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进行云南l∶5万板桥幅区域地质调查的过程中,对该区保山地块中前人划分的双麦地群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该区的双麦地群实为一套细碎屑板岩夹大理岩和安山质、玄武质火山岩组合,并在其中首次发现了晚寒武世崮山期Blackwelderia带的三叶虫化石分子Blackwelderia baoshanensis Luo,Blackwelderia sp.,Parashengia elongata Luo等,且具明显的底栖-浮游的混生现象,从而确定该套地层应属寒武系上统核桃坪组,而非寒武系下—中统双麦地群。该套地层岩石组合及其时代的确定,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保山地块的构造属性、构造单元划分和发展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2.
利用瞬变电磁法(TEM),在红旗岭镍矿勘查中,发现了7号岩体周围的电阻率变化规律,即:高阻异常带、低阻异常带。通过反演计算,结合岩石的电性参数、地质资料,推断了局部低阻异常带是由矿化体引起,从而验证了(TEM)方法在该地区勘查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3.
Since a self-elevating platform often works in water for a long time,the lattice leg is largely influenced by wave and current.The amplitude of leg joint stresses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fatigue life of the platform.However,there are not many researches having been done on the mechanism and dynamic stress analysis of these leg joint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ynamic stress analysis and suppression methods of the leg joints of self-elevating platforms.Firstly,the dynamic stresses of the lattice leg joints are analyzed for a self-elevating platform by use of the 5th-order Stokes wave theory.Secondly,the axial and bending stresses are studied due to their large contributions to total stresses.And then,different joint types are considered and the leg-hull interface stiffness is analyze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joint dynamic stress amplitude.Finally,some useful conclusions are drawn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self-elevating platform.  相似文献   
114.
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效态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的毒性和迁移性不仅取决于总量,而且取决于特殊的化学形态,其中有效态容易被植物吸收,对人体的危害更严重,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效态含量非常重要。但土壤中有效态金属的含量通常很低,而且干扰组分多,直接进行仪器分析测定比较困难。本文以0.1 mol/L盐酸为浸提剂,甲基红为螯合剂,Triton X-114为表面活性剂,建立了一种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土壤中有效态钴的新方法,提高了测定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钴的线性范围为0.10~2.00 μg/mL,方法检出限为0.03 μg/mL,方法回收率为94.0%~104.0%,应用于分析0.5 μg/mL钴标准溶液,9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3%。通过测定发现不同地区土壤中有效态钴占钴总量的比例差别很大,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更能直观地传递出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存在状态以及危害程度等信息。  相似文献   
115.
硫磷混酸溶矿分解,ICP-AES同时测定不同样品中铝、铬含量.样品分解完全,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结果稳定,准确度高.铝、铬的检出限分别为0.0042μg/ml、0.0036 μg/ml,RSD分别为0.33%、1.33%,回收率在97.8%~104%之间.  相似文献   
116.
马文涛  田军  李前裕 《地球科学》2011,36(4):621-634
全球大洋深海有孔虫碳同位素(δ13C)记录中广泛发现40万年周期,这一周期可能与偏心率长周期的轨道驱动有关.1.6 Ma以来,δ13C的这一长周期拉长到50万年,且重值期不再与偏心率低值对应.目前对δ13C 40万年周期的成因及其周期拉长的机制还不明确.这里使用了包含9个箱体的箱式模型,用于研究热带过程与冰盖相互作用及其对大洋碳循环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当北半球高纬海区海冰迅速增大时冰盖迅速融化,进入冰消期,而当海冰快速消失后,冰盖则重新缓慢增长.冰盖变化具有冰期长,间冰期短的非对称形态.在季节性太阳辐射量的驱动下冰盖变化具有10万年冰期-间冰期旋回.当冰盖融化速率受北半球高纬夏季太阳辐射量控制时,冰盖变化的岁差周期明显加强,相位与地质记录一致,说明轨道驱动可以通过非线性相位锁定机制使冰盖变化与其在相位上保持一致.海冰的阻隔效应使大气中CO2在冰消期时增多.冰期时大洋环流减弱使大气中CO2逐渐减少.当模型只有ETP驱动的风化作用而不考虑冰盖变化时,模拟的δ13C记录显示极强的40万年周期,体现了大洋碳储库对热带风化过程的响应.当同时考虑冰盖变化和风化作用时,模拟的δ13C结果中40万年周期减弱而10万年周期加强,并且40万年周期上碳储库与偏心率的相位与不考虑冰盖变化时的相位也存在差异,反映了冰盖变化引起的洋流改组压制了大洋碳循环对热带过程的响应.   相似文献   
117.
通过对宝力高庙组火山岩的基本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探讨了火山岩构造环境及构造背景.认为该组火山岩为钙碱性岩石系列,形成于挤压背景控制之下的同造山环境,形成背景为晚石炭纪强烈的弧-弧汇聚后碰撞造山过程中.由于西早东晚的剪刀式斜向汇聚作用,在北西-南东向的主压应力下,产生了北东向走滑断裂构造系统,为火山岩的形成提供了上升的通道和空间,在造山晚期伸展构造体制下产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  相似文献   
118.
为探索城市污泥资源化的途径,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污泥吸附剂,考察了活化剂浓度、固液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4种因素对制备污泥吸附剂碘吸附值的影响,并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锌浓度3mol/L、固液比1:2、活化温度550℃和活化时间40min为最佳制备条件,此条件下制得的污泥吸附剂碘吸附值为408.94mg/g,比表面积199.196m2/g,总孔体积为0.481cm3/g,微孔体积为0.089cm3/g,平均孔径为4.83nm。与商品活性炭相比,污泥吸附剂的碘吸附值和比表面积较小,孔径较宽,微孔所占比例较小,主要以过渡结构为主。  相似文献   
119.
临清拗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特征极为复杂,整体呈现"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在对研究区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分析临清拗陷东部横向变换构造带的发育特征及形成原因,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临清拗陷东部的横向变换构造带划分为三级,主要发育在边界断层的上盘,是造成研究区南北分块的原因;盆地基底结构先存构造、不均匀的伸展作用,以及主要断层沿走向的分段活动,控制横向变换构造带的形成;横向变换构造带的发育影响和控制油气聚集,这些区带具备良好的油气聚集条件,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区域.  相似文献   
120.
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宁缠河3号冰川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宇硕  秦翔  张通  张明杰  杜文涛 《冰川冻土》2012,34(5):1031-1036
2009年7月对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宁缠河3号冰川进行了野外考察, 对冰川周围布设测量控制网, 并利用GPS-RTK技术测量了冰川表面高程与面积、 末端等信息, 同时使用加拿大EKKO型探地雷达测量了冰川厚度. 结合1972年航测1973年调绘出版的地形图以及1995年与2009年两景TM影像等资料, 分析研究了宁缠河3号冰川自1972年以来的变化. 结果表明: 宁缠河3号冰川近37 a以来萎缩严重, 冰川末端退缩约6%, 面积减小13.1%, 冰川体积减少35.3%; 冰川主要以减薄的形式在萎缩, 冰川平均厚度由1972年的36.8 m, 减为2009年的27.4 m. 周边站点气象资料表明, 该区域近几十年来出现不同程度的升温, 是导致冰川快速萎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