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4篇
  免费   2169篇
  国内免费   3207篇
测绘学   1099篇
大气科学   2500篇
地球物理   3523篇
地质学   8611篇
海洋学   2524篇
天文学   1851篇
综合类   1081篇
自然地理   1681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749篇
  2021年   959篇
  2020年   860篇
  2019年   870篇
  2018年   1145篇
  2017年   1044篇
  2016年   1043篇
  2015年   814篇
  2014年   1021篇
  2013年   1100篇
  2012年   1081篇
  2011年   1172篇
  2010年   1075篇
  2009年   1016篇
  2008年   964篇
  2007年   1000篇
  2006年   914篇
  2005年   489篇
  2004年   445篇
  2003年   453篇
  2002年   518篇
  2001年   485篇
  2000年   365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286篇
  1997年   312篇
  1996年   256篇
  1995年   255篇
  1994年   229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7篇
  1975年   22篇
  1973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预测和评价了青岛港液体化工码头苯贮罐苯泄漏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罐一旦发生泄苯事故,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最不利天气条件下,泄漏挥发量为3375kg,会导致22人死亡;泄漏挥发量为1237kg,会导致4人死亡;如果同样的泄苯挥发量,发生在微风条件下,则分别有4人死亡和无人死亡;若发生33kg泄漏挥发量,无论在何种天气条件下,都不会导致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92.
川蔓草(Ruppia)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咸水、半咸水生境中的广义海草, 其形成的川蔓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然而, 对于其在中国境内的分布情况尚缺乏大范围的调查。基于此, 本研究于2016—2019年对中国辽宁-浙江沿海区域的川蔓草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探究了调查区域内川蔓草的生境分布类型, 及生态特征, 分析了川蔓草床的主要威胁, 并提出了对川蔓草床科学管理的建议。结果表明: 川蔓草在中国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均有分布; 分布面积超过2 100 ha; 该区域内分布的川蔓草物种均为中国川蔓草, 主要分布生境包括咸水养殖池塘、咸水沟渠(池塘)、盐场、瀉湖(湖泊)、潮间带(围堰)5类; 人类活动影响(人工清捞、施药、河道工程等)与极端气候事件(极端干旱事件)都会导致川蔓草床退化, 但大部分川蔓草床可以依靠沉积物中的种子库在环境适宜时进行种群恢复; 不同生境中的川蔓草种群特征差异较大, 因此, 对不同生境中的川蔓草应制定差异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3.
平鲷♀与真鲷♂的杂交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不同盐度,温度,pH对平鲷Rhabdosargus sarba♀和真鲷Pagrosomus major♂清子活力的影响,确立了人工授精与孵化的条件参数。平鲷♀与真鲷♂杂交的受精率达95%以上,胚胎发育与其亲本的相似。经过超低温保存的真鲷精子的激活率,活力与鲜精的接近,其杂产的受精率也可达95%以上。实验获得了杂产仔鱼,但杂交的孵化率比对照组低。  相似文献   
94.
INTROOUcr1ONThe Okinawa Trough is a typical marginal back-arc basin, where its oPening began in rela-tively recent years* There is a great controversy about the origin of its initial magYna. haltand acid volcanic pumice make up the bimedal volcanism in the Okinawa Trough. MOSt of geol-ogists believed that the acid pumice was the preduct of extremely crystal fractionation of baseltInagTna, but the others argued that it should com from the melting of lower-crust. Som de-tailed petrolOgic…  相似文献   
95.
Weakly non-linear free oscillations in a basin of variable depth filled with non-viscous fluid are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 long waves theory using the perturbation technique. Solutions to the initial two approximations for the horizontal velocity component and free surface departure are numerically derived. An attempt is made to determine the area of applicability of the linear theory by applying a parabolic bottom profile to the basin.Translated by V. Puchkin.  相似文献   
96.
舟山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Ⅱ.数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舟山潮间带生物种类数量的平面分布与盐度和海岸开敞性有关,垂直分布与潮汐有关;群落数量的水平分布与底质和海岸开敞性有关,垂直分布与潮汐有关。舟山潮间带生物有明显的分带现象,隐蔽的岩岸区分为:滨螺带和藤壶-牡蛎带两个带;开敞性岩岸区分为:滨螺带,藤壶-(虫戚)-藻类带及藻类带3个带。沙滩区分为:沙蟹带和浅蛤-斧蛤带两个带;泥沙滩区分为:盐碱植物-滨螺带和招潮蟹-大眼蟹带;泥滩区分为:蟹守螺-囊螺带和蟹守螺-织纹螺带。  相似文献   
97.
南黄海灾害性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完了南黄海10种灾害地质因素的性质、危害性及分布,对其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本区之灾害地质进行了区划和评价。  相似文献   
98.
渤海三维海洋温度和海流数值预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十·五"期间,我国开展了三维海洋温度和海流数值预报的业务化研究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渤海三维海洋温度和海流数值预报系统研制完成,并于2003年10月,开始试预报.本文对该预报系统以及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
探讨海区环境容量的估算,为海水水质标准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采用1次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浓度的营养盐(NO3-N,PO4-P)条件下Pb(Ⅱ)对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Greville)Cleve)的生长影响.采用抑制率-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对数方程拟合求算出3种浓度营养盐(NO3-N、PO4-P)条件下Pb(Ⅱ)对2种赤潮藻的96hEC50值,分别为8373,2563,2307;18523,10445,3494μg·dm-3,并根据方程应用origin7.0拟合3种不同浓度的营养盐(NO3-N,PO4-P)条件下旋链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在不同浓度Pb(Ⅱ)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Pb(Ⅱ)对旋链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佳促进藻类生长浓度分别为454,258,51;351,194,35μg·dm-3;高浓度Pb(Ⅱ)对它们的生长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营养盐(NO3-N,PO4-P)浓度的增加,Pb(Ⅱ)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是逐渐降低的,营养盐(NO3-N,PO4-P)与Pb(Ⅱ)之间可能存在着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0.
9711号北上台风演变及暴雨过程的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 971 1号台风登陆北上穿过山东造成山东特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的分析 ,并从湿位涡的角度研究了台风演变及山东特大暴雨的形成机制 ,揭示了冷空气在台风演变及暴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 :倾斜涡度发展是暴雨产生和台风加强的重要机制之一 ,暴雨产生在 θe线陡立密集区内 ;湿位涡在这次暴雨过程中对流层低层具有 MPV1 <0 ,MPV2 >0的特征 ,此次暴雨产生在负的MPV1等值线密集区中 ;对流层上部及平流层下部高位涡的下传使得低层斜压性增大 ,引起低层的对流稳定度减小 ,促使气旋性涡度发展 ,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使得暴雨增幅 ,导致台风的加强并演变为温带气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