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270篇
海洋学   225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51.
南京栖霞山大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及其找矿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铅锌银矿床,其成因类型为“断褶带内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双循环热(卤)水后成层控型矿床。矿床的发现发展经历了单一锰矿找矿阶段、铅锌矿找矿阶段和银、金矿找矿阶段,并已逐步进入铜矿找矿阶段。几十年来,随着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矿种不断增高,储量不断扩大,矿床经济价值不断提高。此种发展趋势还将继续,并有可能发现铅等新矿种。  相似文献   
752.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首次发现中侏罗世蝌蚪化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中生代的两栖类化石十分稀少,已报道的有尾两栖类仅见产于河北丰宁县凤山炮樟沟晚侏罗世的东方塘螈(Laccotriton subsolanus)、凤山中华螈(Sinerpeton fengshanensis)、辽宁葫芦岛市水口子早白垩世的钟健辽西螈(Liaoxitriton zhongjiani)、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中侏罗世的天义初螈(Chunerpeton tianyiensis)和奇异热河螈(Jeholotriton paradoxus),以及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的无尾两栖类葛氏辽蟾(Liaobatrachus grabaui)、三燕丽蟾(Callobatrachus sanyanensis)北票中蟾(Mesophryne beipiaoensis)。本文记述了一件采自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中侏罗世的蝌蚪化石,这在中国乃至亚洲尚属首次报道,不仅填补了中国中侏罗世无尾两栖类化石分布的空白,而且进一步丰富了燕辽生物群的内容,对早期蛙类的地理分布、形态发生、生存环境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53.
上二叠统记录着地质历史上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和最深刻的环境变化。长期以来由于世界各主要沉积区晚二叠世地层的同期性未能确定 ,对这一事件及其过程难以全面了解。随着乐平统成为全球上二叠统的标准 ,我们选用若干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和层序地层等的联接点 ,提出乐平世地层世界对比的试用方案  相似文献   
754.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油气运移特征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本文首先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中主要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侏罗系湖沼相泥岩和煤岩是盆地主要的气源岩 ,三叠系湖相泥岩是盆地主要的油源岩 ,克依构造带是盆地主要的烃源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构造、地层压力和油气分布等资料对盆地的油气运移特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总结 ,认为库车盆地的油气运移通道主要有两种 ,即断层、不整合面和砂体。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位于盆地北部的克依构造带 ;不整合面和砂体是油气侧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主要与盆地南部秋里塔格构造带和塔北隆起上的油气有关。不同类型的源岩具有不同的排烃时间和油气运移时间。运移动力主要为异常孔隙流体压力 ,垂向运移距离在 2~ 5 km之间 ,侧向运移距离较长 ,一般在 2 0~ 4 0 km之上 ,并以前者为主  相似文献   
755.
采用伴随码方法构造了数值天气预报的伴随模式系统,并对其正确性进行了检验,发现伴随码推导伴随模式是很有价值的工具。用理想场和实际资料进行的试验发现:权重函数和尺度因子选取的不同及不同的网格距对伴随模式同化系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试验表明伴随模式系统有较强的同化能力。  相似文献   
756.
1月份黑潮区域海温异常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分析了1月份黑潮区域海表温度异常与我国夏季(6—8月平均)降水的相关关系及其与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1月份黑潮区域海温偏高(低)时,乌拉尔山附近和雅库茨克附近的阻高加强(减弱),在这两个阻高之间的低压槽加深(减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减弱)、西伸(东撤),亚洲夏季风明显偏弱(强),导致副热带高压西侧的暖湿气流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北方地区),从而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降水增多(减少)。  相似文献   
757.
由生产实践的体会 ,探讨在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时 ,如何根据仪器装备、作业方法、地区类别及成图技术水平等等因素来确定航空摄影比例尺。  相似文献   
758.
The mesoscale model MM4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torrential rain associated with Meiyu frontoccurring on 5—6 July.1991 in the Changjiang-Huaihe Basin.Based on the outputs of the model,the cause of the mesoscale cyclogenesis on the lower troposphere is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potential vorticity principle.The results show that because of the favorable pattern of moistisentropic surface,the absolute vorticity increases when cold air with high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value rapidly slides down southwards along the moist isentropic surface,and then causes thecyclonic vortex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759.
热带西太平洋对风应力的斜压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展了一个线性热带西太平洋两层模式,分别为混合层和温跃层,其密度、温度各不相同.利用这一模式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对纬圈风应力的响应,求出西边界的解,以及解析地求得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厚度、洋流及海温分布.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物理量的变异在El Nino/La Nina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温跃层中海温变化的振幅明显大于混合层,这从理论上支持了近年来的观测事实.  相似文献   
7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