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0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789篇
测绘学   461篇
大气科学   323篇
地球物理   509篇
地质学   1407篇
海洋学   391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89篇
自然地理   32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董喆  刘少军  胡小舟  文豪  彭舸 《海洋工程》2018,36(3):110-116
针对具有颗粒粒级跨度大且粒径大特点的固液两相流系统,如深海采矿系统等,开发新型粗颗粒—均质浆体计算模型,该模型采用欧拉—拉格朗日计算法,大粒径颗粒视为固相粗颗粒,其余视为细颗粒与海水组成液相均质浆体。固—液相间滑移速度v_(slip)作为粗细颗粒划分标准,通过联立颗粒雷诺数Re_p,液相对颗粒绕流阻力系数C_d,颗粒粒径d_p等参数,得到滑移速度v_(slip)与颗粒粒径d_p的相关函数,获得粗细颗粒的划分粒径,进而得到两相流控制方程。利用CFD软件,使用该方法对粗颗粒固—液两相流垂直管提升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并将所获得的仿真结果与已发表成果进行对比,发现数据较为吻合,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该计算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2.
根据2006~2007年春、夏、秋、冬季4个航次的监测数据分析闽浙沿岸流扩展范围和温度、盐度、营养盐含量平面分布季节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期间,闽浙沿岸流主要分布于浙闽沿岸海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闽浙沿岸流扩展范围最大,可影响至广东南澳岛海域,秋季次之,可影响至厦门湾、东山湾海域,春季可扩展至泉州湾附近海域,夏季影响范围最小,仅局限于浙江北部沿岸海域.选取福建罗源湾、厦门湾和东山湾,分析闽浙沿岸流对典型海湾的影响,结果显示:冬季闽浙沿岸流给福建典型海湾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盐物质,罗源湾、厦门湾和东山湾均受其影响,海水营养盐含量明显提高,秋季次之,春季影响略小,夏季基本不受闽浙沿岸流影响.  相似文献   
973.
本文主要介绍了不同类型水泥发泡剂在氯氧镁水泥(MOC)泡沫混凝土体系中的影响因素。对比不同发泡方式获得MOC泡沫混凝土的结构特征、力学性能、离子溶蚀速率以及微观结构等,研究了发泡方式和不同类发泡剂对MOC泡沫混凝土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对于MOC胶凝材料物理发泡方式相比化学发泡方式更能获得优良的泡沫混凝土,物理发泡剂中动植物蛋白类发泡剂是获得优良MOC泡沫混凝土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74.
平硐勘探是在进行水利水电勘察时,获取山体周围区域的地质参数,全面了解地层情况的一种技术手段。在勘查工作中,首先的目标是查明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或特殊的地质问题,如断层、夹层等,并进行现场的原位测试和试验。因此,平硐勘探施工技术在重要工程勘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解决平硐施工中的难题是这项技术主要的研究方向。目前,平硐的施工工艺和掘进装备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是针对勘探平硐开拓技术和相关专用装备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论述了平硐施工工艺和掘进装备的发展现状,分析其特点及局限性,将不同施工方法的综合性能进行对比,并针对勘探平硐技术发展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钻孔劈裂方法在勘探平硐中的优势以及适用性,最后基于施工工艺对勘探平硐掘进装备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5.
铝土矿中常伴有锂、镓、锆、稀土等有用组分,完全提取并准确测定其含量对于铝土矿资源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铝土矿中常常含有少量刚玉,常规的四酸、五酸和封闭压力酸溶法对其分解不完全,导致测定结果偏低。本文采用氟化氢铵作熔剂,高温下在旋盖PFA小瓶中分解样品,通过在熔样过程中使用少量硫酸,对不同熔矿温度、消解时间及试剂用量等因素详细考察,确定了最佳熔矿条件[200℃,3h,试样比4∶1(称样量50mg)],建立了氟化氢铵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含刚玉铝土矿中37种痕量元素的分析方法。本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分解含刚玉铝土矿,经三种铝土矿国家标准物质GBW07177、GBW07181和GBW07182验证,并与四酸、五酸和封闭压力酸溶法的测定结果对比,三种标准物质中Li、Ga、Sr、Zr、Pb等9种元素的回收率分别在95.0%~115.0%、90.0%~110.0%和90.0%~110.0%之间,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同时,本方法实现了铝土矿(Al_2O_3含量在42.97%~90.36%之间)中Al、Ti、P等主量元素的精确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其用来测定铝土矿中痕量元素的准确性。方法检出限为0.002~0.43μg/g,与传统硝酸-氢氟酸密闭消解法的检出限(0.000~0.48μg/g)基本相当,精密度在1.14%~8.84%之间,能够满足铝土矿中痕量元素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76.
川东与大巴山褶皱冲断带交汇区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凯  李传新 《地质学报》2020,94(2):426-438
川东与大巴山褶皱冲断带交汇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由温泉井—马槽坝背斜带、云安场背斜带和方斗山背斜带组成,其形成过程受川东构造带和大巴山构造带的双重控制,开展川东与大巴山褶皱冲断带交汇区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研究,对认识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之间的拼贴碰撞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野外调查、钻测井资料和二维地震资料,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四条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解析,揭示了交汇区构造几何学特征,并应用2Dmove软件恢复了研究区构造运动学过程。研究认为:①交汇区在南北方向上显示为大型的复向斜结构,垂向上被区内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膏盐层、志留系泥页岩层和下寒武统泥页岩层三套滑脱层分为上、中、下三大构造层,上构造层主要发生滑脱褶皱变形,中、下构造层发育断层较多,主要发育双冲构造、冲起构造以及断层转折褶皱;②研究区中构造层构造变形最为强烈,构造缩短率达10%,上、下构造层构造缩短率较小,均为6%左右,且各构造层缩短率由西到东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③中生代以来,研究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晚三叠世到晚侏罗世稳定沉积阶段、早白垩世到古近纪早期对冲变形阶段、古近纪晚期至今定型阶段。  相似文献   
977.
东地中海经历了伸展-聚敛的构造演化旋回,聚集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基于2D地震、ODP Leg160、IHS及Tellus商业数据库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本文在建立东地中海及周缘构造-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恢复了东地中海12个关键地质历史时期的原型盆地,并以板块构造为切入点探讨了盆地演化机制。东地中海及周缘上三叠统以来地层可划分为新特提斯被动大陆边缘陆地及浅水区、新特提斯被动大陆边缘深水区和塞浦路斯弧前褶皱区3个地层分区,前两个地层分区均发育一套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层系,但是二者的岩相特征和不整合发育有明显的差异,而塞浦路斯弧前褶皱区发育一套大洋盆地-弧前盆地层系。研究认为东地中海经历了二叠纪—早侏罗世裂解期、中侏罗世巴柔期—晚白垩世土伦期漂移期和晚白垩世森诺期以来的汇聚改造期3个原型阶段,其中汇聚改造期又可细分为晚白垩世森诺期“双俯冲带”消减期、古近纪北部俯冲-碰撞期、中新世塞浦路斯岛弧带南侧俯冲-碰撞与黎凡特边缘活化期和中新世梅西期以来“弧-山碰撞”与“走滑逃逸”期4个阶段。东地中海盆地演化受控于图哈罗德-安纳托利亚板块以及凯里尼亚、特罗多斯和埃拉托色尼等微板块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分离、向北的漂移和与欧亚大陆汇聚拼贴的板块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978.
以广东省揭阳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 330个表层土壤(0~20 cm)样品和331个深层土壤(150~200 cm)样品,通过 GIS 空间分析技术、半变异函数拟合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镉含量的富集特征、空间分布、结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镉含量的均值为0.09 mg/kg,高于该区土壤背景值,但低于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的标准值。通过富集因子法研究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镉主要为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从结构特征来看,研究区表层土壤镉含量呈中等空间相关性。揭阳市表层土壤镉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密集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是影响表层土壤镉含量的重要因素,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建筑用地土壤镉含量最高;不同成土母质中,第四纪沉积物土壤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母质;不同土壤类型中,水稻土的镉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79.
为揭示湘西北民乐毗邻区南华纪大塘坡组含锰沉积地层结构,深化对地堑-地垒成锰地质空间的认识,实现地球物理深地探测技术对南华纪沉积型锰矿床的找矿指导,对区内经过民乐锰矿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进行了处理和解释,结合地质信息反演了南华纪古盆地地层构造格局。首先通过频率域大地电磁探测数据进行了阻抗张量和相位张量分解分析,揭示了湘西北民乐地区在高频区(大于0.01 Hz)主要呈现二维构造特征;其次利用Swift分解和相位张量分解结果对剖面所有测点数据进行了电性主轴分析,判断了剖面主要构造走向总体上呈北偏东37°,计算了TE、TM两个极化方向的卡尼亚视电阻率和相位;最后针对TE、TM两个模式利用Occam反演方法分别进行了单独和联合反演,得到了民乐地区深部电性分布并进行了地质解释。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北民乐地区由浅至深电性结构比较简单,地层由新到老分层性较好,大体可分为高台组白云岩中阻层、清虚洞组灰岩高阻层、石牌组—牛蹄塘组低阻层、留茶坡组—陡山沱组较高阻层、南沱组—大塘坡组低阻层、古城组和富禄组中阻层6层;大地电磁反演电阻率模型等值线图中的“凹中凹”地层结构是圈定成矿靶区的主要地球物理标志;民乐—花垣一带为古天然气渗漏口的过渡相和边缘相,含锰地层具有越往东北向埋深越浅、厚度也越来越薄的特点。  相似文献   
980.
在中国, 早寒武世早期重晶石矿床主要展布于扬子地台北缘秦岭—大巴山一带及扬子地台东南缘湘黔地区, 而黔东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已探明的资源储量就达到了2亿多吨, 是全国, 乃至世界上所罕见的超大型重晶石矿床。近年来, 于大河边重晶石矿床北西翼亦发现了赋存于同一层位的云洞重晶石矿床, 但二者的成矿特征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本文对比了含矿较差的云洞重晶石矿床与高品位大河边重晶石矿床的含矿岩系、沉积相、地球化学特征等。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缺氧程度、热水作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综合矿床地质和有机质、硫同位素特征, 提出成矿作用与生物活动和同期海底热液活动关系密切, 矿床中SO2– 4来源于海水硫酸盐, Ba2+来自海水和海底热液。大河边地区与云洞地区相比, 水位更浅, 氧逸度更高, 硫酸盐还原程度更弱, 剩余硫酸盐的浓度更高, 从而导致云洞重晶石矿床表现出较大河边重晶石矿床成矿性差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