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23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一、前言 宇宙中的羟基(OH)分子的吸收线是在1963年首次发现的,它的受激发射线是于1965年在宇宙中的电离氢(H Ⅱ)区发现的。羟基分子是在射电波段发现的第一个星际分子,自此开创了天文学中射电分子谱线观测的历史,至今已发现了五十多种星际分子。羟基谱线源通常与H Ⅱ区及红外星物理成协,所以它与恒星的形成及早期和晚期演化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它一直是观测和研究得最多的星际分子之一。以往,由于我国的射电天文设备比较落后,  相似文献   
312.
提出了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中采用遗传模糊C均值(FCM)进行样本预选取的方法,旨在保留最优分类超平面附近的样本点,去除远处样本点,使训练样本集减小,消除冗余,从而减小所需内存。并以航空影像中的居民地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比例减少样本集后的分割结果与用原样本集的基本一样。  相似文献   
313.
文章首先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概念进行了讨论。笔者非常赞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地质工程而非一般土木工程”的观点。关于斜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与设计问题,只有深刻地了解斜坡的结构和工程地质环境才能作好;而防治工程设计应当全面符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简便、安全可靠”的原则。关于规范与技术要求的编制,主张全国统一的规范宜粗,仅强调普遍遵循的原则;而针对具体项目的技术要求则应详细一些。无论是规范还是技术要求均应为技术创新留出足够的空间。关于市场运作,不赞同照搬《土木工程施工合同》(FIDIC)的作法,主张接防治工程的总体目标和实际效果进行总价承包。  相似文献   
314.
洱海湖泊区域管理信息系统研发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区域管理信息系统(LVMIS)的建立涉及众多技术、学科领域。该文以洱海湖泊区域管理信息系统(EHLVMIS)为例,阐述系统建立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法,重点介绍系统功能目标与数据需求,水体、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相关专业模型以及软件体系结构配置和系统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315.
华北地区大地电磁测深及岩石圈厚度讨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些年来,随着地球科学的进展,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固体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有关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的研究有可能为当前地球科学各领域的进展提供重要的物理依据。大地电磁测深是从导电性的角度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结构不可缺少的方法。长期以来,国内对此开展了大量工作:而当前,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无论是仪器、数据采集或数据处理和反演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大地电磁测深已实现超宽频带、高精度测量技术;在数据处理和反演等方面也基本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因此,在2001年,沿着山西应县到山东商河,布置一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进行研究。采用现代先进的大地电磁数据处理技术和快速松弛二维反演方法获得该剖面二维电性结构模型,从而充分展示了华北地区岩石圈电性结构的特点。从电性特征上讲,华北岩石圈以太行山前断裂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为低阻区,上地壳电性结构基本与华北裂谷系的隆、坳构造格局相对应,岩石圈的电导最高达30000S,远远大于强烈活动的安第斯山岩浆弧区和西藏高原岩石圈的电导。西区为高阻区,太行山和恒山的岩石圈为高阻块体,表现出稳定大陆区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特点。但恒山高阻块体之下发现一组向西缓倾的高导层,其电导率为0,04~o,25S/m,顶面在20krn深处。底面深约40km。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裂谷盆地范围内地壳的电阻率很低,属于良导电性的地壳,这可能是由华北裂谷盆地的壳、幔热结构、热状态所决定的。根据对大陆电阻率模型的讨论。推测鄂尔多斯地块的上地幔也许不存在前人所界定的“软流圈”的性状:而华北裂谷盆地虽然是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区,活动性较强,但与年轻的火山岛弧区或剧烈的构造活动区相比仍有一定差别,因而,上地幔“软流圈”的痕迹并不明显。这也许正是根据现今应县-商河剖面上大地电磁的探测结果看不出来存在通常所说的反映“软流圈”电性特征的“上地幔高导层”的原因。不过,根据这结果还是可以得出;在华北地区西部的地壳和岩石圈厚度大于东部。但更准确的结果还有待于更深入、更精细的地球物理探测。  相似文献   
316.
三维直角坐标转换的一种阻尼最小二乘稳健估计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利用阻尼最小二乘原理进行三维直角坐标转换的方法,并在模型中加入了稳健估计进行粗差探测与剔除。该方法的特点是:不依赖7个坐标转换参数初值,计算收敛速度快,计算结果精确稳定可靠,不仅适合于小旋转角而且也适用于任意的大旋转角。通过模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17.
针对配电房点云场景的三维重建需求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配电房结构及设备点云的自动化语义分割方法。对于配电房主体结构点云,先采用区域增长的方法获取所有结构面的点云块,再基于随机采样一致性平面拟合的方法,对属于同一结构面的点云进行精准合并;对配电房内部设备点云,先采用欧式聚类的方法对每个设备点云进行聚类分割,再采用点云投影与栅格化的方法生成每个设备的主面图像,最后基于深度残差网络搭建深度神经网络对每个设备主面图像进行分类,得到每个设备点云的语义信息。实验证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对配电房点云分割的正确率优于0.9,设备识别的正确率优于96%,能够满足后续配电房及设备三维重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18.
为解决目前配电房配网规划改造设计中缺乏配电房结构及内部设备精确三维空间数据的快速获取装备与方法的问题,该文设计研发了配电房遥控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履带车编码器的配电房多站点云自动拼接方法,该系统将激光扫描仪安置于遥控履带式移动平台上,作业人员可在配电房外,遥控扫描系统移动到合适的测站位置,实现配电房内部的多站扫描,该方法能快速实现不同站点间的点云数据的粗拼接,再利用广义迭代最近点(GICP)算法迭代实现精配准,获得完整统一的精确配电房三维点云数据。该文研发的配电房移动扫描系统避免了操作人员进入带电的配电房作业,可在符合配电房安全管理规范的前提下,完成配电房扫描数据采集,提出的基于编码器的多站点云自动拼接方法可降低扫描仪的配置要求,降低系统成本。  相似文献   
319.
利用江苏南京长三角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SORPES)的多要素集成观测数据,分析了2018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期间在远距离沙尘输送和本地人为排放的综合影响下,大气混合污染对该地区地表微气象要素及能量平衡特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合成分析对比了南京地区秋冬季不同污染状况下地表气象要素和能量分配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污染天的日间气温比清洁天下降约1℃,而夜间气温升高达2℃。污染天向下/向上短波辐射通量减少的幅度高达清洁天同比的48.8%和55.2%,而夜间向下/向上长波辐射通量增幅则达到清洁天的15%和5.1%。清洁天日间净辐射较污染天高出45.6%,日间地表感热通量较污染天高出75.5%,而地表潜热通量的差异相对较小。污染天夜间平均波文比大于清洁天,表明夜间感热交换更强烈。该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长三角城市群区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大气污染物对地表能量平衡和局地气象要素的影响过程和机制,为城市群区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以及空气质量预报和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0.
岩体力学参数变异性及取值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结构和赋存环境的制约,岩体力学性质及其力学参数具有显著的时间和空间变异性.岩体力学参数和岩体质量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岩体力学性质,两者具有必然的关联性,故可用相对简单的岩体质量评价来选取岩体力学参数:按地质条件将岩体空间离散为若干连续微元体单元;采用Q、RMR和BQ等方法逐一对各单元开展岩体质量评价,并利用岩体质量与岩体力学参数间的关系(如Hoek-Brown经验准则)计算其力学参数;综合各单元的计算结果确定反映连续岩体空间内空间变异特征的力学参数.以某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为例,实现了工程区围岩力学参数的不连续取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