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9篇
  免费   1742篇
  国内免费   2360篇
测绘学   901篇
大气科学   585篇
地球物理   1102篇
地质学   3862篇
海洋学   1600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593篇
自然地理   102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467篇
  2018年   428篇
  2017年   373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448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534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626篇
  2010年   553篇
  2009年   551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干旱灾害和我国西北干旱气候的研究进展及问题   总被引:72,自引:4,他引:72  
首先阐述了自然灾害中干旱灾害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接着从西北干旱气候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干旱气候的比较以及监测和预测等方面回顾了近20年来我国西北干旱气候研究的进展;最后提出了西北干旱气候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识别主体骨架砂体微相带及筛选含油有利区工作,提出利用单渗砂层能量厚度控制划分最为有利的沉积微相带。利用多种测井响应提取单渗砂层沉积能量及其能量厚度信息,使其曲线幅度、厚度、形状、接触关系、次级形态等特征和数据大小能够集中反映相对高渗的单渗砂层最大沉积能量及厚度变化,确认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其河道叠置型河口坝微相骨架砂体的发育、规模及分布范围,有效地克服了层段中几个成因相近薄砂层或砂泥互层中砂层累加厚度识别和划分主体骨架砂体微相带的失误。通过该区目的层段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密度、中子、声波、电阻率测井曲线和岩性、物性及其能量厚度统计,建立起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下限标准及夹层扣除标准,在该区长4+511特低渗透储层中提取单渗砂层及其沉积能量信息,控制划分出有利沉积微相带及其骨架砂体分布,预测和筛选出不同类型相对高渗高产含油有利区,它们不同程度勾画出河道主体带油藏与南西部华池油藏连片延伸趋势、形态和特征,为该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提供有利目标和重点层位及井区。  相似文献   
993.
西峰油田庄40区块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应用测井资料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西峰油田庄40井区块长6储层的特低渗透成因和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块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为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扇中和扇根明显好于扇端,而且粒度偏细也是造成特低渗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成分成熟度对该区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影响不明显;成岩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得储层孔隙、渗透性减小、变差,而溶蚀作用和成岩缝的产生又为储层中油气的赋存和渗流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94.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天然气生成机理与化学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丰地区天然气存在源岩热解和原油裂解成因的争议。本文采用高压釜封闭体系对该区烃源岩和原油样品分别进行了热模拟实验,从烃类气体生成过程、气态烃与部分单体烃生成动力学特征讨论了二者的生气机理,认为原油裂解比源岩热解生气活化能高30~40 kJ/mol,原油比源岩生气需要更高的热力学条件。模拟实验证实,成熟阶段源岩热解气与原油裂解气相比,以环烷烃和芳烃相对含量低为特征,与民丰地区产出的天然气组成更接近,据此认为该区天然气主要为源岩热解成因。  相似文献   
995.
山东省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伟  吕晓  宋金平 《地理研究》2018,37(2):319-332
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将“包容性”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设中,从发展机会平等、发展内容全面、发展成果共享三个维度解析了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并构建测评指标体系,以山东省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5-2014年,山东省城镇化包容性发展评价值均小于0.5,处于以排斥性特征为主的过渡时期,不同维度的评价值呈现发展机会平等<发展内容全面<发展成果共享的态势;② 只有青岛市进入了包容性特征为主的过渡时期,济南等10地市处于排斥性特征为主的过渡时期,菏泽等6地市处于排斥性发展阶段;③ 各地市综合评价值与发展机会变量的正相关性最显著,说明发展机会不均等是较多地市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综合评价值偏低的主要原因。发展机会、发展内容与发展成果的相关性较弱,说明山东省较多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投入和成果还未能有效的惠及城乡。理论上,实现了从起点、过程、结果等内在联系紧密的三个维度刻画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完善了城镇化的质量内涵。实践上,可以从不同层面检视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障碍因素,为城镇化的质量提升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996.
察布查尔县土壤碳氮磷钾垂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察布查尔县1 191~2 656 m不同海拔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有机质(外加热法,10.18~74.3 3 mg·kg-1)、全氮(自动凯氏定氮仪,0.17~2.6 g·kg-1)、碱解氮(扩散法,14.9 7~198.72mg·kg-1)、磷元素(钼锑抗比色法,全磷:0.12~0.76 g·kg-1、速效磷:20.7 4~153.64 mg·kg-1),钾元素(火焰光度计法,全钾:9.81~18.64 g·kg-1、速效钾:659.05~1 001.45 mg·kg-1)含量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碳、氮、磷、钾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除钾元素外碳、氮、磷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0~20 cm土层中,海拔高度与碱解氮呈正极显著性相关(p < 0.05,R=0.838**),与土壤有机、全氮呈正显著性相关(p < 0.05,R=0.831*、R=0.751*);有机质与碱解氮呈正极显著性相关(p < 0.05,R=0.988**),与全磷呈正显著性相关(p < 0.05,R=0.726*),20~40 cm土层中,海拔高度与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全磷呈正相关,与速效磷、速效钾、全钾呈负相关;有机质与碱解氮、全氮成正极显著性相关(p < 0.05,R=0.867**、R=0.970**),碱解氮与全氮呈正极显著相关(p < 0.05,R=0.914**),40~60 cm土层中,海拔高度与有机质、碱解氮、全磷呈正相关,与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呈负相关;有机质与碱解氮、全氮呈正极显著性相关(p < 0.05,R=0.884**、R=0.966**),与速效磷、全钾呈正相关,与全磷、速效钾呈负相关;碱解氮与全氮呈正极显著性相关(p < 0.05,R=0.952**)。  相似文献   
997.
“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一带一路”经历了从中国倡议到国际共识的巨大转变,正在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政治领袖们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的平台。伴随这种转变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一带一路”研究已经深入到除了基础科学领域外的几乎所有学科。本文根据中国知网(CNKI)数据分析了4年多来“一带一路”研究文献的特征,而后总结了与地理学密切相关的“一带一路”核心议题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① 自2014年以来“一带一路”研究发文量迅速上升,由2014年的1000多篇飙升到2017年的20000多篇;② 文献比较庞杂,以宏观性、战略性和一般性文献为主,舆论性很高,基于深入研究的高水平学术文献少,还不能很好地支撑“一带一路”建设;③ 对外直接投资、互联互通、“走出去”、全球化、全球治理、命运共同体、人民币国际化等得到的关注较多;④ 地理学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内涵和理论构建、地缘政治经济分析、“中欧班列”、海上航运战略支点、海外投资模式、经贸格局及其经济影响、资源环境问题等方面研究较为深入。最后,本文呼吁加强“一带一路”的理论建构以及建设机制和国别研究,并积极开展中外学者之间“一带一路”研究对话以及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998.
土壤地理学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土壤学和地理学学科的分支,土壤地理学是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研究内容是土壤的时空变化。土壤地理学研究对象从传统的土体向地球表层系统视角下的关键带转变,研究方法上全面走向数字化。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土壤地理学分支学科包括土壤发生、土壤形态、土壤分类、土壤调查与数字土壤制图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其发展趋势为: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拓展、调查技术正经历变革、时空演变从过程观测走向模拟,同时探讨了土壤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契机与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99.
Food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re the hot issu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specially after the population affected by hunger surprisingly increased in 2016. Long-lasting and recurrent famine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and wars have afflicted Ethiopia. Unlike Ethiopia, which is still struggling to achieve food self-sufficiency, China managed to quickly become food self-sufficient at a rapid speed, despite the fact that it also faced the same challenges of famine over the last century. In the backdrop of differing environmental and socio-political challenges the two countries face, compar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ill yield important lessons and insights for Ethiopia to follow to achieve food self-sufficiency. Here, the progress towards food security in Ethiopia and China is presented to quantitatively compare the gap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etween both countries. We found that food production in Ethiopia is heavily constrained by drought, soil degradation, climate change, out-dat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poverty. According to these challenges, we examined corresponding responses in China to propose solutions for achieving food self-sufficiency in Ethiopia, given the realities of its unique national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000.
Bush encroachment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nd it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livestock production, especially in Africa where livestock is a primary source for the livelihoods of many people. In this study, methods of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and decision tree classification, and indexes of a land use change significance index (Ci) and a single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were applied to remote sensing imagery of Ethiopia for 1986-2016. The results show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grassland bush encroachment in low altitude areas (pastures <1500 m above sea level) of Ethiopia in the 30 year period studied. The results revealed several interesting features of this phenomenon. (1) The area of bush encroachment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a maximum of 3.74×103 km2 in 2003, which represented 68.97% of the total area, and declined slightly from 2003~2016. (2) Among classification types, the area of severe shrub grassland was the largest, accounting for 28.36-49.10% of the total area, while the area of moderate bush encroachment accounted for 9.77-16.68%, and slight bush encroachment accounted for 5.52-7.57%. (3) The expansion rate of shrubby grassland was 0.74% for the 30 year period, while the average annual expansion rate was 2.16% for the 8 years from 1995-2003. (4)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were the two main land use types of shrub grassland transformation in low altitude areas and bush encroachment changed large amounts of forest land into grassland due to shrub grassland manage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basic data for revealing the impacts of development processes on subsequent bush encroachment and can inform better managemen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s in low altitude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