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8篇
  免费   2012篇
  国内免费   2723篇
测绘学   1404篇
大气科学   1465篇
地球物理   2211篇
地质学   5175篇
海洋学   1829篇
天文学   342篇
综合类   800篇
自然地理   113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497篇
  2021年   544篇
  2020年   449篇
  2019年   553篇
  2018年   533篇
  2017年   545篇
  2016年   570篇
  2015年   615篇
  2014年   580篇
  2013年   734篇
  2012年   797篇
  2011年   791篇
  2010年   800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792篇
  2007年   655篇
  2006年   598篇
  2005年   535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372篇
  2001年   353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于军 《江苏地质》2001,25(1):27-32
简要介绍了地下水流面在维实体模型制作系统-GWT3D(V1.00)的实体建模技术及光线跟踪原理,对其绘图所需数据文件结构进行了必要说明,同时阐述了GWT3D的功能与特色,并给出了该软件在这地区绘制地下水流场三维实体模型的一个实用实例。GWT3D是由VisualC 6.O开发的Win32应用程序,采用Outloow98流行的动画工具条风格,能利用通和地下水流模拟软件(如Modfolw等)所提供的网格剖分及水位数据,给制近似逼真的三维地下水流形态,具有动画显示功能和TIF、BMP、GIF3种图像文件存储格式,是一个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计算机图像制作软件。  相似文献   
912.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公路选线中,具有常规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国道314线焉耆盆地段高速公路前期选线研究中,以Landsat-5 TM457数字图象为主要信息源,通过数据处理和遥感判释并综合分析常规资料,对恶煮盆地段第四纪堆积平原土体工程地质区进一步划分亚区,探讨分析了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规律、形态背景及发展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比较各设计线路之优缺点,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913.
地层相态的恢复对于研究非史密斯地层区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1∶ 2 5万野外地质填图基础上作出了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东昆南前陆盆地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该系列图揭示了东昆南前陆盆地在 5个发展阶段中的岩相分布特征和空间上的古地理展布范围 ,即晚二叠世早期东昆南前陆盆地发育的初始阶段、晚二叠世晚期前陆盆地的扩展至短期萎缩阶段、早三叠世早期前陆盆地的再次扩展阶段、早三叠世晚期盆地发育的高峰阶段和中二叠世前陆盆地的萎缩至消亡阶段。东昆南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14.
地下工程震波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激发的震波在工程岩土体中传播,检测其波动力学参数,来测试岩土体的工程力学性质。原位震波波速测试技术可以对井巷的岩体模量,支护选型,围岩性质进行检测;利用地震勘探,面波勘探方法可以对矿层厚度,超前探测等方面进行有效检测;震波CT、导波勘探等探测方法对于采面内的地质异常探测有较好的针对性;通过声发射检测技术可以解决地下工程安全问题。实际应用说明,震波探测技术从地下工程的开拓掘进,采场形成到采后管理等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技术已作为地下工程中的日常工作加以应用,但进一步的生产应用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15.
通过对天山独山子—库车公路、西昆仑山新疆—西藏公路出露的7个花岗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研究了天山、西昆仑山脉低温(<110℃)热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范围为(9.6±0.8)~(89.2±2.3)Ma,平均裂变径迹长度变化范围为(7.9±3.7)~(11.6±1.9)μm。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反映冷却作用时代,地质资料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数据表明,天山在白垩纪存在一次抬升作用,天山和西昆仑山在中新世发生另一次抬升作用。  相似文献   
916.
东南极伊利莎白公主地LGB65点的雪层密度与剖面特征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对东南极冰盖伊利莎白公主地LGB65点的50m雪芯及雪坑进行了雪层密度与剖面分析。结果表明,该处雪的密实化过程属冷型落实化类型,第一和第二临界密度深度分别为10.4m和60.4m深霜不育,雪层中为数不多的雏形深霜层厚度仅几厘米,多分布在冰壳层的上、下两侧,16.0m以上,发芯透光性的变化不明显,之下,透光性逐渐表现出韵律变化,雪层中辐射壳和风壳频繁出现,其中辐射壳可作为划分年层的重要依据,综合雪层内的各种层位特征,初步划分出LGB65雪芯的年层约为243a,总的年平均积累率为131.9mm,20世纪60年代年积累率低于平均水平,70年代中期以后,;积累率出现大幅度增加,进250a来该处的年积累率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917.
新生代西昆仑隆升的地层学和沉积学记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金小赤  王军等 《地质学报》2001,75(4):459-467
西昆仑北坡的新生代沉积在很大程度上良好地记录了新生代西昆仑的隆升过程。区域性不整合面和沉积界面记录了隆升的阶段性;沉积环境变化反映了山体和盆地在格局上的变化;沉积物厚度、粒度变化显示了隆升的幅度和速率。就西昆仑的情况看,海相环境(塔里木海湾)由晚白垩世持续到渐新世,尽管此时海湾已退缩到西部。在此期间,形成了石膏层、瓣鳃类介壳灰岩和杂色砂泥质沉积。中新世全面出现了陆相沉积。中新世2000-3000m的沉积厚度表明了相对较高的隆升速率。从中新世后期开始的厚达2000-3000m的磨拉石沉积,其粒度向上加大,显示从中新世后期到早更新世隆升速率高而且是加速的。磨拉石沉积被早更新世的一次强烈的构造脉动所打断,它使磨拉石沉积和较老的沉积在许多地方高角度向盆地方向倾斜甚至直立、倒转。水平盖在磨拉石和更老地层之上的中-晚更新世河流和冲积扇机粗粒沉积是重新隆升的标志,亦可视为磨拉石沉积的继续。由昆仑山流向塔里木盆地的河流将中-上更新统及更老沉积切割50-100m以上,表明全新世以来的隆升速率是相当高的。  相似文献   
918.
昌化鸡血石的成矿构造背景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对昌化鸡血石的成矿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进而指出找矿的方向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19.
峨眉山玄武岩的岩相与岩体结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峨眉山玄武岩是西南地区水电工程的主要建基岩体,其岩体结构明显受其建造的控制,不同地区,不同岩相的玄武岩,由于岩石组合及原生结构特征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岩体结构特征。本文结合拟建金沙江溪洛渡水电工程,雅砻江官地水电工程等实例,从岩相角度分析了玄武岩岩相及原生结构及原生结构对其岩体结构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20.
High-resolution oxygen isotope records over the last 2249 ka (MIS 1–86)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cores of the upper section (105.08 m) at ODP Site 1143 (water depth of 2772 m) drilled in the Nansha area,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The sampling resolution is at about 2 ka intervals, resulting in one of the best oxygen isotope records over the global ocean. The oxygen isotope curves, displaying details in the Pleistocene glacial cycles, have revealed a nearly 300 ka long stage of transition from a predominant 40 ka to 100 ka periodicity. Therefore, the “Mid-Pleistocene Revolu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rocess of transition rather than an abrupt change. Within the 100 ka glacial cycles, the changes in tropical sea surface water were found to lead those in high-latitude ice sheet. Our comparisons show that the ice sheet expansion and the glacial stage extensio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ith the 100 ka cycles must have been driven not by ice sheet itself, but by processes outside the high latitud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