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235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21.
陆相红层因为其含古生物化石稀少给高精度生物、年代地层的对比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旋回地层学可以将地层与地时结合起来,解决地层沉积的时限问题。基于前人在对胶莱盆地K/Pg界线识别的基础上,主要利用了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尺度分析法与频谱分析法对胶莱盆地胶州组K/Pg界线之下、晚白垩世红土崖组玄武岩夹层之上的陆相红层进行旋回地层分析,认为胶莱盆地晚白垩世的陆相红层中保存有米兰科维奇旋回,岁差、斜率和偏心率各个周期在不同的层段响应程度略有不同。根据旋回识别结果及K/Pg界线建立了“浮动天文年代标尺”,推测在66~67.77 Ma期间,胶莱盆地陆相红层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5.15 cm/kyr,胶州地区[(67.77~73)±0.3] Ma期间为玄武岩岩浆冷凝固结形成玄武岩进而遭受风化剥蚀及构造沉降的时期,红土崖组与胶州组的时间界线约为67.28 Ma,红土崖组玄武岩夹层的年龄应早于67.77 Ma。  相似文献   
122.
本文利用2005年1月—2009年12月DEMETER电磁卫星观测的极低频/甚低频(ELF/VLF)39 Hz~6 kHz频段电场功率谱密度(PSD)观测量, 将研究频段划分为5个子频段对东北亚地区(38°N~58°N; 105°E~145°E)内发生的8个MS≥5.0地震前后空间电场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同一地震不同频段异常扰动区域并不完全在同一位置, 且同一地震的不同频段地震前后扰动形态也并不一致; 8个地震40次统计中有25% 的统计数据虽然基本在地震前后所有时间段都超过阈值2σ, 但未见明显扰动规律, 其余75%的统计数据中发现其扰动特征可以归纳为3类: 52%的统计数据在震前扰动幅度增大, 达到最大时发震, 震后持续降低; 7.5%的统计数据在震前扰动幅度达到高值, 而后下降过程中发震; 15%的统计数据在震前扰动幅度一直在增加且绝大部分时间低于2σ, 直至震后超过2σ, 且出现这种类型的异常均为震例的第五频段演化特征。 异常扰动区域主要集中在震中±4°以外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3.
基于事件的疫情应急时空数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嵩  黄瑞金 《测绘科学》2012,37(6):79-82
针对疫情应急系统在时空数据逻辑性方面的高要求及已有时空数据模型在该方面的不足,本文以事件产生为触发、事件发展为驱动,进行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建模研究:建立了城市疫情应急相关时空数据的概念模型、静态结构模型和时态行为模型;并设计Geodatabase实例和组件模型,实现对时空数据模型的面向对象的组织、管理和操作。通过在眉山市疫情监测应急系统中的成功应用表明,基于事件对多关联复杂空间对象群进行的联动操作,实现了时空数据的逻辑耦合。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价值。方法:36例经手术、结肠镜病理证实或临床明确诊断的肠梗阻患者,行腹部MSCT平扫,扫描后进行回顾性0.6mm到1.0mm薄层重建,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MPR、CPR、MIP等,观察扩张积气的肠管、移行区和肠系膜,从而判断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肠管血运状况。结果:粘连性肠梗阻21例,肠道肿瘤7例,炎症性肠梗阻5例,胆石性肠梗阻1例,肠扭转1例,腹外疝1例。正确诊断率为92.00%(32/36)。结论:横断位图像基础上增加MPR、CPR等MSCT图像重组技术,在明确肠梗阻病因、部位及性质等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以作为肠梗阻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5.
左洪发 《安徽地质》2010,20(1):42-48
安徽省含山县柱山—项家山水泥石灰岩矿床矿位扬子准地台与华北地台、大别山造山带的结合部位,属扬子板块西北缘,大别造山带的前陆带,郯庐断裂带的东侧,属丘陵地貌,山体走向为北东向,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区域内矿产主要为沉积矿产,有石膏、水泥用石灰岩、石英砂岩、耐火粘土及陶瓷粘土、砖瓦用粘土等。另外有铜、铅、锌、铁、铀、高岭土、煤等矿(化)点。本文对含山县柱山—项家山水泥石灰岩矿床特征、成因以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6.
通过对延边-东宁成矿区带地质特征、控矿条件及典型矿床的研究,总结了延边-东宁成矿区带的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应用矿床定位预测系统(DPIS),对延边-东宁成矿带进行了成矿预测,结合区内的控矿条件及成矿规律划分了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27.
唐山地震前后京津唐张地区的应力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从断裂力学观点研究了圆盘形纯剪切破裂产生的远场位移,导出了远场位移的解析表达式.用此表达式计算了远场位移脉冲波形及其谱.求得了P波和S波拐角频率F、f与震源破裂半径的关系式,t和t分别是P波与S波的震源脉冲宽度在震源球上的平均值.Vr是破裂速度,取0.775β,α、β是P波与S波速度.介质吸收的影响,假定在略去路径滞后因子e-(iωr)/c后是最小相移滤波器,应用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导出了介质的频率响应公式 式中, r为震源距,c为波速,Q为介质品质因数,ωm为高频截止频率.它与富特曼(Futterman)公式是不一样的.在考虑了介质吸收影响与仪器频率特性影响后,在频率域中求出了震源尺度2a和地震矩M0.在时间域中,利用快速傅立叶反变换求出介质和仪器的脉冲响应后与震源脉冲折积,求得了合成地震图,用此图得到了地震图初动半周期T2P与震源尺度2a或震源脉冲宽度t2a之间的关系量板.用此量板在时间域中也求得震源尺度2a,与频率域中求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利用从断裂力学观点研究震源破裂过程导出的关系式求出了京津唐张地区的区域剪切应力τ0,式中η为地震辐射效率,取0.05;v为泊松比,取0.252;μ为刚性模量,取3.3×1011达因/厘米2.结果表明,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震前,唐山-丰南一带应力值最高,达870巴,离开唐山仅100公里左右的昌黎地区的应力就只有200巴左右.唐山大震后,地震破裂带中部的唐山一丰南一带,t0降至100巴左右,而破裂带两头应力值仍很高,尤其是西南头的宁河一带,达400-500巴.直到11月15日此处发生6.9级强余震后应力值才降到200巴左右.  相似文献   
128.
动力打桩一维波动方程的改进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润  禚瑞花  闫澍旺  林源 《岩土力学》2004,25(Z2):383-387
对桩的可打入性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是打桩施工的关键环节,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进度与成败.近年来,在海洋工程和港口工程中都出现了大直径、超长桩,由于这种桩的重量大对桩的可打入性有显著影响,考虑桩身自重和桩周土阻力,对打桩分析的一维应力波动方程进行改进、推导.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波动方程,编制计算程序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打桩分析,分析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表明经改进的动力打桩一维波动方程能很好的预测桩的可打入性及打桩过程中桩身应力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9.
甘肃黑刺沟金矿床是党河南山地区新发现的成型金矿。矿床成矿地质环境、地质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矿床为研究区乃至祁连山地区新发现的矿床类型,受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控制。矿床地质特征反映该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点,矿体主要受砾岩层中的断裂控制;矿床成矿物质主要为深部来源,成矿作用受岩浆活动制约明显。对比研究层控矿床的地质特征、物质来源等,黑刺沟金矿不等同于传统意义的层控矿床,类型归属可暂定为类层控型金矿。  相似文献   
130.
This paper firstly derived urban information from 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 (DMSP/OLS) data in 1992, 1996 and 1998 with the support of statistical data, and then developed three basic urban models of polygon-urbanization, line-urbanization and point-urbanization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from viewpoint of spatial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Urban patch numbers in the Bohai Rim increased from 1659 to 2053 with an annual average increase number of about 66. Meanwhile, the small urban patches accounted for a larger proportion in the region and the patch density increased fast. In addition, the urban barycenter of the region showed a moving trend toward northwest from 1992 to 1998. Urbanization in the Bohai Rim in the 1990s is fast and obvious. (2) Urbanization in the Bohai Rim can be reflected by three basic processes, i.e., the polygon-urbanization around the big cities, the line-urbanization around the transportation lines and the point-urbanization emerging in large areas. Of them, the polygon-urbanization has been in dominance. It is obviously within an effective range of 3-4 km surrounding the urban patches. The line-urbanization and point-urbanization in the region was relatively small, both of which showed an obvious increasing tre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