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1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理论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
川北红层系指北纬310°20′以北的中、上侏罗系及白垩系的一套紫红色陆相砂、泥岩互层。因成岩后未遭强烈的构造变动,地层多较平缓,倾角多小于30度,受愈往盆地中心,倾角愈小,甚至近于水平。岩相变化也是由盆地边缘到中心,砂岩颗粒由粗变细,泥质增加,由薄层渐变为厚层。本区西部为北东至北北东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用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实例来阐明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对地质工作中容易发生歧见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还介绍了一个与之相关的新的市场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落石堆积的结构特征与斜坡破坏型式之转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基岩山区和丘陵区,落石堆积的分布非常广泛、并可经长期积累而形成巨大规模。然而,因缺乏研究,它们(尤其是规模较大者)经常被误定成滑坡或崩塌堆积。为此,作者结合长江三峡工程和西部大开发的需要,采用天然模型勘测和岩相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了长期研究。结果认为:1.落石堆积(累积体)通常是在扩离-落石发育而崩塌、滑坡不发育的陡崖(坡)下形成,同时还需有较平坡面,便于落石停积而不易被重力和流水搬走的堆积场所;2.落石堆积的结构特征为:(1)前缘土体较密实且粒(块)径较小,后缘多大块石并常具架空结构;(2)不等粒系数普遍较大;(3)常有淤泥质和砂、卵石夹层或透镜体;(4)前缘可具向外陡倾的加积层理。基于此,水的潜蚀作用和地表水对前缘的集中冲刷常成为落石堆积变形破坏的主因;3.落石堆积的破坏型式为滑坡、泥石流或碎屑流;4.落石堆积的勘查应特别注意查明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储水结构及相关参数;其稳定性评价应首先分析不同工程活动影响下产生潜蚀的可能性;5.为防治斜坡失稳,首先应保护落石堆积的自稳结构和选用有防潜蚀功能的开放型措施;6.深入研究落石堆积,对沉积学和工程地质学也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压性断裂在我国褶皱山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如秦岭大巴山的压性断裂就相当发育,其延伸长度往往与褶皱长度相差无几。南岭纬向构造带的西段(尤其是西北端),川滇经向构造带的中段和南段也都是以压性断裂为主要构造形迹:龙门山褶皱带中的压性断裂也与其同向褶皱紧密伴随,成为该区级别最高的主干断裂。对这些地区,正确判断压性断裂的导水部位与导水性,在确定找水方向、评价地下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以及对矿山排水、边坡稳定、水库渗漏进行预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斜坡地质灾害的空间预测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典型实例阐明斜坡地质灾害的空间预测是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条件与成败关键。继而讨论了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内涵与工作程序,以及与斜坡稳定性评价预测相关的斜坡破坏型式,斜坡结构类型,斜坡破坏的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问题。在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定义中,笔者将预测时段仅限于工程年代之内,且前提是保持现有斜坡结构和环境条件,以及可预料的人类活动影响;预测程序是先进行斜坡稳定性预测,然后再对稳定性差或较差的坡段进行灾害危险性(度)预测。关于斜坡破坏型式的划分,一是从它的影响范围和量与质的关系看都需重视其单次规模;二是要与斜坡的成因结构类型相结合,才能对现场地质调查与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为了展示斜坡的成因结构类型对稳定性的控制意义,本文提供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和西部大开发中总结出来的碎屑岩和副变质岩斜坡的新类型系统,并对三类土质斜坡的典型结构特征和稳定性进行了简要比较。关于环境条件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的量化研究,笔者更看重多个非自体(非本坡段)天然模型观测和滑坡反算的成果。同时建议在全面准确的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建立确定性地质模型并应用基础学科的相关原理进行单要素的量化分析和单元分析,以便进一步揭示斜坡变形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7.
一个用于防灾的坡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国内外具代表性的坡型研究及长江三峡工程库岸类型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并举例说明这一新坡型系统的应用效果 ,由此表明 ,加强坡型研究是防治滑坡、崩塌灾害的不可忽视的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地貌特征及其环境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长江流域地貌的形成与发展史长江流域大体呈东西向展布.海西期结束海洋环境的东西向隆起——南岭、泰岭一大别山,分别横亘于它的南北边缘.印支运动使全流域都结束了海洋环境:总体呈东西向展布的米仓山、大巴山弧形构造和淮阳弧已形成皱形;巴颜喀拉山、川西、滇北等也相皱成山且遭受剥蚀.燕山运动则奠定了长江流域地貌的基本格局:自东而西形成了天  相似文献   
9.
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主席作了加快开发西部地区的重要讲话之后,西部十省(区、市)各行各业的干部和群众都无不为之振奋并正积极准备,力争在西部地区的大开发中作出更大的贡献.对于广大地质工作者,也在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促成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与持续发展.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在工作中少走弯路,我们不妨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