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在抗差加权整体最小二乘算法中,抗差模型的抗差性与初值的好坏关系极大,若以最小二乘或整体最小二乘估值作为初值,必定会受到粗差污染而影响其抗差性。考虑到观测向量和系数矩阵存在相关性,首先推导了部分变量误差(partial errors-in-variables,Partial EIV)模型的加权整体最小二乘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中位参数法求解抗差迭代初值的相关观测抗差加权整体最小二乘算法。然后采用中位参数法确定抗差初值,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粗差对观测空间与结构空间的综合影响,基于标准化残差构造权因子函数,实现其抗差解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具有良好的抗差性能,其参数估计结果比传统算法精度更高,且随着粗差个数的增加,其抗差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362.
动态变形监测多路径实时修正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路径效应是GPS高精度实时动态变形监测中的主要误差源,通过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三维坐标序列进行多尺度分解和重构,提取作为趋势项的多路径模型;并利用多路径效应的周日强相关性特点,对第二天动态坐标进行多路径效应去除,得到削弱多路径效应后的坐标序列。研究结果表明,多路径效应削弱后的坐标序列稳定性明显增强,坐标的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63.
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对载波相位测量进行周跳探测的新方法.利用非差和双差组成检验量,对采样率分别为1 S和30 S的观测值进行周跳探测,并与小波分析法进行对比.实验表明,经验模态分解法对于10周以内的周跳探测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相对于小波分析法探测周跳,经验模态分解可以做到自适应.解决了由于小波基的选取不当对周跳探测结果的影响.并且进一步分析了EMD的端点效应对周跳探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4.
采用矿物自动检测仪(MLA)、扫描电镜能谱仪(EDS)、X射线荧光光谱仪(AxiosmAX)等分析技术和光学显微镜(OM)观察,对国外某钒钛铁矿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 表明,本矿石为深度蚀变氧化矿,包含了从原生到氧化带的一系列矿物,铁矿物为主要赤铁矿,少量磁铁矿和磁赤铁矿,钒主要赋存于铁矿物中;钛矿物主要为钛铁矿和蚀变钛铁矿.铁矿物与钛矿物嵌布关系十分紧密,难以磨矿解离.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采用磁选回收工艺,原矿经弱磁选得到了Fe、V2O5、TiO2品位分别为60.28%、1.06%、9.85%,回收率分别为7.98%、8.32%、4.05%的含钒铁精矿;弱磁选尾矿经强磁选得到较高品位的钛铁精矿,Fe、V2O5、TiO2品位分别为49.42%、0.82%、16.46%,回收率分别为78.52%、77.23%、81.19%,该精矿可作为进一步提取钒、钛、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365.
陈祎璇  刘超  薛雄志 《热带地理》2023,(8):1637-1651
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6、14和15,构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24个目标和42个指标。引入“强可持续性”和“弱可持续性”概念,采用常数替代弹性函数和Combined Compromise Solution (CoCoSo)模型,评价2020年“海丝”沿线国家关于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1)“弱可持续性”情景下的分数普遍高于“强可持续性”情景下的分数,指标分数间的不均衡性是导致目标分数存在差异的原因。2)“海丝”沿线国家总体上在目标6.3、6.4、6.5、14.1、14.4、14.5、14.a、15.1和15.6表现不佳。3)葡萄牙、克罗地亚和意大利在任一SDG均名列前茅,苏丹、索马里和吉布提则位列倒数。4)葡萄牙、克罗地亚和希腊的综合排名最高,利比里亚、索马里和吉布提的综合排名最末。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欧洲、南美洲、亚洲和非洲,其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有关。5)中国应根据沿线国家在资源利用、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制定针对性投资与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366.
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贯穿整个矿产资源实地调查、测量、核实、三维建模、报告编制等流程,需要实现国情调查工作全程信息化、智能化,制定国情调查数据库技术要求,建立一套先进的多维时空数据采集入库、实时校验、人机交互质检、汇交、集成管理、动态更新的技术体系。开发国情调查时空数据管理云平台,实现地学时空数据等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集成管理、知识图谱构建、智能分析等功能。研究成果为全面掌握我国矿产资源家底、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有效实施保护监督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67.
吴小伟  纪冬平  赵丹  仇金林  同海洋  李阳  刘超  陶朴 《矿产与地质》2023,(5):1003-1009+1027
陕西省西乡李家沟金矿区位于扬子地块北缘,汉南凸起与高川褶皱束结合部位,处在秦岭褶皱系白水江—白河褶皱束的南端。通过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利用GeoChem Studio软件计算土壤样品元素分析值,圈定化探异常。研究区内Au、Ag、Cu、Pb、As、Sb异常明显,同时区内Au-Ag元素、As-Sb元素相关性较好。通过对区内异常元素R型聚类分析,表明成矿流体或热液由东到西的温度逐渐变高的特征。化探异常与二长花岗岩、韧性剪切带、蚀变特征组成的“四位一体”的找矿标志,构造和岩浆活动为区内主要的控矿因素。区内东部As/Au对数值和Sb/Au对数值的区域重叠面积及分布面积均较大,说明区内东部找矿空间和潜力很大,是进一步探寻隐伏矿体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368.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ERA5 0.25 °×0.25 °再分析资料及WRF数值模拟资料,对2018年5月19—20日发生在重庆武陵山区一次暖区暴雨过程中尺度环境条件及中小尺度对流系统演变、触发和维持机制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无明显冷空气强迫,斜压性弱,边界层高温高湿,对流层中下层存在明显条件不稳定层结;(2)石桥强降水中小尺度对流系统演变主要有3个阶段:分散对流组织成东西向带状对流、带状对流断裂后雨团准静止维持、东北-西南向带状对流快速重建;(3)沿武陵山脉分布的边界层辐合线触发雷暴发生,强回波单体沿辐合线移动和加强,形成“列车效应”;(4)石桥东部山顶雷暴冷池出流下山,与环境暖湿气流和地形作用共同维持石桥强降水;(5)山区地形对降水有重要影响,近地面偏东风与石桥西部山体相互作用形成局地气旋性小涡旋触发降水,而受到石桥东部山体阻挡作用,地形性涡旋移速变慢,利于强降水维持。   相似文献   
369.
2016年以来,秦皇岛地区多次出现麻痹性贝类毒素导致的中毒事件,但对于该海域脂溶性藻毒素的污染状况仍不够了解。2020—2021年,本研究通过对秦皇岛近岸海域为期1年的现场采样调查,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手段检测了浓缩浮游植物和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扇贝(Chlamys farreri)3种贝类中脂溶性藻毒素的污染状况,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对浮游植物样品中的潜在有毒藻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秦皇岛近海浮游植物样品和贝类中均可检出扇贝毒素-2(pectenotoxin-2,PTX2),其中2021年4—5月浓缩浮游植物样品中的PTX2毒素含量达到最高值1.36ng/L,贝类中的PTX2毒素也主要在该时段检出,4月26日3种贝类中均可检出PTX2,含量最高达到1.10μg/kg。对浮游植物样品的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样品中检测到的鳍藻序列数与毒素含量具有显著线性相关性,推测PTX2毒素主要来自样品中的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cuminata)和倒卵形鳍藻(D.fortii)等。综合一年的调查结...  相似文献   
370.
基于2015—2021年近7 a乌鲁木齐冬季逐小时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空气质量数据,并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对重污染日PM2.5不同增长类型的污染特征、环流形势以及气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近7 a乌鲁木齐冬季PM2.5重污染及以上级别的比例由41.2 %降至8.6 %,PM2.5重污染天数由63 d降至13 d,超过70%重污染日PM2.5浓度增长分布在60 μg?m-3以内。依据PM2.5增长类型判别方法,近7 a乌鲁木齐冬季重污染日以缓慢型增长为主。对比分析爆发型增长和缓慢型增长的天气背景形势表明,两种增长类型在欧亚范围内500 hPa高空形势上均主要受西北或偏西气流影响,爆发型增长的高压脊势力较强,乌鲁木齐处于高压中心后部且气压梯度显著;而缓慢型增长的高压脊较为平直,乌鲁木齐位于高压后部的均压场控制下,气压梯度相对较弱。对比两种类型边界层内逆温厚度和强度发现,爆发型增长在925~700hPa之间的逆温层平均厚度明显大于缓慢型增长,前者逆温强度达到1.8 ℃?(100m)-1,明显高于缓慢型增长的1.2 ℃?(100m)-1,表明造成两种PM2.5不同类型增长与边界层内的逆温垂直特征分布结构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