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97篇
  免费   3916篇
  国内免费   5933篇
测绘学   3316篇
大气科学   2295篇
地球物理   2847篇
地质学   10398篇
海洋学   3102篇
天文学   272篇
综合类   1269篇
自然地理   2447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370篇
  2022年   955篇
  2021年   1246篇
  2020年   976篇
  2019年   1097篇
  2018年   995篇
  2017年   964篇
  2016年   944篇
  2015年   1150篇
  2014年   1078篇
  2013年   1396篇
  2012年   1507篇
  2011年   1500篇
  2010年   1418篇
  2009年   1328篇
  2008年   1483篇
  2007年   1327篇
  2006年   1380篇
  2005年   1105篇
  2004年   872篇
  2003年   572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568篇
  2000年   416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The Aiketik Group, distributed at the western end of the South Tianshan Mountains, China, is an important lithostratigraphic unit involved in the South Tianshan orogen. It is separated from the adjacent rocks by faults. Generally, the geologists ascribed it to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according to Pseudostaffella sp., Profusulinella sp. and Fusulinella sp. found from the limestone and sandy limestone of Aiketik. Our radiolarian fossil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her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Haladaok section located at the upper Tuoshihan River. The fossils mainly include Albaillella undulata Deflandre, Albaillella paradoxa Deflandre, Albaillella sp. aff. A. paradoxa Deflandre, Albaillella sp. cf. A. deflandrei Gourmelon, Albaillella sp., Albaillella excelsa Ishiga, Kito and Imoto (?), Belowea variabilis (Ormiston et Lane), Callella cf. C. parvispinosa Won, Entactinia cf. E. tortispina Ormiston et Lane, Entactinia aff. E. tortispina Ormiston et Lane, Entactinia variospina Won, Entactinia sp., Eostylodicty  相似文献   
942.
准噶尔芦草沟组与黄山街组的古气候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绍祖  屈迅  李强 《新疆地质》2002,20(3):183-186
准噶尔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无论是从岩性还是所含古生物,均表明形成于持续炎热的气候条件之下,当时由于准噶尔古板块与塔里木古板块的拼合造山,造成准噶尔周缘火山强烈喷发和自欧洲东移的干旱炎热气流对准噶尔均有明显的影响。上三叠统黄山街组形成时干旱气候缓解,降水量增加,该组沉积物反映出温暖的亚热带气候特征。因此,从成油的古气候条件来说,芦草沟组要优于黄山街组。  相似文献   
943.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对比及储层剖面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鲁新便  吴铭东  王静 《新疆地质》2002,20(3):196-200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为岩溶缝洞型的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储层的形成与古岩溶作用密切相关,风化壳期岩溶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的储集空间类型受控于不同的岩溶古地貌单元。裂缝性储层主要分布于风化壳型岩溶不发育地区,或褶皱和断裂构造较发育的变化强烈部位;裂缝-孔洞型储层的分布与古岩溶发育带和岩溶斜坡地区密切相关;裂缝-溶洞型储层其分布与裂缝及古岩溶发育带密切相关,常常是在古岩溶高地边缘或部分岩溶斜坡区,多位于多组构造线的交汇处及褶皱的轴部等。为进一步探讨研究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根据暴露区淡水岩溶作用发育特点,依据碳酸盐岩储层的波阻抗响应特征、测井曲线、测试成果及开发动态资料,在恢复古岩溶地貌的基础上,对塔河油田(6区)的岩溶值得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高产井多位于古岩溶地貌相对较高部位,而产量较少或没有出油气的井,则位于岩溶地貌相对较低部位。表明早期的古地貌形态对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孔洞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岩溶储层的垂向发育和分布主要受碳酸盐岩古岩溶风化壳垂向分带性的影响,纵向上由风化壳顶面向下储层发育逐渐变差。以奥陶系古风化壳顶面为界,向下每60m为单位,对深度0-60m、60-120m、120-180m、180-240m岩溶储层的纵横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储层剖面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44.
对塔里木盆地西南依格孜牙组和卡拉塔尔组灰岩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白垩统依格孜牙组δ13C(PDB标准)平均值为3.79‰,δ18O(PDB标准)平均值为-3.49‰;古近系卡拉塔尔组灰岩δ13C(PDB标准)平均值为2.09‰,δ18O(PDB标准)平均值为-4.54‰.与前人和世界其他剖面数据对比认为,碳同位素比较稳定,能够反映其沉积时的特征,而氧同位素变化较大,可能受沉积后作用的影响.依格孜牙组与卡拉塔尔组灰岩碳同位素具较大差异,主要受陆源环境(?)物质的注入,海水盐度、生物作用和古大气CO2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5.
氯化钠存在下氯化亚锡—罗丹明B—水体系浮选分离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Ir(Ⅲ)在NaCl存在下SnCl2-罗丹明B-水体系中的浮选行为,在1.0mol/L HCl介质中,Ir(Ⅲ)与Pd,Pt,Rh,Au同时被浮选,Ir(Ⅲ)的浮选率为99.2%,并与常见贱金属离子分离,被浮选分离的Ir可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与火试金分离富集法相符。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n=5)<3%。  相似文献   
946.
电气石对含Cu^2+废水的净化原理探讨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研究了电气石的粒度、用量及环境条件(pH值、温度、搅动情况)对水中Cu^2 吸附的影响,分析了电气石对含Cu^2 废水的净化原理。电气石本身的静电场对Cu^2 的吸附作用使Cu^2 与表面羟基的离解产物OH^-在电气石表面上发生反应,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目的。  相似文献   
947.
地震多参数油气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多参数综合油气预测方法是一种基于地震数据计算储层段地震资料的富氏谱,功率谱,自相关,自回归和振幅等35种特征参数,并经广义线性分类,以实现油气异常圈定的方法技术,该方法的客观性较强,具有很高的可信度,经过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以及火山岩储层的预测和识别检验。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广泛的市场价值,适应了油公司勘探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948.
粉喷桩单桩承载力与龄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00余根粉喷桩单桩载荷试验和水泥土强度试验资料为基础,运用桩与土变形的弹塑性计算模型和复合地基理论,分析了同一场区不同龄期单桩承载力的关系,探讨了桩侧极限摩阻力与桩土发生塑性变形大小的关系,得了14d与28d龄期单桩承载力二者的经验公式,该公式经试验验证具有实用价值,为缩短粉喷桩的试桩周期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49.
藏北申扎地区上二叠统木纠错组的建立及皱纹珊瑚组合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在申扎县城东南木纠错南东岸附近发现一套巨厚的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组成的岩系,厚达2348m。该岩系整合覆于下二叠统下拉组之上,并于其底部发现中国南方晚二叠世早期珊瑚动物群中的重要分子WaagenophyllumindicumcrassiseptatumWu和LiangshanophyllumstreptoseptatumWang两种,与其共生的还有Lobatophyllumzakan-genseWu和WaagenophyllummegacolumetumWu,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晚二叠世早期特有的皱纹珊瑚动物组合,命名为Waagenophyllum-Liangshanophyllum-Lobatophyllum组合。将含有这一珊瑚化石组合的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的岩系另建立新组———木纠错组,该组在层位上相当于中国南方上二叠统的吴家坪组。  相似文献   
950.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人为不合理地开发导致了严重的矿区环境地质问题。开发不同类型矿产导致不同的环境地质问题;而同一类型矿产因地域不同、开发方式不同以及不同企业开发导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程度及差别较大;不同类型矿产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导致矿山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有历史因素、政策因素、地方保护主义因素、经济技术因素和企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