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54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146篇
地质学   386篇
海洋学   26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繁浩  鲍志东  刘丽  伍星 《世界地质》2010,29(4):614-639
利用岩心测井、粒度分析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综合分析,揭示出研究区长6油层组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和水下天然堤5个沉积微相,并分析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和沉积微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的优质储集体主要赋存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砂体中,总体上长612、长621和长622期优质储层展布范围较广,平面上连片分布,垂向上相互叠置,是下一步工作的主要目标层位。  相似文献   
992.
下扬子区印支—早燕山期的构造特征及应力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入探讨下扬子区印支—早燕山期构造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应用SHELLS有限元方法模拟了该时期下扬子区的构造应变率和块体位移速率。结果表明:秦岭—大别造山带与郯庐断裂相接地带为强压应力区,南黄海东部为强张应力区,而苏鲁造山带及江绍断裂带为压扭应力区。下扬子地块应变率大小为5.0×10-15/s~1.0×10-14/s,块体位移速率约50mm/a。在该应力场控制下,下扬子地块表现出大规模的南北"对冲"推覆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993.
张征  杨俊弢  庄道泽 《西北地质》2010,43(2):169-183
采用激发极化法、磁法、重力法对土屋东、延东铜矿化点进行了评价,发现了土屋东、土屋、延东等出露地表的斑岩型铜矿床。在完成了土屋东-延东矿区的物探面积性工作基础上,初步提出"三位一体"模式,经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土屋东、土屋、延东矿床找矿规律性后,建立了"三高二对应一相关"的找矿模式,即高极化体直接反映斑岩型铜矿体两翼的硫化物带,间接反映出硫化物带包裹着铜矿体。高磁体直接反映闪长(玢)岩,间接反映成矿母岩——斜长花岗斑岩体。剩余重力高主要反映闪长(玢)岩也包括了斑岩体。斑岩体对应分布高、低阻之间的接触带,也对应分布高、低磁性体之间的接触带,斑岩型铜矿床的出现与火山岩地层密切相关。以此为基础,对延西矿区掩埋矿体运用了"三高二对应一相关"找矿模式,发现隐伏斑岩型铜矿床。应用"三高二对应一相关"找矿模式对土西靶区、延西靶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认为两矿区仍具有进行进一步工作的前景,目前正进行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994.
重力异常对地壳横向密度变化敏感,而无约束重力反演得到的密度模型其垂向分辨能力往往不理想.为了改善反演结果的垂向分辨率,本文参考已有先验分层模型,基于贝叶斯原理,提出了一种重震联合反演的新策略,可实现多种参考模型和复杂加权参数条件下的最大后验概率估计.理论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深度加权、多参考模型约束等多种问题,本文提出的新方法都可以稳健地获得最优化的模型参数.本文同时以中国地震科学台阵在龙门山地区及周边的一维接收函数分层模型和地震层析成像结果为参考,通过此方法对该区的重力异常进行反演,获得了该区的高精度三维密度结构,其水平分辨率优于10 km,垂直分辨率优于5 km.结合四条通过汶川和芦山地震震中的剖面进行分析后发现,反演得到的密度结构模型在过强震震源区位置横向变形显著,其揭示的分层地壳结构和变形模式与地表已知断裂构造具有相关性.本文提出的重震联合反演新策略,可为研究潜在强震风险源区的地壳结构和物性特征提供有效的科技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995.
洪泽湖区风能资源的数值模拟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WRF模式对洪泽湖地区风能资源状况进行数值模拟, 模拟结果风速季节变化的规律是春季最大, 夏季最小;沿湖风速大于陆地, 湖岸带附近风速梯度变化十分明显。风速垂直变化的规律是洪泽湖地区风速随着高度增加而有所增大, 当增加到一定高度时, 风速增幅减弱。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证明模拟结果是可信的。模拟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洪泽湖风能资源的特性, 模拟风速的日变化趋势与实测风速日变化趋势一致, 较好地体现了该时段内风速变化规律, 为洪泽湖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Kelvin wave propagations along the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during the 2006–2008 Indian Ocean Dipole (IOD). The 2006 IOD lasted for seven months, developing in May and reaching its peak in December, while the 2007 and 2008 IODs were short-lived events, beginning in early May and ending abruptly in September, with much weaker amplitudes. Associated with the above IODs, the impulses of the sea surface height (SSH) anomalies reflect the forcing from an intraseasonal time scale, which was important to the evolution of IODs in 2007 and 2008. At the thermocline depth, dominated by the propagation of Kelvin waves, the warming/cooling temperature signals could reach the surface at a particular time. When the force is strong and the local thermocline condition is favorable, the incoming Kelvin waves dramatically impact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In July 2007 and late July 2008, the downwelling Kelvin waves, triggered by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MJO)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suppressed the thermocline in the Sumatra and the Java coast and terminated the IOD, which made those events short-lived and no longer persist into the boreal fall season as the canonical IOD does.  相似文献   
997.
雷达地物回波模糊逻辑识别法的改进及效果检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地物回波是影响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模糊逻辑的算法,从识别降水回波和地物回波的特征参数中,选择了效果较好的6个特征参数。根据降水回波与地物回波的特征差异,进行模糊化处理,得出每个象素是地物的可能性,对超出地物阈值的象素点则识别剔除。并针对以前方法对镶嵌在降水中的地物以及小尺度对流云地物过度抑制的问题进行了改进:一是通过在剔除地物回波的基础上增加了回波填补的功能,将降水区域中的"回波空洞"进行有效填补;二是将地物判别阈值由固定的常数变为随距离变化的函数,减小对流云特别是小尺度强对流云边缘地物的过渡抑制。最后用统计平均法检验了整个质量控制算法,通过比较天津雷达质量控制前后的回波强度累加平均图,表明该算法对地物回波有显著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998.
城市地表热通量遥感反演及与下垫面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择日本埼玉县熊谷市为研究区,应用ASTER热红外遥感图像,采用PCACA模型以及理论定位算法,对城市地表热通量的相关参数进行反演,进而分析城市下垫面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对地表热通量以及能量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PCACA模型应用于城市区域地表通量估算是可行的.这种算法可以大大减少在下垫面结构复杂的城市区域进行地表热通量估算时所需的参数,并有效降低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城乡不同下垫面地表覆盖类型对地表热通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地表下垫面类型的波文比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工业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旱田>公共绿地>水域.在相同的外部气象条件下,与城市周边的植被覆盖区相比,城市人工建筑用地具有较高的显热通量,较低的潜热通量,以及较高的波文比.由于城市地表显热通量和波文比明显高于周边植被覆盖地表,导致城市地表向低层大气供热的增加,这是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9.
老道沟铜多金属矿床产于燕山早期闪长岩侵入体之中,为受断裂控制的蚀变破碎带-石英脉复合型矿床。矿区成矿早期以铜矿化为主,晚阶段以铅、锌和银成矿为主。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早、晚阶段石英中均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26.9℃~298.5℃及179.3℃~265.4℃,盐度分别为5.26%~9.47%NaCl和2.57%~6.30%NaCl,表明成矿流体总体属中-低温、较低盐度热液体系,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及大气降水。根据矿化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GIS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将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能力扩展到更大空间尺度,根据相邻和相近农作物种植区域的一致性,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预报模型区域化应用和拓展。建立了气象等级划分标准,在Oracle农业气象数据库和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支持下,采用Visual Basic.NET和GIS组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系统。该系统可对北方草原蝗虫、东北玉米螟、江南稻飞虱、黄淮棉铃虫、黄淮小麦条锈病、江淮江汉小麦赤霉病和西南地区水稻稻瘟病7大类主要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进行实时预报,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