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3篇
  免费   1819篇
  国内免费   2365篇
测绘学   910篇
大气科学   1348篇
地球物理   1940篇
地质学   4637篇
海洋学   1371篇
天文学   344篇
综合类   933篇
自然地理   112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548篇
  2021年   628篇
  2020年   537篇
  2019年   542篇
  2018年   627篇
  2017年   550篇
  2016年   642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626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578篇
  2011年   593篇
  2010年   568篇
  2009年   546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51.
通过对百色双套自动气象站遇到历史罕见的强雷暴袭击出现故障维修,摸索出了检修双套新型自动站的通信、电源供应、主机HY3000、接口RS232、分采仪器等模块的方法,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952.
镇江雷暴气候特征及天气学预报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暴是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影响。雷暴的发生发展地域性强,因此加强镇江本地雷暴特征的研究和预警工作十分必要。利用镇江市1959--2010年的雷暴气候资料,通过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其周期性、时空分布特征及年(代)际、季节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镇江市雷暴呈现出市区少、周边地区多的特点,其中句容雷暴发生频率最多且持续时间长。2)镇江市平均雷暴日数存在4a、6a、10~12a左右、准20a的长周期振荡信号。从长周期分析,镇江市近几年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处于偏多周期时段。3)年平均雷暴日数距平,20世纪60年代、70年代、21世纪的00年代是正距平,特别是2006--2010年连续5a的平均雷暴日数都大于气候值,是雷暴频发时期;80年代、90年代为负距平。1963年的雷暴日数最多,有53.3天;1979年的最少,为15天。通过对1999--2008年镇江市地面观测资料的194个雷暴天气过程个例进行统计分析,对影响镇江市的雷暴天气系统进行了分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报镇江市雷暴天气的思路,为开展雷暴预报预警业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3.
李鹏  杨世伦 《海洋与湖沼》2014,45(1):126-133
为研究潮间带和潮下带的水、沙、盐交换,于2006年6月25~28日(夏季大潮)和2006年12月29日~2007年1月4日(冬季中-大潮和小潮)在长江口九段沙一典型潮沟的固定点利用OBS-3A和ADP-XR进行了水深、浊度、盐度、流速流向剖面和回声强度观测。结果和结论为:(1)夏季大潮、冬季中-大潮、冬季小潮的潮周期垂向平均流速分别为26.5、15.9和8.4 cm/s,夏、冬季观测到的最大流速分别为84 cm/s和35 cm/s。(2)夏季盐度变化范围为0.65~4.91,平均盐度2.14;冬季盐度变化范围为3.5~10.3,中-大潮和小潮平均盐度分别为6.26和7.98。(3)高悬沙浓度出现在涨潮初期和部分落潮末期的低水位阶段;涨潮阶段的平均悬沙浓度是落潮阶段的1.11~7.0倍。(4)涨、落潮阶段的水体和盐输运量大体上趋于平衡;(5)无论是冬夏季或大小潮,潮沟在潮周期内的净输沙方向均指向陆,即落潮输沙量小于涨潮输沙量(平均小40%);平均每个潮周期的净输沙量为6102 kg,结合潮盆面积推算的潮周期沉积速率为0.0112 mm/tide,或8.2 mm/a。  相似文献   
954.
Initial errors and model errors are the source of prediction errors.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compute the 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 (CNOP)-type initial errors and nonlinear forcing singular vector (NFSV)- type tendency errors of the Zebiak-Cane model with respect to El Nifio events and analyze their combined effect on the prediction errors for E1 Nino events. The CNOP- type initial error (NFSV-type tendency error) represents the initial errors (model errors) that have the largest effect on prediction uncertainties for E1 Nifio events under the perfect model (perfect initial conditions) scenario. How- ever, when the CNOP-type initial errors and the NFSV- type tendency errors are simultaneously considered in the model, the prediction errors caused by them are not am- plified as the authors expected. Specifically, the predic- tion errors caused by the combined mode of CNOP-type initial errors and NFSV-type tendency errors are a little larger than those caused by the NFSV-type tendency er- rors. This fact emphasizes a need to investigate the opti- mal combined mode of initial errors and tendency errors that cause the largest prediction error for E1 Nifio events.  相似文献   
955.
对1980至2012年广西85个县市能见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广西主要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能见度较低,边远山区及边境地区较高,呈现东部低、西部高的特点;广西近32a能见度年均值在14.4至18.2km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一年之中,能见度夏季高、冬季低,汛期能见度明显好于非汛期;能见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表明,能见度与温度、风速成正比,与压强、降水、湿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956.
2012年冬季菲律宾海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西太平洋菲律宾海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特征,于2012年11月26日至2012年12月12日对菲律宾海上层海洋(0—200m)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站位分别位于受赤道逆流(NECC)、棉兰老流(MC)、北赤道流(NEC)和黑潮(KC)影响的海域。通过比较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分别用干重,灰分,无灰干重和含能量等指标表示),探讨不同海流中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桡足类、毛颚类和水母类是菲律宾海浮游动物的三大主要类群。调查海域浮游动物丰度为11—116ind./m3,NECC区平均丰度最高((96±28)ind./m3),然后依次是MC区和KC区,NEC区最小((26±9)ind./m3)。在浮游动物生物量(干重)方面,同样NECC区最高((3.25±1.11)mg/m3),其次为MC区,但是平均丰度最小的NEC区生物量超过KC区。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KC区的浮游动物具有更高的含水量以及较小个体所占比例较高。不同水团之间浮游动物灰分、无灰干重和含能量的分布特征与干重相一致。结合环境因子分析显示,上升流、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海流和温度等因素对浮游动物的分布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57.
海山区浮游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本文综述了海山浮游生态学研究的现状。海山是大洋中常见的地形单元,在有的海山附近鱼类和底栖生物的生物量比周围大洋中要多,针对这些鱼类和底栖生物的饵料来源提出了三种假说,第一种假说认为海山区特殊的物理环境导致初级生产力较高(经典假说),第二种假说认为海山区的饵料不是本地生产的,地形和流场使得外来的浮游生物在海山区富集或通量加大(外来营养补充假说),第三种假说认为海山上部的颗粒有机物营养较高,是鱼类和底栖生物的营养来源之一(颗粒有机物补充假说)。对海山浮游生态学的研究基本围绕这几个假说进行。目前只在9座海山进行了浮游生态学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单个假说并不能解释海山附近鱼类生物量较大的现象,海山鱼类和底栖生物的营养来源可能有很多,这些假说阐述的机制并不互相矛盾,海山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也比原来想象的复杂得多。已有研究都是针对其中某个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建议我国即将进行的海山浮游生态学研究针对三种假说进行海上调查,以提供完备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58.
鳗鲡目鱼类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组成较为保守,在58个线粒体基因组中,仅有3个物种存在基因数量的差异。在19个鳗鲡目鱼类线粒体基因组中存在主编码基因的重排。主编码基因的变异位点分析结果支持nad5、nad4和nad2基因作为cox1和lrRNA基因辅助的分子标记。鳗鲡科Anguillidae的20个种(亚种)聚在一起,强烈支持鳗鲡科为单系群(BPP=100)。鳗鲡科下属的3个类群(大洋洲类群、大西洋类群和印度洋-太平洋类群)也同时得到有力的验证(BPP均为100)。线鳗科Nemichthyidae和锯齿鳗科Serrivomeridae亲缘关系最近,二者聚类后,与鳗鲡科Anguillidae构成姊妹群(BPP=100)。在囊喉鱼亚目Saccopharyngoidei中,宽咽鱼科Eurypharyngidae与囊鳃鳗科Saccopharyngidae聚类(BPP=100),同时,单颌鳗科Monognathidae与月尾鳗科Cyematidae聚类(BPP=100),4个科聚在一支,支持囊喉鱼亚目为单系群(BPP=100)。在囊喉鱼亚目线粒体基因组中,3个物种(吞鳗Eurypharynx pelecanoides、拉文囊鳃鳗Saccopharynx lavenbergi和杰氏单颌鳗Monognathus jesperseni)存在主编码基因的重排。16种鳗鲡(细美体鳗Ariosoma shiroanago、短吻颈鳗Derichthys serpentinus、凯氏短尾康吉鳗Coloconger cadenati、鸭颈鳗Nessorhamphus ingolfianus、龟草鳗Thalassenchelys sp.、粗犁齿海鳗Cynoponticus ferox、百吉海鳗Muraenesox bagio、巨斑花蛇鳗Myrichthys maculosus、大吻沙蛇鳗Ophisurus macrorhynchos、几内亚副康吉鳗Paraconger notialis、哈氏异康吉鳗Heteroconger hassi、小头鸭嘴鳗Nettastoma parviceps、弱头鳗Leptocephalus sp.、斑点长犁齿鳗Hoplunnis punctata、尖吻小鸭嘴鳗Facciolella oxyrhyncha和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与鳗鲡目线粒体主编码基因的原始排列相比,共享nad6基因的易位。同时,基于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构建的系统演化树,强烈支持这16个物种聚为一支(BPP=100)。然而,由此而带来的海鳗科Muraenesocidae、拟鯙科Chlopsidae和糯鳗科Congridae是否为单系群的问题,值得今后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959.
东海表层水体中的多环芳烃及其沉积通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海陆架水体中溶解态多环芳烃(PAHs)含量为基础,引入颗粒相-水相间的物质吸附系数(Koc)计算悬浮颗粒物中PAHs有机碳归一化含量,结合陆架沉积物有机碳的年埋藏通量,估算东海陆架沉积物中PAHs沉积通量。结果显示:水体中溶解态的15种PAHs总含量为(701±392)ng/L,变化范围为412~1 032ng/L,PAHs组成以3环为主。计算得到的悬浮颗粒物中15种PAHs有机碳归一化含量为20~28μg/g,对应的PAHs沉积通量为150~210t/a。估算结果与实测沉积物中PAHs含量和沉积通量结果基本吻合,表明实验室模拟实验获取的化合物Koc值适用于东海颗粒相-水相间的分配模型,证实悬浮颗粒物有机碳含量在控制PAHs两相分布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该方法为海洋沉积物中PAHs沉积通量的估算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60.
The contributions of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to the chlorophyll-a (Chl-a) bloom to the east of Vietnam in summer are examined. The offshore jet redistributes Chl-a concentration by transporting high Chl-waters from the continental margin to the east of Vietnam. The jet also contributes to high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s and zooplankton biomass that lead to a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increased nutrients and grazing pressure for phytoplankton growth. As a consequence, the net biological processes reduce the Chl-a concentrations in the broader offshore region, but they also maintain the filaments with higher Chl-a stretching away from the coast due to the reduced grazing pres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