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渤海南部S3孔晚第四纪海相地层的划分及环境演变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根据微体化石、粒度、孢粉、粘土矿物和碳酸钙含量等多项分析资料,以及古地磁、14C和ESR等项测年资料,划分出7个海相地层,它们是:中更新世中、晚期的H7(417.0~460.0kaB.P.)和H6(157.5~231.3kaB.P.)海相层;晚更新世前半期末次间冰期的H5(100.6~124.3kaB.P.)和H4(76.5~87.6kaB.P.)海相层,末次冰期里两间冰阶的H3(58.2~67.4kaB.P.)和H2(28~36kaB.P.)海相层,以及冰后期的H1(8.5kaB.P.以来)海相层。其中H7为渤海海底最新确定的年代最老的海相层。以S3孔为主,与渤海中部的BC-1孔和西部的辛集孔对比,阐明了渤海晚第四纪海侵海退古环境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22.
利用取自东海东北部、冲绳海槽西侧陆坡的重力柱状岩芯DOC082(29°13.93′N,128°08.53′E;水深1128m),通过对碳酸钙、有机碳和蛋白石等生源组分含量的分析,结合浮游有孔虫、底栖有孔虫、放射虫和硅鞭藻等微体古生物化石丰度的变化以及底栖有孔虫属种组成特征,揭示了全新世东海东北部生物生产力的演变。研究结果显示,近10500cal.aB.P.以来生源组分含量和微体古生物化石丰度的演变趋势十分相似,明显分为3个阶段:约4000cal.aB.P.之前的早、中全新世明显偏低,大约在4000cal.aB.P.左右开始突然大幅度上升,而约3000cal.aB.P.以来的晚全新世以持续的高值为显著特征。生源组分含量、微体古生物化石丰度以及底栖有孔虫内生属种Uvigerina和Bulimina百分含量等指标的变化一致指示,东海东北部近10500cal.aB.P.以来古生产力演变的显著特征是早、中全新世明显偏低,约4000cal.aB.P.左右突然且大幅度上升,大约3000cal.aB.P.之后的晚全新世为生物生产力异常的高值期;同时有研究表明该区域的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SST)也呈现了明显的三段式演变:早全新世10500~8400cal.aB.P.期间为持续的高值期、中全新世SST相对稳定、3100~500cal.aB.P.期间的晚全新世为显著的低SST时期[1]。近3000cal.aB.P.以来古生产力的异常高值和表层海水古温度的大幅度下降说明晚全新世区域海洋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据东海东北部现代生物生产力和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和控制机制、结合现代ElNio发生期间中国大陆气候和降水异常以及黑潮暖流变异的分析表明,近3000cal.aB.P.来东海东北部的环境异常可能是对晚全新世ElNio活动显著增强的反应。  相似文献   
23.
青岛汇泉湾海滩剖面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滩地形测量的基础上,分析了汇泉湾前滨海滩剖面沙坝、沟槽的短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3~11月.海滩剖面沙坝顶沟槽底相对高度均变小,沙坝顶部宽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宽或变窄现象;在西北侧前滨海滩上,沟槽最底部淤高0.1-0.35m,沟槽轴线向陆移动距离较大,为17.5-3.5m,沙坝顶部淤高0~0.2m,沙坝顶部轴线向陆移动0~42.25m。而东南部前滨海滩上,大部分剖面沙坝顶被削平蚀低0.1-0.2m,沙坝项部轴线向海移动7~23.75m。在海滩西北部和中部的前滨海滩上,2005年11月沟槽最底部轴线到高潮线的距离为44~58m,沙坝顶轴线到高潮线的距离为63.75-98.5m。  相似文献   
24.
对冲绳海槽北部80个表层沉积样品中放射虫进行的定量研究表明,其丰度和分异度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由西北向东南递增;从西北陆架到东南海槽放射虫分布可分为陆架低值区,海槽边缘中值区和中央高值区,放射虫的组成以泡沫虫目占绝对优势,总体面貌为热带大洋暖水动物群,沉积物中放射虫的分布与现代表层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一致,但与营养盐和实级生产力的分布呈负相关关系;同时,放射虫的分布又与研究区的海流和水团有密切关系,其中黑潮对其有控制性影响,沉积物类型极大地影响着放射虫的分布,放射虫的丰度和分异度明显地随粒度的增大和陆源物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此外,放射虫的分岂有此理也显示了与沉积物中火山物质含量的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放射虫研究在古海洋学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虫是海洋微体古生物的一个重要类群 ,广泛分布于从赤道至两极的各种海域 ,同时垂直分布于从表层到上千米深的水层中 ,其分布格局和群落结构受水体温度、盐度、生物产量和营养盐含量等环境因素控制 ,又与水体的迁移交换密切相关[1]。沉积物中的放射虫化石蕴含着丰富的古生态、古海洋环境等地质历史信息 ,其丰富的种类性、极高的分异度和对突发性海洋 气候事件的灵敏反应 ,对建立高分辨率地层层序、恢复古气候及重建高精度短时间序列的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不易溶的硅质壳 ,在CCD以下的深海区具有其他钙质类微体化石不可替…  相似文献   
26.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海平面有了较大幅度的升高,这是由于工业革命促进了温室气体的产生。黄东海大陆架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海侵。相对海平面上升引起海岸侵蚀、盐水入侵、地下水位上升、红树木枯竭、内陆咸化加剧、风暴潮增加等环境问题,成为当今国际科学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7.
对埕岛海域CBG4a孔岩芯进行粒度分析,划分出海滩、三角洲支流河口滨线、海滩附近沙丘、黄河三角洲河口沙坝、黄河三角洲水下三角洲前缘隆起、水下天然堤、河流等7种沉积环境。对样品进行Q型聚类分析,识别出分辨力及代表性更强的一组分类统计量:各粒组百分含量及相关的粒度参数(C,Md,Mφ,δ1,Sk,Kg,Q1,Q3)。Mφ-δ1,Kg-Sk等结构参数散点图与沉积环境有很好的相关性,河流、海滩、沙丘等沉积物有较明确的界线。粒度象图反映了沉积物分布总体特征,其中水下天然堤、三角洲支流河口滨线沉积、海滩及其附近沙丘沉积等亚相易于在F-M图中区分,而黄河水下三角洲前缘隆起沉积、黄河三角洲河口沙坝沉积、河流沉积等在L-M图和A-M图中均易于区分。  相似文献   
28.
南海北部东沙群岛西部海域的海底沙波与内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洪运  庄丽华  阎军  马小川 《海洋科学》2017,41(10):149-157
南海北部外陆架和上陆坡分布着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深水沙波,经过统计,这些沙波的活动性十分迥异,有着不同于浅水沙波的运移机制。基于国内外对该地区沙波研究成果的总结,指出天文潮、风暴潮等因素均不可能造成海底沙波的持续运动。南海北部同时是世界上内波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与沙波活动区存在空间一致性。经过本文的综述分析,南海北部频发的内波可以造成海底的强流,是造成该海域海底沙波活动的主要原因,未来应在此框架理论下,进行相关证实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