期的岛弧发育完整,岛弧岩浆作用强烈而漫长,斑岩铜金成矿条件优越,大型-超大型铜金矿地质找矿潜力巨大,有望持续发现重要斑岩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220.
基于卫星激光测距定轨是目前遥感卫星在轨位置测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测量精度关系到遥感卫星的应用水平。为了分析我国首颗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携带的国产激光角反射器在轨运行情况,该文利用全球激光联测期间卫星激光测距数据与GPS事后联合定轨结果,从遥感影像几何定位和轨道预报两个方面定量分析和评价卫星激光测距参与的定轨精度。试验表明,基于卫星激光测距与GPS定轨结果,影像几何定位无控精度较实时定轨精度提升1~2m,有效提升了卫星影像几何处理精度;轨道预报1d星下点位置较实际过境轨迹偏差优于250m,2d优于500m,1d预报侧摆精度达到0.035°,满足检校外业和成像计划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