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9篇
  免费   1941篇
  国内免费   2785篇
测绘学   1216篇
大气科学   1162篇
地球物理   1761篇
地质学   5380篇
海洋学   1475篇
天文学   292篇
综合类   779篇
自然地理   1130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566篇
  2021年   635篇
  2020年   526篇
  2019年   588篇
  2018年   628篇
  2017年   557篇
  2016年   602篇
  2015年   581篇
  2014年   610篇
  2013年   678篇
  2012年   710篇
  2011年   669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580篇
  2008年   591篇
  2007年   529篇
  2006年   566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9 毫秒
61.
波浪作用下孔隙海床-管线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浪作用下海床中的孔隙水压力与有效应力是影响海底管线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然而,在目前的海床响应分析中一般将管线假定为刚性,并不能合理地考虑海床与管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同时也没有考虑土体和管线加速度对海床动力响应的惯性影响,从而无法确定由此所引起的管线内应力。为此考虑管线的柔性,分别采用饱和孔隙介质的Biot动力固结理论和弹性动力学理论列出了海床与管线的控制方程,进而采用摩擦接触理论考虑海床与管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海床-管线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及其数值算法。通过变动参数对比计算讨论了管线几何尺寸、海床土性参数对波浪所引起的管线周围海床孔隙水压力和管线内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在系统开展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过程中,荷兰广泛使用了各种地球物理调查方法,并在方法选用、测线部署、资料处理和图件编制等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对中荷两国的做法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对今后在我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中如何开展地球物理调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3.
塘沽海区海底地形的SAR影像仿真与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袁业立、金梅兵(1997)提出的海底地形SAR影像仿真与反演模型,对渤海塘沽海区的一张Radarsat SAR影像进行了仿真和水深反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影像与真实SAR影像基本吻合,反演水深与实际水深也有较好的一致性;进一步证实了袁业立(1997)SAR成像机理的正确性和在中国近海利用SAR影像进行浅海水深探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4.
长江口徐六泾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江  何青  夏小明 《海洋与湖沼》2007,38(4):304-313
2003年6月14日-22日, 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在不扰动颗粒物的情况下, 于长江口徐六泾定点连续观测了洪季大、小潮表层粘性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实有粒径、体积浓度, 配合OBS-3A现场测量的悬沙浓度计算了现场絮凝体的有效密度和静水沉速.观测结果显示, 徐六泾大、小潮表层絮凝体体积浓度、粒径、有效密度和静水沉速的平均值分别为98.0 μl/L、39.8 μm、1173 kg/m^3、1.14 mm/s和70.8 μl/L、64.4 μm、919 kg/m^3、2.32 mm/s.研究表明: ①长江口徐六泾表层絮凝体体积浓度主要受水流流速影响, 再悬浮现象明显, 体积浓度过程线滞后流速过程线, 落潮期间滞后10-30 min, 涨潮则滞后30-50 min; ②小于一定流速时絮凝体平均粒径随流速增大而增大, 大于一定流速时絮凝体平均粒径则随流速增大而减小, 徐六泾大、小潮表层絮凝体在50 cm/s的垂线平均流速时出现平均粒径与垂线平均流速关系的转折; ③徐六泾大、小潮表层絮凝体平均粒径在体积浓度75 μl/L时出现平均粒径与体积浓度关系的转折, 体积浓度小于75 μl/L时粒径随体积浓度增加而增大, 超过75 μl/L时粒径随体积浓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 ④絮凝体有效密度由粒径大小控制, 粒径大, 有效密度小, 反之亦然, 粒径和有效密度共同决定絮凝体静水沉速, 有效密度和沉速与平均粒径之间均存在良好的幂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65.
陀螺经纬仪的读数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陀螺定向测量中三种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作者认为传感器采集数据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特别是运用位置敏感探测器(PSD)采样数据量大,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在运用传感器采样时必须注意克服非线性误差。  相似文献   
66.
关于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在南海中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许多学者对其成因模式和动力学机制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但往往只注重地壳浅部和侧向碰撞的研究,而忽视了深部的壳幔相互作用。从地形地貌、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岩相古地理学等地质事实出发,论述了南海存在着大规模的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单的以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为主的壳幔相互作用模型来模拟南海的形成演化过程,指出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是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深部的主要推动力,对南海的形成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南极磷虾年龄组成的体长频数分布混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依据1989/1990和1990/1991两个南极夏季在普里兹湾以北海域所获的拖网样品,应用分布混合分析方法,研究大磷虾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种群内最多可能包括6个年龄:发年幼体,1^+,2^+,3^+,4^+和^5+龄虾。  相似文献   
68.
针对点容量计算中混合区限制的要求,采用了动量积分法、经验公式法和有限差分法,分别对污水排放后可能引起的近区、过渡区和远区的污水浓度变化进行了模拟预测,并就一定的限制性条件对容量点近区、高浓度混合区及容量点远区影响范围进行了分析。在大亚湾水容量计算及污水排海规划中的应用表明,该法具有计算机时较省、精度相对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9.
Abstract-The colony-forming Phaeocystis species are causative agents of dense bloom occurrences incoastal waters worldwide. It is difficult to separate them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morphologies associatedwith their colonial stages. In this study we applied molecular approaches to analyze the genetic variationof Phaeocystis globosa and Phaeocystis pouchetii from several geogrtaphic regions, and to assist in tracingthe dispersal of bloom-forming Phaeocystis species in coastal waters of China. The Sequences of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acers (ITS1 and ITS2) of rDNA and the 5.8S ribosomal RNA gene of Phaeocystisstrains were determined. Sequence comparison shows that P.globosa was the most divergent toP. pouchetii, exhibiting sequence divergence higher than 0.08. However, lower genetic divergences ex-isted between strains of P.globosa. The sequence comparison of the Phaeocystis rDNA ITS clearlyshows that the species isolated from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is identified as P. globosa rather thanP. cf. po  相似文献   
70.
Role of mangrove in mercury cycling and removal in the Jiulong Estuary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aseline of mercury in mangrove swamp The mercury content in sediments in the Jiulong Estuary was determined in 1984 and 1985(Table 1). The highest content of mercury in sediments (300×10~(-9)) was found in Ditou, contrast-ing strongly with the low content of 36×10~(-9) in Port Dongzhai in the Hainan Island. Tab1e 1 showsthat the average content of mercury in sediments in the Jiulong Estuary is 140×10~(-9) and the averageof four areas is 72×10~(-9). This value means that these areas have not been heavily contaminated b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