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1篇
  免费   1043篇
  国内免费   1511篇
测绘学   729篇
大气科学   749篇
地球物理   864篇
地质学   2626篇
海洋学   805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325篇
自然地理   61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以位于"5·12"汶川大地震震中区的皂角沱崩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崩塌所处的自然地理、工程地质环境进行野外调查,分析崩塌的发育特征;采用不连续变形分析软件DDA,对坡体失稳崩塌的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斜坡地形放大效应在震中区是客观存在的,具倾向坡外的陡倾控制性结构面的高陡突出地形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该坡体崩塌失稳模式为:峰值加速度放大→增加的振幅迫使岩体沿陡倾坡外的控制性结构面迅速拉裂→沿滑动面发生崩滑→高速脱离滑源区→巨大的势能和动能驱动块体做长距离运动。通过数值模拟可知,随着斜坡坡高的增大,地震加速度和速度无论是在水平向,还是在竖直向均存在放大效应,但是水平向的放大效应较竖直向更明显;结构面监测点的加速度和速度放大系数相比稳定的坡体要大得多,地震袭来,当遇到陡倾坡外的不连续结构面时,斜坡动力响应强烈,最终危岩体沿控制性结构面发生崩滑破坏。  相似文献   
172.
新疆萨尔朔克金铜多金属矿床产于中泥盆统阿舍勒组上亚组的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中,地表以金(铜)矿化为主,矿体形态及空间分布严格受NNW向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金(铜)矿石以蚀变岩型为主,其次为石英脉型,赋矿围岩为黄铁绢英岩化流纹斑岩。金主要赋存在微细粒黄铁矿等硫化物和脉石英中,黄铜矿常呈不规则细脉状出现。在地表100m以下,出现铅锌矿化,且向深部铅锌品位较高,一般3%~5%,最高达12%以上。流纹斑岩与金铜多金属矿关系密切。通过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Hf同位素测试分析,获得流纹斑岩的成岩年龄为386.2±1.5Ma,εHf(t)在7~13之间,主要集中在8.5~12.5之间。上述结果表明,流纹斑岩可能形成于早泥盆世晚期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是俯冲增生的产物。铅锌矿化是386Ma流纹斑岩期后岩浆作用的产物,而金铜矿化则是在含矿流纹斑岩的基础上,经其后火山热液叠加作用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3.
基于恐龙足迹重建攀西地区白垩纪恐龙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攀西地区没有白垩纪恐龙骨骼化石记录,对该区白垩纪恐龙动物群组合的认识尚属空白。1991年,攀西地区首次发现了恐龙足迹,此后陆续发现了8个足迹点。这些足迹点共发现9种不同的非鸟恐龙足迹(6种非鸟兽脚类、1种蜥脚类和2种鸟脚类足迹),以及翼龙和龟类足迹。共11种足迹形态类型由185道行迹(与孤立足迹)组成,可能代表着同等数量的造迹者。其中飞天山组的组合多样性最强,小坝组和雷打树组较弱。这个相对全面的足迹数据库,为该地区白垩纪四足类的古生态学普查提供了动物群的组成信息,这在该缺乏骨骼化石的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4.
内蒙古艾勒格庙二长花岗岩岩体分布在锡林浩特-艾勒格庙前寒武纪微陆块的西部,利用LA-MC-ICP-MS锆石UPb法测得其形成年龄为418.5±1.1Ma,侵入时代为晚志留世末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硅(SiO_2 74.22%~75.51%),富钾(K_2O 5.41%~5.78%),铝饱和指数A/CNK在1.17~1.21之间,属于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类。微量元素特征为富集Rb、Th、U、Pb、K和重稀土元素(Yb 3.74×10~(-6)~9.65×10~(-6)),强烈亏损Nb、Ta、P、Ti等元素。该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是地壳增厚后折返减压部分熔融的产物。它的存在揭示,艾勒格庙苏左旗北部造山带在晚志留世之前已经发生弧陆碰撞,之后的顶志留世—中泥盆世为后碰撞-后造山的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175.
针对海岸带和海岛(礁)稀少地面控制区域控制条件不足和定位精度较低等情况,将水边线等高条件与有理函数模型(RFM)相结合,充分利用海岸带卫星影像的特点,将水边线等高点引入平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水边线等高的海岸带稀少地面控制卫星影像定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稀少地面控制情况下,该方法与未加入等高控制条件的海岸带卫星影像定位方法相比,高程定位精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离海岛较近的大陆岸边布设控制点,利用本文方法同样可以在海岛获取较高的定位精度。这对于稀少地面控制条件下海岸带、海岛(礁)地理信息的精确获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6.
The Bulqiza ultramafic massif, which is part of the eastern Mirdita ophiolite of northern Albania, is world renowned for its high-Cr chromitite deposits. High-Cr chromitites hosted in the mantle section are the crystallized products of boninitic melts in a supra-subduction zone (SSZ). However, economically important high-Al chromitites are also present in massive dunite of the mantle-crust transition zone (MTZ). Chromian-spinel in the high-Al chromitites and dunites of the MTZ have much lower Cr# values (100Cr/(Cr+Al)) (47.7–55.1 and 46.5–51.7,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in the high-Cr chromitites (78.2–80.4), harzburgites (72.6–77.9) and mantle dunites (79.4–84.3). The chemical differences in these two types of chromitites are reflected in the behaviors of their platinum-group elements (PGE). The high-Cr chromitites are rich in IPGE relative to PPGE with 0.10–0.45 PPGE/IPGE ratios, whereas the high-Al chromitites have relatively higher PPGE/IPGE ratios between 1.20 and 7.80. The calculated melts in equilibrium with the high-Cr chromitites are boninitic-like, and those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Al chromitites are MORB-like but with hydrous, oxidized and TiO2-poor features. We propose that the coexistence of both types of chromitites in the Bulqiza ultramafic massif may indicates a change in magma composition from MORB-like to boninitic-like in a proto-forearc setting during subduction initiation.  相似文献   
177.
178.
179.
李春  沈立娜 《探矿工程》2018,45(2):56-60
为提高“松科二井”在深井硬岩钻进中的寿命与效率,选用了高性能胎体材料、高强度焊接材料,并采用了合理的钻头结构与水路结构设计,研制的φ216/124 mm金刚石取心钻头在“松科二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适用于深井硬岩的金刚石钻头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0.
水文地质钻探、水井钻探是探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水文地质和水井钻探工程显得更为重要。在其成井过程中,常见过滤器腐蚀结垢,直接影响井眼进水量和抽水效果,甚至导致过滤器和井眼报废。俄罗斯南方国立技术大学Третьяк А.Я.教授等人发明了自动解垢过滤器,解决了过滤器腐蚀结垢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