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1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363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241篇
地质学   698篇
海洋学   204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2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利用一个二维的水动力学和泥沙冲淤动力学模式,对河床演变和三角洲的发育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动力模式包括水流方程、悬沙输送方程和底床变化(含推移质运动)方程。数值积分格式采用IAP平方守恒格式和分解算法,使计算既省时又长期稳定。对一个理想的河湖区域进行了长达50年的数值积分。模拟结果肯定了曾庆存等以前得到的主要结论,并得到一些新的结论。研究表明:泥沙首先在河流入口处沉积,并逐渐向下游推进和向河槽两边延伸;随着泥沙的沉积,底床逐渐升高,在河槽中形成了一个沙岛;在沙岛上游,原河槽中沉积的泥沙又被冲刷,重新出现深河道;数值积分50年后,人口处已形成一个巨大的冲积扇(水下三角洲),并不断向下游扩展,三角洲(包括沙岛)的前缘十分陡峭;由于泥沙的沉积,河床抬升,水深变小,水流速度场在整个堆积扇上明显增大,并在三角洲前缘出现明显的绕岛环流和河流分叉现象。模拟结果还表明,在漫滩区泥沙只淤不冲,而在河槽中既有淤积又有冲刷。此外,由于泥沙的淤积,使得湖型水库的水流入口处(库尾)水位明显抬高(即所谓“翘尾巴”现象)。这些结果在定性上与有关湖泊型水库淤积的观测事实是相当符合的。  相似文献   
992.
长沙地区单块积云地面降水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对湖南长沙地区有雷达回波的单块积云地面降水的机率以及降雨持续时间、最大雨强、降雨量所做的统计分析。给出它们的平均值与频率分布,并指出降雨量、持续时间基本符合伽马分布。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城镇地籍测量工作的需要,服务地籍测量的前期工作,根据某测区工作实践,介绍和说明GPS定位技术结合水准测量技术应用于城镇地籍控制测量工作的方法与步骤流程。通过实践说明:GPS定位技术在未来城镇地籍工作中对提高工作效率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化石风化监测一直是化石产地监测和保护工作的核心难题,光谱技术为监测化石风化提供了可行途径。本文采用美国ASD Field Spec 4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山东诸城恐龙骨骼化石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颜色、不同风化程度的化石在光谱曲线上存在差异,有明显的识别标识,其光谱曲线的变化特征,对后续化石风化监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红柳河-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位于内蒙古北山造山带中部,呈北西西向展布,向东延伸至白云山-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向西延伸至牛圈子-红柳园蛇绿混杂岩带。在白云山地区,蛇绿混杂岩由不同类型的岩块与基质组成,基质具有分带性,南侧以砂板岩基质为主,北侧以蛇纹岩基质及绿泥钠长片岩基质为主,反映了俯冲增生杂岩的特征。其中基性熔岩大面积发育,岩性以绿泥钠长片岩及变质玄武岩为主,TAS及AFM图解显示基性熔岩具有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具有弱Nb-Ta负异常及弱Sr正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了轻重稀土基本未分馏的曲线型式,微量元素系列判别图解显示了类似于MORB-like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由此可见,白云山地区基性熔岩为MORB-like玄武岩,反映了蛇绿混杂岩形成于弧前的构造背景。此外,本次工作获得侵入基性熔岩中的斜长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19.8±2.1Ma,εHft)-t图解显示了斜长花岗岩为地幔分异的产物。微量元素蛛网图中Nb-Ta亏损、右倾的稀土配分曲线及Th/Yb-Nb/Yb图解反映了斜长花岗岩具有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对比研究区晚寒武世岛弧钙碱性辉长岩,我们认为白云山地区早寒武世发育MORB-like玄武岩,中-晚寒武世为岛弧钙碱性辉长岩及斜长花岗岩,反映了初始俯冲-正常俯冲的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996.
范长玉  辛玉琛  陆占军  李澎 《水文》2018,38(1):86-89
在以往墒情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中,对仪器参数调整研究较少,因而导致系统的监测精度始终得不到提高,致使监测信息难以在旱情分析与评价中得到应用。在吉林省中西部旱情应急监测系统工程的建设和试运行中,通过技术研究、实验和总结,首次提出调整仪器参数的方法,并且提出了在限定条件下"调一点,管一线"的观点。实际应用后,系统的监测精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工程建设之初提出的精度控制目标。本文对调整仪器参数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对提高墒情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精度,早日实现墒情监测自动化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7.
辛玉琛  张敬东  常义  辛星  金颖  李羚  范长玉 《水文》2017,37(4):68-73
土壤墒情监测迟迟不能实现自动化,主要原因是墒情监测仪器的监测精度始终停留在只能定性地监视旱情的变化趋势,无法用自动监测数据准确分析出不同的干旱等级和计算出对应的受旱耕地面积。结合吉林省墒情监测工作实际,开展了土壤墒情监测仪器拟合公式的研究,提出了土壤墒情监测仪器拟合公式的最佳形式,对于仪器厂家转变观念,改变仪器公式形式,提高仪器监测精度,早日实现墒情监测自动化具有很好地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8.
新近纪软岩质水平滑带的结构与内部黏土矿物聚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鹏  石菊松  胡乐  王涛  吴树仁 《地质学报》2020,94(5):1625-1637
新近纪软岩质水平滑带控制了平推式滑坡的滑移过程,其内部黏土矿物的分布规律决定着滑坡能否出现低角度滑移。为分析水平滑带内黏土矿物的聚集规律,论文对典型地质剖面内物质组成、结构、黏土矿物含量与对应力学性质开展了定量测试,试验发现随着累积位移的增大,水平滑带的结构呈碎裂化、劈理化、塑性化、泥化渐进破坏状。滑带上边界的累积位移量最大,中部剪切面、下边界面处累积位移逐次递减。在同一滑带内,累积位移量越大的剪切面,其黏粒含量、含水率就越高。以簸箕山滑坡为例,上边界面、中部剪切面与下边界面的黏粒含量分别达到62. 60%、62. 46%、58. 04%,含水率分别为28. 82%、25. 34%、25. 52%。滑带的剪胀机制控制了上述水岩耦合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999.
南天山褶皱冲断带西段变形空间差异性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早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持续碰撞汇聚导致欧亚板块内部发生大规模的陆内变形,天山造山带再次隆升,并向塔里木盆地大规模逆掩推覆,形成了现今南天山褶皱冲断带,其变形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本文以南天山褶皱冲断带西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构造带的地震剖面解释、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出各演化阶段发育过程并计算出相应的变形量,分析本区构造带的空间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通过分析认为南天山褶皱冲断带西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巴什布拉克构造段,乌恰-阿图什-喀什构造段和柯坪西缘构造段。其中,巴什布拉克构造段变形特征主要呈一系列对冲构造和背驮盆地样式。乌恰-阿图什-喀什构造段变形特征表现为深、浅两个层次:深部发育堆垛构造和构造楔,浅部发育断层传播褶皱和逆冲断层改造的褶皱带。柯坪西缘构造段变形更加强烈,也表现为深、浅两个层次:深部发育堆垛构造,堆垛程度更大,浅部也发育断层传播褶皱和逆冲断层改造的褶皱带以及反冲断层系。结合该研究区的地质概况进一步分析,本文认为南天山褶皱冲断带西段构造变形的差异性可能与新生代以来帕米尔块体向北推进、塔拉斯-费尔干纳右行走滑断裂的活动、先存断裂的活化与韧性滑脱层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结构设计承载力的取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的设计承载力取值能确保结构满足各性能水平的承载力需要。本文将多自由度结构等效为相应的单自由度体系,并假定单自由度体系为理想弹塑性体;根据结构各性能水平的目标位移,由能力谱法确定相应的实际承载力需求,取其中最大值作为结构实际承载力需求;引入超强系数定义结构实际承载力与设计承载力的比例关系,进而由实际承载力需求除以超强系数得到结构设计承载力,以此为依据对结构构件进行截面承载力设计,确保了结构能够满足性能目标要求。通过例题说明了本文方法的计算过程,并由静力弹塑性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