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3篇
  免费   1644篇
  国内免费   2514篇
测绘学   1090篇
大气科学   778篇
地球物理   969篇
地质学   4524篇
海洋学   1137篇
天文学   82篇
综合类   537篇
自然地理   87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400篇
  2021年   476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465篇
  2018年   365篇
  2017年   346篇
  2016年   374篇
  2015年   451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592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564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533篇
  2007年   600篇
  2006年   532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91.
为了提高广域电磁法三维正演精度和效率,本文提出采用基于Gauss-Lobatto-Legendre(GLL)多项式的谱元法进行广域电磁法三维正演模拟.首先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推导了二次场满足的电场双旋度控制方程,利用伽辽金加权残差法将微分形式的边值问题转换为积分弱形式,再通过单元剖分和高阶正交基函数插值对全域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992.
水-岩化学作用对岩体变形破坏力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水—岩化学作用对岩体变形破坏力学效应的研究涉及力学和化学两方面,也即为地球化学与岩体力学两个研究领域的交叉。针对水化学作用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机理,较系统地总结了该研究领域中的现状和研究新进展,分析了其研究方法,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并认为此方面的研究将在工程地质学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93.
对硫磷对扁藻和杜氏藻膜脂的过氧化与脱酯化伤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1994-1995年,运用急性急性实验及生化方法对扁藻和杜氏藻的对硫磷毒性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硫磷对扁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杜氏藻,在对硫磷的胁迫下,两种微藻细胞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相对含量上升,膜透性增大,微粒体膜脂过氧化水平提高。同时,扁藻微粒体膜的磷脂减少,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利用覆盖郯庐断裂带合肥-宿迁段及邻区的大地电磁阵列数据,应用大地电磁三维反演技术和印模重构方法,获得了测区可靠的三维电阻率模型.该电性模型中,郯庐断裂带东西两侧在浅部均有高阻分布,在深部电性结构显著不同,具有西低东高的特征,而郯庐断裂带则是两侧高低阻明显分界带;在南北方向,电性结构也存在较大不均匀性,嘉山地区呈现低...  相似文献   
995.
亚洲季风年代际振荡及与天文因子的相关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卫捷  汤懋苍  冯松  张莉 《高原气象》1999,18(2):179-184
主要通过滑动t-检验方法和相关统计,分析了近50年来南亚季风、东亚季风以及高原季风的相互关系,并对其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和地球自转速度(Δω)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三种亚洲季风虽然在年际变化上相关不好,但在年代变化上具有很好一致性;亚洲季风的年代际变化与SCL和Δω均相关很好,其中以与Δω关系最好,且Δω的变化超前亚洲季风的变化。对日地因子的短期变化如何影响亚洲季风年代际振荡提出了初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1992 ~1994 年179 个降水过程的p H 值分析发现,这3 年期间兰州市区共出现了21次酸雨,且酸雨出现次数占降水总次数的11 .7 % ;兰州市区酸雨主要发生在夏半年;兰州酸雨的形成与市区空气中高 S O2 和 N O X 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7.
岩石介质的宏观非线性主要是由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造成的,应用新的数值计算软件RFPA(2D)——基于岩石宏观非线性行为可能是由具弹脆性特征的细观微元体不断破裂造成的,造成微元体不断破裂(并非某一时刻同时破裂)的原因是微元体材料性质(微元体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参数)的非均匀性,是一个数学上相对简单但能充分考虑岩石介质复杂性的方法,对采动引起岩体失稳破坏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应用RFPA(2D)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阴虚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刘教授门诊治疗阴虚证的医案,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1分析中医诊断、西医诊断、中医证型、治则治法、用药频次等。结果:纳入6300则医案,阴虚证多见于50~59、40~49、60~69岁3个年龄段;中医证候出现频次排名前3位的中医诊断为肺积、肠蕈、乳岩;西医诊断出现频次排名前3位的疾病为肺癌、肠癌、乳腺癌;中医证型出现频次排名前3位的为肝肾阴虚证、阴虚毒热证、阴虚燥热证;治则治法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补益肝肾、养阴清热解毒、滋润润燥;使用频次>480次排名前10位的中药分别是醋莪术、醋鳖甲、冬凌草、山茱萸、葎草、酒黄精、猫爪草、百合、炒芥子、醋龟甲; 通过对中药药对关联分析,药物同现频次>1880次的药对共20组,3味药核心组合8组,得到4个新处方。结论:通过挖掘分析得出刘教授治疗阴虚证的核心药物、治则治法及临证思路,总结出“补益肝肾”的核心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999.
2020年5月山东共出现13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8次出现冰雹,共15市(93.8%)81站(65.9%)出现降雹,单站最大降雹次数为4次。10次出现10级以上雷暴大风,5次出现短时强降水,强对流次数之多、范围之广、强度之大、灾害之重为近10年少见。其中,“5 ·17”强对流天气过程最为剧烈,其冰雹范围之广非常罕见,最大冰雹直径为4.5 cm,最大风速达36.6 m ·s-1(12级),最大雨强达56.9 mm ·h-1。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CMWF Reanalysis v5,ERA5)和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等资料,对2020年5月山东强对流天气特点及强对流多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5 ·17”强对流天气过程为例,对雷达回波特征和风暴内的垂直运动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一方面有利于其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到达山东,另一方面阻挡西风带系统,导致前倾槽强度偏强,长时间维持在山东上空;500 hPa异常偏强的暖高压脊前西北气流携带的冷空气叠加在850 hPa偏强的暖温度脊上空,造成山东上空长时间为位势不稳定大气层结。(2)在上述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山东上空水汽充沛,对流有效位能偏大,冀鲁豫3省交界处气旋式辐合偏强,鲁中地区稳定存在一条辐合线,容易触发产生强对流天气,造成山东5月强对流天气频发。(3)对流风暴高度组织化、区域性的超级单体群以及一条长度超过500 km的强飑线是造成“5 ·17”强对流的直接原因,对流风暴内部的上升速度高达28 m ·s-1。  相似文献   
1000.
微微型浮游植物是水环境生态碳汇的重要基石之一,也是初级生产的重要执行者。选取了一个典型的陆海交界关键带环境——海南东寨港入海口水域,采集了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开阔水域、入港河流和新埠海海端的微微型浮游植物的样品,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以探究它们在东寨港水域中的丰度、分布及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冬季水域微微型浮游植物以真核浮游植物(Eukaryote,Euk)和聚球藻(Synechococcus,Syn)两大类群为主,其中聚球藻有两个亚群,分别为富含藻蓝蛋白聚球藻(Phycocyanin-rich,PC)和富含藻红蛋白聚球藻(Phycoerythrin-rich,PE)。Syn-PC、Syn-PE和Euk在东寨港水域表层水体的平均丰度分别为(2.61×104±1.09×104)、(3.06×104±7.05×103)、(1.56×105±8.03×104) cells/m L,底层水体的平均丰度分别为(2.64×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