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81.
海气通量算法在海上蒸发波导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OGA COARE Bulk Air-Sea Flux Algorithm3.0,建立了基于通量算法的蒸发波导模型(Flux Evaporation duct Model),并进行了环境敏感性分析,而且与Paulus-Jeske模型对比,进行误差敏感性分析,并开展了雷达探测评估的海上试验,较全面的阐述了基于通量算法的蒸发波导模型的性能。  相似文献   
82.
83.
84.
近年来,我国城镇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生态环境监测任务也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对结合空间信息的天地一体综合监测的需求非常迫切,急需建立其技术体系,以指导城镇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工作的开展。本文面向城镇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的需求,从城镇污染气体、水体水质、生态资源3个方面出发,通过梳理城镇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结合开展的关键技术攻关研究,经过分析论证,构建了城镇生态环境综合监测技术体系框架、指标体系框架以及标准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根据遥感数据特点及国家生态环境监测需求,提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业务应用方案,为国家和省市地方下一步有效开展城镇生态环境监测、管理等工作提供重要指导和支撑。  相似文献   
85.
笔者在充分调研和综合分析研究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电工程区岸坡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和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环境演化效应的基础上.按照分类评价思想和原理.初步探讨了流域梯级水电工程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与方法,初步提出以斜坡(岸坡)稳定性评价子系统、水土流失与水库淤积评价子系统、生态环境演化评价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子系统等四大类子系统为主干的梯级水电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初步建立了四大类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评价方法与成果表达方式,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86.
87.
分形,分维及其在地图制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桥  吴纪桃 《地图》1992,(3):5-11
分形理论是一门新兴的数学分支,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年在地学中的应用也十分活跃。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有关成果和作者的一些工作,简要介绍分形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在地图制图学中的若干应用,同时指出分形理论用于地图制图学中有关问题研究的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88.
89.
对2005年6月2日至3日出现在黄海海域的大气波导的产生、维持、消亡进行了分析,认为此次大气波导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海表水温低于气温,且近地面层受低压前部及南部的影响,湿度大,高空受低压槽后部的影响空气干燥,导致湿度突降层出现而产生了大气波导,此后由于低空没有明显的天气形势影响,低空湿度依然很大,高空仍由低压槽后部控制,使大气波导得以维持,当高空受低压槽槽线控制时大气波导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90.
A 2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Sediment Transport by Waves and Tidal Currents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In this study, the combined actions of waves and tidal currents in estuarine and coastal areas are considered and a 2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sediment transport by waves and tidal currents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orthogonal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Non-equilibrium transport equations of suspended load and bed load are used in the model. The concept of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is introduced, and the formula of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of tidal currents for the Oujiang River estuary is obtained. The Dou Guoren formula is employed for the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of waves.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in the form of mud and the intensity of back silting are calculated by use of Luo Zaosen' s formula. The calculated tidal stag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ield data, and the calculated velocities and flow directions of 46 vertical lines for 8 cross sections are also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data. On such a basis, simulations of back silting after excavation of the waterway with a sand bar under complicated boundary conditions in the navigation channel induced by suspended load, bed load and mud by waves and tidal curre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