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9篇
  免费   741篇
  国内免费   910篇
测绘学   468篇
大气科学   378篇
地球物理   510篇
地质学   1636篇
海洋学   467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35篇
自然地理   34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Gold deposits such as the Aketishikan, Togetobie, Tasbig-Kokeydlas, Kums and Hongshanzui gold deposits in the Nurt area in Altay of Xinjiang were found in Member 3 rhyolite tufflava, fragmental lava and ignimbrite of the Carboniferous Hongshanzui Group.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sulfur, lead,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es,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was mostly supplied by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 through water-rock interaction under a low-to-moderate temperature, and the hydrothermal ore-forming fluid came from meteoric water with some magmatic water input evolved from the granitic magmas. Gold deposits in the Nurt area as well as in the northern Altay might form in multiple stages, and the Yanshanian mineralization period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besides the Variscan mineralization period.  相似文献   
992.
塔河碳酸盐岩洞缝型油藏堵水效果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洞缝型油藏的堵水工作.对堵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堵水井储集体剖面类型、水淹特征及其类型、完井方式、投产方式对堵水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①大型洞穴型储集体堵水效果较其余储集体类型差.单一储集体剖面类型堵水效果较多重储集体剖面类型差:②底部出水型堵水效果明显好于其它出水类型.全井出水型堵水效果最差:⑨裸眼(直接)投产井堵水效果好于酸压(完井)投产井.最后就塔河油田超深碳酸盐岩洞缝型油藏的特点对行标SY/T5874—93的某些内容在操作上进行了讨论:建议统一机械堵水、化学堵水和复合堵水的有效期级别评价指标.并考虑降水幅度;措施有效率评价时应包含经济效益评价指标.针对油藏特点适当上提降水指标下限值;堵水增油量或有效期的计算应考虑堵前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来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993.
环境核辐射的检测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成龙 《铀矿地质》2004,20(2):124-128
环境中的核辐射是客观存在的。关注居住环境中的核辐射问题 ,采用国际惯用的检测方法与评估体系进行环境核辐射的检测与评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94.
辽西凌源河坎子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测定了河坎子碱性杂岩体的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数据 ,对该杂岩体形成的构造背景、源区特征及意义进行了讨论。河坎子碱性杂岩体稀土元素总量较高 ,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Eu呈弱负异常或异常不明显 ,Nb、Ta、K、P、Ti和Y呈负异常 ,过渡族元素含量偏低。稀土和微量元素分布模式与辽东凤城碱性杂岩体相似。主侵入期 4个全岩加 1个黑云母样品的全岩矿物Rb_Sr等时线年龄为 2 2 1.4± 8.5 (2σ)Ma ,属于印支期碱性岩浆活动。该岩体的εSr(t)均为正值 ,平均 7.2 3,ISr=0 .70 4 77± 0 .0 0 0 15 ,εNd(t)均为负值。微量元素和Sr、Nd及Pb示踪同位素特征显示其源区与EMⅠ型富集地幔端员有关。河坎子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不仅揭示了华北地台北缘东部上地幔在三叠纪时具有富集性 ,而且也显示了辽东地区比辽西地区更富集的特点。河坎子碱性杂岩体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 ,岩浆作用以批式部分熔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95.
偏轴防斜钻具是一种新的防斜钻具,其井底钻具组合受力分析比较复杂。对偏轴钻具井底钻具组合受力分析模型进行了探讨。依据该理论模型研究设计的偏轴钻具组合在辽河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既控制了井斜,又保持了较高的机械钻速。  相似文献   
996.
基于Generic组件库STL的3D GIS数据组织与调度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面向对象三维数据模型,分析了Generic组件库STL用于面向对象3DGIS的数据管理,提出了安全、高效管理面向对象的3DGIS数据方法,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小面元的多源遥感影像高精度配准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基于几种高精度的匹配方法,引入了小面元微分纠正的思想,设计出一种高精度影像相对配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多种遥感影像有很强的适应性,相对配准精度高,尤其适用于变形明显或山区多源影像间的高精度配准。  相似文献   
998.
伸展型脆-韧性剪切带对沃溪钨锑金矿床的构造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西沃溪钨锑金矿床受控于一条伸展型顺层脆-韧性剪切带。带内岩石在非共轴顺层剪切构造动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分解,形成泥质构造根岩强变形带和砂质构造根岩弱变形域。泵吸中心-弱变形城中的承压矿液沿砂质构造根岩的ab面发生水力压裂而产生“D”型张剪裂隙。构造-流体双重动力系统的周期性振荡使主裂隙系统发生周期性的破裂-愈合作用而形成条带状复脉。矿液是通过隐蔽的低角度正断层、强变形带内的构造面理及弱变形城中的微裂隙系统运移的,说明在靠近滑脱面的弱变形城中水力压裂作用会增强,其矿化类型将以蚀变岩型为主、脉型为辅。  相似文献   
999.
包裹体在油气地质邻域的应用,是近年来包裹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探索性地运用沉积岩中包裹体测试数据计算烃源岩主要生烃时期的时间温度指数(TTI),对沉积盆地的烃源条件进行判别。首先利用鄂尔多斯下古生界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求取捕获温度、计算古地温梯度,得出动态古地温曲线;然后计算出下古生界烃源岩的门限。奥陶系烃源岩生烃门限时间为280~131Ma,相当于二叠纪至侏罗纪,其对应的生烃门限温度为70~115℃,门限深度2100~3400m,生烃高峰期为181.4~149.6Ma,相当于侏罗纪中晚期。在生烃高峰期该层位的温度为110~115℃,埋深3300~3400m。和实际主要产气层分布相一致,说明了应用沉积岩包裹体计算时间温度指数,对烃源条件进行判别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非常规含气系统的研究和勘探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从含油气系统的观点出发,分别总结了煤层气、盆地中心气、裂缝型页岩气、浅层生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五类非常规含气系统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修改和补充了传统油气系统的概念,为天然气新领域的开拓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常规天然气藏为浮力驱动的存在于构造或地层圈闭中的独立气藏,而非常规天然气藏一般不是浮力驱动的聚集气藏,它们在区域上呈连续弥散的聚集,常常与构造和地层圈闭无关,因此,它们的成藏要素和过程与常规天然气藏有所区别。在煤层气和页岩气中,烃源岩既是储层,又是盖层且运移距离很短;储层多为低孔隙度、低渗透性的裂缝型储层,主要为毛细管力和水力封闭,大型煤层气藏可以出现在向斜构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