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8篇
  免费   1820篇
  国内免费   2717篇
测绘学   1053篇
大气科学   1124篇
地球物理   1313篇
地质学   5487篇
海洋学   1294篇
天文学   122篇
综合类   726篇
自然地理   1166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583篇
  2020年   460篇
  2019年   525篇
  2018年   555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510篇
  2015年   509篇
  2014年   514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618篇
  2011年   634篇
  2010年   586篇
  2009年   583篇
  2008年   547篇
  2007年   556篇
  2006年   502篇
  2005年   460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谌伟  彭月英 《探矿工程》2006,33(8):21-23
复杂片岩地区的桩基工程常出现桩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对一典型工程实例的分析,探讨了引起桩基承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及在类似地层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2.
The effect of phosphate and glutamic acid on adsorption of aluminium onto a latosol was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pH and ligand concentrations through batch equilibrium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dsorption of aluminium by the soil was enhanced after addition of phosphate at low pH, and this promotive effect was gradually eliminated with the increase in pH. The positive effect of phosphate on aluminium adsorption onto latosol was attributed to phosphate-induced surface negative charge and formation of ternary surface complexes involving aluminium and phosphate. While using silica as adsorbent, the inactive surfaces for phosphate, promotion of adsorption of aluminium by phosphate was also found. Then it was proposed that additional aluminium might bind to the phosphate adsorbed onto the silica in the form of surface complexes silica–aluminium–phosphate again, and the mechanism might operate in the soil systems as well. Glutamic acid exhibited no influence on the adsorption of aluminium by the soil at low pH. After increasing the pH, adsorption of aluminium was inhibited especially with the highest addition of glutamic acid, probably owing to weak affinity of complexes between glutamic acid and aluminium to the soil.  相似文献   
133.
李建林  冯起 《干旱区地理》2006,29(5):658-662
以兰州市区96条主要的泥石流沟为例,利用分形理论的统计自相似性对泥石流沟数的累计分布随沟谷形态要素沟道比降、汇水面积和沟道长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与不同流域形态要素的分维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分维不同的原因。兰州市区泥石流沟三个形态要素均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其中以汇水面积显示出分维最小(0.46),沟道长度次之(0.71),沟道比降最大(1.09)。分维的大小描述了作为系统的沟谷及其泥石流的形成的空间结构,即分形结构,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形态要素对系统所起作用的差异,分维越小,所起作用越显著。其结果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石流灾害的进一步研究与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4.
在综合分析黄衢高速公路K20 500~K21 000段地质及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外徐塘大桥桥位区的岩溶发育情况及其分布特征,并对本区岩溶发育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岩溶主要发育在河道内,发育程度一般,受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35.
Models of spatial choice behaviour have been around in geography urban planning for decades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planning actions or to predict external (competition) effects on existing destinations. Although these models differ in terms of complexity and key concepts, they all have in common that spatial choice behaviour is predic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attributes of the choice alternatives and distance or travel time separation only. None of these models do take into account that the attributes of choice alternatives and travel time may be highly non-stationary and that often the utility that people derive from visiting a particular location also depends on the choice behaviour of other individuals.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individuals may exhibit strategic choice behaviour. That is, they will choose particular choice option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ir expected behaviour of others such as to maximize their own utility. The purpose of the proposed paper is to discuss possible models of strategic choice behaviour for these urban planning problems. Theory will be outlined and some critical issu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such models to problems of spatial choice will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6.
柴达木盆地西部原油为盐湖相未成熟-低成熟原油,属于典型的原油成因类型。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西部最大的油田。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诸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该油田中E13 油藏的形成条件,动态地探讨了油藏的形成机制,为该油藏的成因认识和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7.
彭善池 《地层学杂志》2005,29(2):171-177,204
评述了国际地层委员会最新公布的2 0 0 4年版“国际地层表”的寒武系部分,包括它的底界全球层型和点位的确定和存在的问题、寒武系当前的再划分情况、芙蓉统和排碧阶及其底界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寒武系的时代跨度。介绍了全球寒武系年代地层的研究方向和正在表决中的全球寒武系最新划分方案。讨论了与我国寒武系年代地层的划分和建立地方性、区域性年代地层系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8.
刘发刚  刘星  彭程  曾庆荣 《云南地质》2005,24(4):414-420
将金平县龙脖河口一带原划二叠纪的玄武岩组,三叠纪的个旧组、火把冲组,更正为元古代,并命名为龙脖河岩群。为研究该区的地层展布、大地构造环境、古地理、构造活动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39.
公路和城市街渠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物的重要来源。研究机动车尾气扩散规律,可为公路建设,车流量控制,街道大气污染的监测、评价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公路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回顾,详细论述了高斯模式、数值模式、统计模式等模式的发展历程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比较了几种典型模式的性能优劣及其各种条件下的适用性。随后对城市街渠峡谷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进行专述,指出了街渠峡谷模式研究的难点在于街渠流场模拟,介绍了国外最新街渠流场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当前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存在的主要困难,展望了其解决途径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0.
青海气候条件对牧草再生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如英  汪青春  陈芳 《气象》2005,31(5):21-25
选取1994~2001年河南、甘德两站牧草再生草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通过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及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牧草再生性的影响,建立了牧草再生草产量气候模式,讨论了再生草增、减产的气候条件。研究得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因气候条件不同,割草不一定能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