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6篇
  免费   495篇
  国内免费   624篇
测绘学   209篇
大气科学   323篇
地球物理   413篇
地质学   1308篇
海洋学   325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19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武美芳  韦沛  杨旭海 《测绘通报》2016,(4):18-20,27
分析了多种精密卫星钟差的插值方法,构建了GEO卫星机动模型,并结合插值方法,确定机动期间的GEO卫星钟差,并将结果与i GMAS最终产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三次样条插值是用于确定机动期间的GEO卫星钟差的最优方法,其结果精度可达0.01~0.38 ns。  相似文献   
72.
基于薄板样条函数的拟合曲面能很好地根据水深点数据模拟水下地形,通过建立一定密度的规则格网可以十分精细地追踪等深线。因薄板样条曲面是光滑的,故生成的等深线具有一定的平滑性。本文首先论述了薄板样条曲面的解算步骤,然后研究了在该曲面上构建规则格网模型和追踪等深线的算法,最后以南方CASS作为实现平台,根据实际数据生成的等深线效果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算法是可行有效的,能有效地避免曲线拟合过程中产生的凸起或陡变现象。  相似文献   
73.
张兵  黄文江  张浩  倪丽 《遥感学报》2016,20(6):1470-1478
针对国家全球化战略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地球资源环境动态监测技术主要研究进展,发现存在地球资源环境监测高精度产品缺乏、动态监测能力不完备、遥感信息服务及时性和便携不足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迫切需要发展面向全球和重点区域的持续、动态观测能力,建立全球视野的资源环境动态监测产品和应用系统,突破全球资源环境研究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建立全球资源环境遥感监测指标和技术体系,形成全球立体协同观测、资源汇聚优化、信息智能处理、云平台业务应用的自主技术体系,完善支撑任务驱动的数据汇聚、模型调度、产品生成等在线遥感信息服务能力,发布全球、洲际和全国高质量空间要素遥感信息产品、专题应用系统、技术报告等成果。最终为全球资源环境研究提供知识发现的数据和服务,支撑中国在全球资源环境监测评估、重大灾害事件监测预警、应对国家安全与全球变化等领域的服务。  相似文献   
74.
农业遥感研究应用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得益于中国自主遥感卫星、无人机遥感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中国农业遥感研究与应用在过去20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中国农业遥感信息获取呈现出天地网一体化的趋势;农业定量遥感在关键参数遥感反演技术方法与应用方面取得进展;作物面积、长势、产量、灾害遥感监测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取得突破,农业遥感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本文从农业遥感信息获取、农业定量遥感、农业灾害遥感、作物遥感识别与制图、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与产量预测、农业土地资源遥感等方面对中国农业遥感科研与应用进行了总结综述。  相似文献   
75.
白云岩是滨里海盆地盐下石炭系碳酸盐岩的重要储层类型。在岩芯、薄片、物性与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KT-Ⅰ油组的白云岩类型与储集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与模式。结果表明,白云岩类型与其储集物性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以生屑铸模孔及溶蚀扩大孔为主的残余生屑白云岩物性与含油气性最好,以晶间(溶)孔为主的粉细晶白云岩和以生屑铸模孔及晶间孔为主的泥粉晶白云岩次之,而以晶间微孔为主的泥晶白云岩最差,难以成为有效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相对高能生屑滩环境是该区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的相带基础。晚石炭世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与以渗透回流白云化(白云石有序度分布于0.32~0.67,δ13C介于-0.22‰~5.94‰,δ18O介于-1.09‰~2.45‰)为主的早期白云化作用为白云岩储层早期孔隙的发育与保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二叠世以来埋藏期各类裂缝的发育及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则对储层的晚期扩孔改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6.
哈拉湖位于青藏高原,在该区开展的地质调查、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地球化学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找矿前景。为寻找天然气水合物,在该区开展了高精度反射地震试验。反射地震采用1 200道接收,道间距2 m,偏移距1 m,炮间距8 m,覆盖次数150次,排列中间激发的观测系统,每道采用6个60 Hz检波器单点组合接收;采样间隔0.5 ms,记录长度2 s,宽频带采集;激发震源为大型车载可控震源。采用该工作方法得到的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率较高,构造形态特征明显。根据试验区地形地貌和地震剖面上反映的永冻土层厚度、断裂构造和高速层分布,结合其他资料,确定了验证孔位。  相似文献   
77.
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利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分析提取石墨典型矿床预测要素,结合典型矿床及石墨成矿地质特征提取区域预测要素,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及区域预测模型。在陆缘海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下沉积形成的古元古代荆山群陡崖组徐村段含碳碎屑岩-有机质黏土岩-镁质碳酸盐岩建造、古元古代晚期区内的高角闪岩-麻粒岩相的中—高级变质作用是区内晶质石墨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区域性褶皱构造的翼部、次级褶皱构造的核部及转折端附近,角闪石、透闪石、透辉石、石墨、黑云母矿物组合特征是石墨矿床成矿、赋矿的重要要素,陡崖组徐村段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或石墨透辉变粒岩是石墨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石墨赋矿层位的高极化率、低电阻率、低磁异常特征是石墨矿床存在的重要指示标志。按照赋矿变质建造分布范围,控矿构造展布方向及区内电性、重磁异常特征等综合因素圈定预测区平面及深部延伸边界。全区圈定预测区85个,其中A级14个,B级11个,C级60个,分区域、地段、深度、级别(类别)定量估算500 m以浅资源量,预测晶质石墨矿物量1亿多t。  相似文献   
78.
李忠  倪玲梅  徐建强 《岩石学报》2016,32(10):3139-3154
通过地层结构、沉积序列与碎屑锆石年代学记录等三方面的成因分析和区域对比,本文进一步探究了中-朝地块新元古代-古生代的构造属性及演化信息。研究指出,朝鲜半岛平南盆地、太白山盆地以及华北地块内部,其地层结构-沉积相序主要以寒武-奥陶系内陆架碳酸盐岩沉积、志留-泥盆系缺失、中上石炭统-二叠系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为特征,并具有可对比的1.85Ga、2.5Ga以及1.15Ga、1.6Ga等碎屑锆石年龄峰值。而在临津江带、沃川带以及华北东南缘,则以泥盆-石炭系泥岩/片岩、中基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透镜体)混杂发育为特征,总体显示外陆架沉积环境,且具有可对比的与地层时代接近的最小碎屑锆石年龄,这也是对沉积期较强构造-岩浆活动的反映。综合地层结构、相序、碎屑锆石年龄组成以及聚煤记录,提出朝鲜半岛与华北应属于统一的一级构造单元,即"中-朝板块";但朝鲜半岛西南部及华北东南缘毗邻板块边缘,因此其地层-沉积记录与板内存在差异,简单的一致性模式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79.
浙西北平水铜矿细碧角斑岩成岩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浙西北平水铜矿赋矿围岩双溪坞群平水组细碧角斑岩中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锆石Th/U比值为0.42~2.28,明显高于Th/U比值小于0.1的变质成因的锆石,为典型岩浆成因锆石。几乎所有的锆石颗粒样品都投影在谐和曲线上及其附近,细碧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952±5)Ma(n=18,MSWD=0.19),角斑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954±8)Ma(n=15,MSWD=0.51);结合锆石自形、发育岩浆环带等特点,该年龄是平水组细碧角斑岩的形成年龄。结合前人研究及地质事实,本次研究确定双溪坞群平水组细碧角斑岩的成岩年龄为新元古代(950 Ma左右);认为江南造山运动发生的上、下限虽还没有最终限定,但它东端的造山运动很可能介于1.0~0.9 Ga;钦杭成矿带北东段地区有寻找同类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80.
放养密度对大杂交鲟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生理应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放养密度对鱼类生长及生理应答机制的影响规律和作用,作者以大规格大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平均初始体质量约为243 g/尾,放养密度分别为6(SD1组)、9(SD2组)、12(SD3组)、15 kg/m3(SD4组)条件下,不同放养密度处理70 d后的实验鱼生长性能变化及生理应答机制。结果显示,放养密度对大杂交鲟肥满度影响不显著,SD2组鱼类具有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随着放养密度增加,日增质量显著降低(P0.05),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下降。测定了血液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皮质醇水平变化,发现放养密度能引起大杂交鲟3个血液生理指标发生显著改变;随着养殖时间推移,T3和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T4浓度显著下降(P0.05)。这些结果说明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引起大杂交鲟血液生理指标变化,进而影响实验鱼生长性能。因此,在该养殖条件下推荐的养殖密度为9 k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