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5篇
  免费   949篇
  国内免费   1322篇
测绘学   603篇
大气科学   899篇
地球物理   937篇
地质学   2540篇
海洋学   633篇
天文学   155篇
综合类   390篇
自然地理   55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There have been 12 possible locations of the earthquakes occurring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since 1505.In this paper,the location of the earthquake that occurred in 1505 has been determined by the collection of more historical data of the influenced field,referring the isoseismal data of earthquakes with the epicentral intensityⅨ and combining geophysical field data with tectonic condition,due to its great influence on seismic safety assessment of some significant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12.
云南岩石圈热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真恒  邓万明 《中国地震》1997,13(3):213-222
本文探讨了云南深部热流及岩石圈地温分布的横向变化特征,并将岩石圈热结构概括为3种类型;典型现代构造活动区热结构,中间过渡型地质区热结构和稳定地质区热结构。最后,简单讨论了地热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3.
老黑山火山碎屑降落堆积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祥 《沉积学报》1997,15(1):71-76
由中心式喷发形成的老黑山火山碎屑降落堆积物,主要是玄武质火山渣、火山弹、火山饼和少量岩屑。在火山爆发自身能量和北北西风的影响下,形成高耸的火山渣锥和向南南东展布的低缓的火山碎屑席地貌景观。区域上系统测量了火山碎屑席中火山碎屑的厚度、最大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和中值粒径,均呈现规律性变化;剖面层序则反映老黑山火山经过两个大喷发阶段,多次脉动式喷发。经估算,老黑山火山碎屑席中火山碎屑量比火山渣锥中要少得多,老黑山火山碎屑属“建造火山锥”火山碎屑沉积。据投点,老黑山火山喷发属斯通博里型。老黑山、火烧山火山仍有再次爆发的可能。未来火山喷发的潜在危险主要来自火山喷发空落堆积物。老黑山、火烧山火山的南东、东和南,包括五大连池市在内有必要对未来火山爆发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14.
安徽双河含柯石英硬玉石英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郁菁  张泽明 《地球科学》1997,22(3):322-326
在安徽双河含柯石英石玉石英岩中已识别出5类流体懈裹体,其中早期退变质阶段捕获的包裹体是均一温度低、含盐度较高的水溶包裹体,晚期捕获提均一温度较高、含盐底低的水溶流体包裹体,更晚期的是三相富含CO2包裹体及均一温度高的气-液两相富C炮裹体,为限定硬玉石英岩的隆升轨迹提供重要依据,在单相气体包裹体和三相富含C炮裹体中的气相成分为CO2和N2,氮可能来自外部或玉石英岩的原岩。  相似文献   
115.
成都粘土裂隙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成都粘土中裂隙特征与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提出成都粘土中途中眩要裂隙类型的成因模式,上升剥蚀引起的垂向卸荷作用产生波状水平裂隙,冲沟切割引起的侧向卸荷作用,产生平行斜列隙裂。  相似文献   
116.
本文分析了特征点应满足的几种条件,给出了一次范围最小(L1)法,最小二乘法以及粗差探测法进行特征点粗差定位方法,并以模拟实例为例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7.
GIS的功能之一是数据信息的采集与编辑,获取信息的手段有多种,本文着重探讨了利用摄影测量来获取信息的方法,原理及可行性,并取两种主要的数据信息形式获取及建库工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8.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概念出发,认为地球物理反演是 对实测数据的地球物理属性的理解或解释,多方法的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是一种多传感器 的数据融合. 本文分析了地球物理数据的模糊特性,采用基于语义的模糊化方法,使不同物 理意义和尺度的特征数据及测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背景成为一体,结合地球物理专家解释的 方法,利用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神经网络实现了融合. 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各种地球物理探测 数据的全部信息,避免了线性反演的复杂计算;其数据融合的观点,为解决地球物理联合反 演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模拟实验和应用实例验证,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9.
北山戈壁荒漠景观1∶5万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西北北山地区进行剖面和面积性方法试验,研制出了一套适合于西北荒漠戈壁景观条件的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即包括样品布局、采样密度、样品介质、样品粒级以及不同类型的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试验结果证实,每平方千米采集>20目的沟谷粗碎屑介质样品,能够圈定出清晰的矿化异常,而且异常元素组合齐全,指示意义明确,较准确地反映了矿体或矿化体的形态和延伸方向。同时辅助采集植物———红莎样品和<80目细粒级样品(提供热释汞分析),可以提取掩埋矿化体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0.
Lijiang-Daju fault,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1996 Lijiang M=7.0 earthquake, can be divided into Lijiang-Yuhu segment in the south and Yuhu-Daju segment in the north. The two segments show clear difference in geological tectonics, but have the similar dynamic features. Both normal dip-slip and sinistral strike-slip coexist on the fault plane. This kind of movement star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uaternary (2.4~2.5 Ma B.P.). As to the tectonic types, the detachment fault with low angle was developed in the Early Pleistocene and the normal fault with high angle only after the Mid-Pleistocene (0.8 Ma B.P.). Based on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 of gullies and the vertical variance of planation surfaces cross the Lijiang-Daju fault at east piedmont of Yulong-Haba range, the averag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lip rates are calculated. They are 0.84 mm/a and 0.70 mm/a since the Quaternary and 1.56 mm/a and 1.69 mm/a since the Mid-Pleistocene. The movements of the nearly N-S-trending Lijiang-Daju fault are controlled not only by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but also by the variant movement between the Yulong-Haba range and Lijiang basin. The two kinds of dynamic processes for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 of occurring the 1996 Lijiang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