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Stellar systems composed of single, double, triple or higher-order systems are rightfully regarded as the fundamental building blocks of the Milky Way. Binary sta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Galaxy. Through comparing the radial velocity variations from multiepoch observations, we analyze the binary fraction of dwarf stars observed with LAMOST. Effects of different model assumptions, such as orbital period distributions on the estimate of binary fractions,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based on log-normal distribution of orbital periods reproduce the previous complete analyses better than the power-law distribution. We find that the binary fraction increases with Teff and decreases with [Fe/H]. We first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α-elements and binary fraction in such a large sample as provided by LAMOST. The old stars with high [α/Fe] dominate with a higher binary fraction than young stars with low [α/Fe]. At the same mass, earlier forming stars possess a higher binary fraction than newly forming ones, which may be related with evolution of the Galaxy.  相似文献   
32.
利用巴丹吉林沙漠北缘拐子湖流沙下垫面2013年7、10月和2014年1、4月的湍流通量资料,计算并分析了研究区近地层湍流强度,同时针对风速分量、温度、水汽和CO2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的变化关系和总体输送系数等陆面过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风速各分量的湍流强度均随风速的增加逐渐减小,风速处于2 m·s-1以下时湍流发展最为旺盛。湍流强度主要由水平方向风速分量决定,垂直方向风速的作用较小,且近中性和不稳定层结利于湍流的发展。与其他地区相比,平坦且没有建筑物的沙漠地区,机械湍流较弱,湍流强度相应较小。(2)风速各分量的归一化标准差与稳定度(z/L)均满足1/3次方函数规律,其中垂直方向风速分量的拟合曲线方程较好。(3)动量输送系数Cd具有明显的夏季高、冬季低的变化状态且各月的日变化形态均呈夜间低、日间高的循环形态。热量输送系数Ch的不同月份日变化间并没有明显的排列次序,且日出日落前后具有明显的波动。不稳定层结时,CdCh均随风速的增加逐渐减小;稳定层结时,CdCh均随着风速的增加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33.
利用1992—2011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肖塘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尘卷风的年、月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 1992—2011年尘卷风发生日数总体呈波动递减趋势;尘卷风主要发生在3—9月,占全年总日数的90.9%,其中4—7月占全年总日数的70%左右。(2)尘卷风月发生日数随月平均地表与1.5 m高处温差的增大而线性增加(r=0.875,P<0.01)。(3)尘卷风月发生日数随着月平均风速的增大而幂函数增加(r=0.89,P<0.01)。(4)尘卷风月发生日数随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增大而线性减少(r=-0.869,P<0.01)。  相似文献   
34.
为了研究层状云微物理性质,了解层云粒子分布特征,通过毫米波雷达收集的功率谱数据估算层状云中的空气湍流谱宽值,并利用雷达回波强度、多普勒速度、速度谱宽及湍流谱宽值得到层状云微物理参数反演公式。将反演得到的反射率谱与毫米波雷达实测反射率谱进行对比,发现反演的反射率谱与雷达实测反射率谱比较类似,结果验证了反演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层云反演方法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演层云微物理参数,反演结果对了解层状云微物理性质与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5.
用NMR和XPS技术研究了Li2S─B2O3(─LiBr)体系硫氧化物玻璃的结构,结果指出,4─配位硼分数N4仅仅由玻璃Li2S/B2O3摩尔比决定.而与LiBr含量无关,这表明Li2S作为变形剂参与了玻璃网络形成,而LiBr仅作为参杂剂溶解于玻璃基体中,并进入网络间隙。含LiBr玻璃7LiNMR谱运动变窄说明Li+离子是移迁离子.S2p的XPS解析谱证实了玻璃中桥硫和非桥硫的存在.Lils结合能值显示出Li+离了迁移的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36.
蔡开运  史中华 《现代地质》1994,8(3):273-280,T002
在冀北丰宁、沽源、赤城一带的上侏罗统火山岩中发现有不同形态的铁质及玻璃质微球粒。经电镜扫描及外貌结构构造的鉴定,显示有熔融、碰撞、逸气、旋纹、冷疑、收缩等特征;经电子探针及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认为是宇宙尘。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地质意义,而且有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37.
浙江长兴二叠系和三叠系界限地层的碳同位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和氧同位素已有三十多年,积累了数千个数据,其目的在于研究古海洋碳和氧同位素的演变。在此期间,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海相碳酸盐岩的δ13C值在0±2范围内变化,未表现出与地质时代相关的变化趋势(Clayton和Degens,1959;Degens和Epstein,1962;Keith和Weber,1964;Galimov,1965;Becker和Clayton,1972;Schidlowski等,1975)。但是,另一些学者,如Jeffery等(1955),Baertschi(1975),Compston(1960),Weber(1967),Garrels和Parry(1974)却认为,海相碳酸盐岩的δ13C值随地质时代而有规律地变化。  相似文献   
38.
本文报告26例由于外力作用致使眼面部广泛异物存留。临床应用X线的归咎常见漏诊及定位困难,因此采取CT定位达到异物诊断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9.
极地记录冰川和达尔克冰川流速的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南极冰川的流速 ,对于研究南极冰雪物质平衡、南极环境变化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有重大意义。本文论述了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监测冰川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英格里特 .克里斯泰森海岸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纠正和配准及叠加处理 ,测量和计算出极地记录冰川和达尔克冰川的平均流速 ,并对它们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0.
辽西金(金岭寺)-羊(羊山)盆地北部陆相红层土城子组非常发育,沉积物具有明显的旋回性。根据岩石组合、组构、沉积相及环境变化等分析,本区土城子组自下而上大体可划分为1个Ⅱ级层序、2个Ⅲ级层 序、26个Ⅳ级层序。在区域构造控制下,金-羊盆地北部在土城子期经历了两次湖扩张-湖萎缩过程,分别对应下部的冲积扇-干化湖、中部的冲积扇-风成沙漠和顶部的干化湖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