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东海外陆架EA01孔末次冰期最盛期的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东海 EA 0 1孔 (30°2 2 .96 15′ N、 12 5°4 5 .6 0 5 5′ E)岩心的沉积层序、粒度成分、沉积物年代、底栖有孔虫组合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 ,揭示了东海外陆架末次冰期最盛期的三角洲沉积。钻孔 0 .36~ 2 9.6 5 m为一不完整的进积三角洲沉积层序 ,自下而上依次为前三角洲、河口沙坝和分流间湾的交替沉积 ;末次冰期三角洲的发育 ,表明了冰期低海面时期外陆架上的继承性沉降盆地仍被海水覆盖 ;盆地的区域沉降与海平面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容纳沉积物的有效空间 ,捕获了河流带来的沉积物而形成三角洲 ,这是河流对海平面变化和构造下沉的响应 ,同时也反映了冰期陆架环境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2.
海洋放线菌对大黄鱼病原弧菌的拮抗作用和抗菌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病原弧菌的拮抗放线菌筛选和人工诱变基础上,选择出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副溶血弧菌(V.paradaemolyticus)同时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4株放线菌,采用琼脂块法测定4株放线菌的抗菌谱,并检测4株放线菌分别在固体和液体培养液中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4株放线菌的抗菌谱均较窄,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对2种病原弧菌都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3.
遥感技术在陆面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探讨了当前陆面过程 (LSP)研究的特点 ,指出遥感在陆面过程研究中的应用以及陆面过程国际合作实验是突出的特点 ,进而对遥感技术的陆面参数获取、地表能量通量的计算以及与 LSP模式的结合研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根据不同特征的地表参数选择光学遥感或微波遥感已成共识 ,而综合利用不同遥感数据获取同一种地表参数也已成为研究热点 ,当前及今后发射的携载多种遥感仪器的众多遥感卫星为此项研究提供了条件 ;遥感与 LSP模式的结合研究是遥感在陆面过程研究中深入应用的一个方面 ,国际陆面过程合作实验是这项研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4.
为了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物料清单(BOM)数据的一致性和协同性,在阐述了企业中BOM数据的主要使用部门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BOM的主要使用类型、功能需求和技术特点。提出了BOM视图和BOM视图空间的基本定义,讨论了BOM视图空间的主要类型。基于单一数据源的思想,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定义了BOM对象模型和BOM对象的主要视图类型及其关键属性。该技术的应用对于实现CIMS环境下的BOM信息集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大亚湾海域低营养盐维持高生产力的机制探讨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2000年4月大亚湾海域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水体中各种形态氮的含量,分布、转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大亚湾海域低营养盐维持高生产力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水体仍属贫氮海区,氮,磷比约为12:1,生产力水平依然受氮控制;大亚湾海域氮以溶解态的形式居多,占总氮的74.8%,颗粒态占25.2%,而溶解态中又以有机氮居多,占总氮的62.1%,孵化实验表明:(1)充氧条件下氨氮向硝氮转化,缺氧条件下硝氮向氨氮转化;(2)水体中溶解有机氮在有氧条件下可以降解转化为无机氮,这意味着占绝对优势的溶解有机氮降解转化为无机氮可能是大亚湾海域低营养盐维持高生产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6.
海藻生物吸附金属离子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前文“海藻生物吸附金属离子技术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生物吸附的机理,影响生物吸附的因子,生物吸附剂的洗脱及固定化等问题.通过对这些工作的了解,使我们对正在发展的海藻生物吸附技术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研究有更确切的认识、这些理论基础研究工作正是为对该项技术发展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实际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97.
基岩裂隙流水位与流程关系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室内模拟试验及有关资料,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基岩裂隙水一维流水位与流程的统计关系,并将结果与前人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a.基岩裂隙水无压流水位三次方与流程呈线性关系,承压流水头与流程呈线性关系;b.承压流条件下统计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无实质性差别,而对无压流,统计结果与孙峰根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与传统的结果,即水位平方和流程呈线性关系不一致;c.统计结果对基岩裂隙水运动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
五家矿含水砂层下提高回采标高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五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煤层顶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在五家矿区含水砂层下采煤可以缩小防水煤岩柱,从而提高回采标高。   相似文献   
99.
冲绳海槽玄武岩中单斜辉石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冲绳海槽海底玄武岩中存在着三种不同世代的单斜辉石,即斑晶,微晶和基质辉石,它们的平均粒径分别约为400μm,30μm和5μm。斑晶辉石在电子探针下可见到明显的核部与边部之分;微晶辉石无明显的环带构造;基质辉石粒径细小但数量较大。这三个世代的辉石在成分上差异较为明显,从斑晶辉石的核部→边部和微晶辉石→基质辉石,成分从富铁向富镁,钙方向演化,这与封闭体系的辉石成分演化趋势正好相反,辉石的形态和成分特征反映出该玄武岩浆存在岩浆混合的特征,它们也可反演该地幔岩浆的活动过程;源自上地幔的拉斑玄武岩浆,在从源区向浅部岩浆房上升,运移过程中,受到携带相对富铁单斜辉石的较酸性岩浆的注入,混合;在浅部岩浆房中,混合岩浆结晶形成斑晶的边部和微晶辉石;基质辉石则是岩浆喷出洋底后淬冷结晶的结果,冲 槽玄武岩中三个世代的单斜辉石较好的完整记录了地幔岩浆后系列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0.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及在矿山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利用Visual Basic6.0(VB)对Auto CAD进行了二次开发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矿山"三下采煤"资源评价系统中,实现了矿山保护煤柱的参数化绘制,钻孔数据的自动标注等功能。结果表明,在VB环境下,借助Auto CAD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能大大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