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395篇
测绘学   264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226篇
地质学   798篇
海洋学   18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01.
付涛  易宏  吴俐民  李玉龙 《测绘科学》2021,46(6):164-173
为了讨论三类空间的合理划定方法,该文基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与FLUS模型进行三类空间划定研究.以昆明市盘龙区为例,在基于信息熵和优势度对三类空间进行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FLUS模型最终划定了盘龙区的三类空间.受相关政策影响,三类空间集中连片度很高,盘龙区2015-2019年土地利用有序,但多样性正在减少.在保障生态空间面积不减、粮食生产安全和城镇集约发展的原则下,经三类空间相互协调,划定生态空间610.13 km2,比现状生态空间增加6.45 km2;农业空间188.93 km2,比现状农业空间增加10.50 km2;划定城镇空间69.69 km2,比现状城镇空间减少16.95 km2.通过对盘龙区进行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类空间的合理划定,为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发展相互协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2.
该研究根据贵州省1961—2010年茶树生育期内积温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贵州春、夏、秋茶季内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茶树生育期热量资源最充足的是夏茶季,其次是秋茶季,最少的则是春茶季;春茶季、夏茶季及秋茶季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都是由西到东逐渐增加;而且3个茶季生育期的热量资源从1961—2010年期间都呈增加趋势;春茶季、夏茶季、秋茶季热量资源呈现减少趋势的站点占研究区域总站点数的比例分别为9.9%、46%、12.3%。春茶季、夏茶季、秋茶季热量资源的地区间差异均呈现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3.
该文利用2002-2011年10 a的常规观测资料,筛选出贵阳单站24 h强降水、12 h强降水及6h强降水个例.对大气温湿类、层结稳定度、热力及能量类物理指标与强降水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确立了相关性较好的常用物理指标(IQ、K、mK、SWEAT、Tg).通过分析降水前后其物理指标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成功指数建立指标预警阈值.再利用逐步消空法和BP神经网络集成方法对指标进行集成,得到相应的预报模型,从而建立了贵阳强对流天气未来0~6h,0~12h的潜势预报的预警预报指标,对贵阳地区降雨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分析表明,利用逐步消空法建立的预报模型要优于BP神经网络集成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现场调查及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了灌区土壤中Hg、Cd、Cr、Pb、As、Cu、Zn等7种元素的含量,应用地质累积指数对灌区土壤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区域分布看,阎良区、临潼区、高陵县所属采样点污染较严重;Hg污染最严重,地质累积指数为1.007~3.117,58%的采样点级别为3级,属中度污染到强污染,38%的采样点级别为2级,属中度污染;Zn污染程度次之,地质累积指数为-0.407~1.644,71%的采样点级别为1级,属无污染到中污染;Cd污染变异程度最大,地质累积指数为-2.705~3.312,70%的采样点级别0级,属无污染,但个别采样点达到了强污染;Cu的地质累积指数为-0.535~0.421,Pb为-1.119~-0.144,Cr为-1.005~-0.458,As为-0.562~0.077,除个别点外这些重金属污染级别皆为0级,属无污染。  相似文献   
105.
南海西部东方1-1、崖城13-1和乐东等气田具有CO2含量高的特点,每年从生产出的天然气中分离出大量的CO2。为了减少CO2在大气中的排放,考虑在莺歌海地区选择合适的盐水层埋存体,拟进行CO2地质埋存示范工程。根据CO2在盐水层中的各种埋存机理,并考虑盐水层构造特征对CO2运移分布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较为准确的CO2埋存潜力评估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筛选出的5个备选盐水层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各盐水层埋存潜力巨大,都远远大于示范工程期限内预计的CO2埋存总量,并可将这些盐水层作为将来海南省及临近广东省人为CO2的埋存场所。南海西部东方1-1、崖城13-1和乐东等气田具有CO2含量高的特点,每年从生产出的天然气中分离出大量的CO2。为了减少CO2在大气中的排放,考虑在莺歌海地区选择合适的盐水层埋存体,拟进行CO2地质埋存示范工程。根据CO2在盐水层中的各种埋存机理,并考虑盐水层构造特征对CO2运移分布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较为准确的CO2埋存潜力评估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筛选出的5个备选盐水层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各盐水层埋存潜力巨大,都远远大于示范工程期限内预计的CO2埋存总量,并可将这些盐水层作为将来海南省及临近广东省人为CO2的埋存场所。  相似文献   
106.
缝洞型油藏大尺度可视化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其缝洞组合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储层流体的渗流规律有别于常规油藏。根据某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并按照现场实际设计了二注三采的实验井网及注采方案,以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来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特征及油井生产规律。结合实验结果,利用J.Cruz-Hernández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生产数据进行拟合,以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流体的渗流机理,J.Cruz-Hernández数学模型中的空间系数和流动速度对采收率影响较大,提出模型的改进应考虑重力分异作用、溶洞比例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7.
达雪娟  伊海生  陈兰 《地质论评》2010,56(5):739-744
矿物和岩石的热释光是矿物晶体特征中研究程度较低的领域。将采自滇东南地区中三叠统的锰矿样品分类后进行热释光实验研究。实验发现:上矿段褐红色锰碳酸盐集合体的热释光谱线多两峰型,前特征峰位于250~350℃之间,后特征峰位于350~430℃之间,且前峰的峰值明显低于后峰,热释光强度最大值均出现在最高温度——450℃处,前峰均存在,后峰偶有缺失;下矿段黑色锰氧化物集合体的热释光特征是在280~340℃处为第一峰,而在390±10℃范围内为一拐点,420±10℃处为另一拐点,使热释光谱线呈现阶梯状,但部分样品第一峰缺失。将上、下矿段同类矿样的热释光谱线对比发现:上、下矿段内部的同类型矿石的热释光特征具相似性,上、下矿段之间的同类型矿石的热释光特征几乎无可比性,说明矿石形成时所处环境对热释光谱线的影响大于矿物成分对矿石热释光谱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锰矿床成因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滇东南中三叠世拉丁期法郎组地层中的锰矿床,锰矿石出现氧化锰矿与碳酸盐锰矿混合存在现象,没有明显的变质现象,为沉积成因。矿石中一般都含有生物碎屑。我们对采自这一地区的斗南、岩子脚、老乌,土基冲等典型矿床的锰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薄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同时应用X射线衍射对矿石矿物成份作了相应分析。观察到这些矿石中的鲕、豆状结构是由蓝绿藻类微生物凝聚作用形成的显微叠层构造,具有核形石特有的核心和包壳,其明—暗纹层相间的显微结构特征可以与现代深海大洋铁锰结核相类比。本文通过对核形石显微结构特征的观察和对锰矿物生成时介质环境的讨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锰矿形成可能位于古氧化还原界面附近,该区锰的富集可能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9.
兰州地区新近纪地层的沉积相与古环境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州地区位于黄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其第三纪地层对研究风尘沉积发育和青藏高原隆升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本研究以0.25 m为间距对厚度210 m的兰州皋兰山剖面的新近纪地层采集样品901个,在实验室对试验样品进行前处理后对其进行了粒度、磁化率和色度测试。用粒度分布函数的方法分离了沉积物的各成因组分,确定了风成组分和水成组分在全剖面沉积物中所占的百分比。结合色度和磁化率的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皋兰山剖面地层以风尘沉积为主,其间夹有河流相沉积的约15层砂岩。古环境的恢复表明,兰州地区从至少约7 Ma开始,沉积地层经历了由河湖相向风尘沉积转变,气候干旱化开始,与黄土高原风尘序列堆积底界8~7 Ma基本一致。6~5.2 Ma构造稳定,是比较开阔的平原环境,并且气候条件比较湿热;5.2~3.5 Ma间构造波动比较频繁,形成了间隔性的河流相砂岩沉积,而在气候表现为干冷;自3.5 Ma开始,兰州地区发生相对构造沉陷,五泉砾岩层的发育是对青藏运动A幕的具体响应。  相似文献   
110.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柴西乌南-绿草滩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识别出两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和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四级层序)MSC1、MSC2、MSC3和MSC4。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的发育规律与基准面旋回的内在联系,指出本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