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2005-2012年吉林省逐时降水资料及相应的北半球高空、低空、地面观测资料,采用中尺度分析方法分析了吉林省短时强降水的中尺度特征,总结了冷涡影响类、高空槽类、副高后部类三类短时强降水天气的中尺度概念模型,为预报员今后预报此类天气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东北冷涡背景下一次龙卷过程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2年6月12日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发生一次龙卷过程 (简称“612”龙卷),对此次龙卷过程天气形势和雷达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龙卷发生在高空冷涡的东南象限、中高空急流北侧、低空急流左侧的对流不稳定区域及地面较暖湿的环境中,大气对流参数计算结果显示龙卷过程低层 (0~1 km) 的垂直风切变较强 (为6.0×10-3s-1),抬升凝结高度较低 (低于1 km),且龙卷发生前对流有效位能较大。同时,龙卷过程超过50 dBZ的强核高度均在4 km以下,为低质心的对流系统,龙卷产生于一条带状回波与一近似团状回波合并加强后的强回波带中,并逐渐演变成“S”型,伴有“V”型缺口,中心最强值达61 dBZ。根据多普勒天气雷达导出产品并结合径向速度图反映出“612”龙卷是发生在以龙卷涡旋特征为主的尺度较小且垂直涡度较大 (约为3.65×10-2~3.83×10-2s-1) 的强对流风暴中,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3.
85~90 Ma是班公湖-怒江构造带一个重要的成矿期。目前对该期矿床的形成环境和矿床成因还存在争议,而且该带西段的研究比较薄弱。通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我们在班公湖-怒江构造带西段日土县西侧扎隆琼娃发现与近南北走向的伸展构造和晚白垩世富镁石英二长岩密切相关的富铁矿。通过锆石LA-ICP-MS U-Pb测年法获得石英二长岩的成岩年龄和成矿年龄分别为85.60±0.48 Ma和85.51±0.77 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英二长岩类似埃达克质花岗岩,却具有较高的Mg#(52.9~56.8)、Cr(106.8×10-6~597.1×10-6)、Ni(60.6×10-6~78.2×10-6),岩石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等,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Nb、Ta、Ti等。据此初步认为:晚白垩世中期班公湖-怒江构造带在陆内地幔软流圈底辟及相关的地壳热隆伸展构造背景下,通过壳幔相互作用形成了富镁石英二长岩及其相关的富铁矿。  相似文献   
14.
扬子陆块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史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择以扬子西缘元谋杂岩中一套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为认识和理解扬子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提供支撑。两件元谋二长花岗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86±10 Ma(MSWD=1.4,n=50)和1099±10 Ma(MSWD=1.8,n=58)。所有样品具有高硅(SiO2为69.44%~73.98%)、富碱(Na2O+K2O为6.11%~7.72%)、贫钙(CaO为0.39%~1.46%)、贫镁(MgO为0.52%~0.76%)、低钛(TiO2为0.30%~0.59%)的特点,同时表现出强过铝质(A/CNK=1.19~1.35)及中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特征。它们具有高的稀土元素总量(∑REE=211.60×10-6~349.01×10-6),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和重稀土元素亏损((La/Yb)N=4.32~7.36);富集Rb、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Th、Hf等,亏损Nb、Ta、Ba等元素,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46~0.59),锆石饱和温度介于827~912℃之间,展示了A型花岗岩的属性。这些二长花岗岩可能是通过中上地壳的中酸性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它们最可能形成于弧后的伸展环境,综合扬子陆块周缘晚中元古代的岩浆记录,元谋杂岩中1.09 Ga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应与扬子陆块开始参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有关。  相似文献   
15.
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内分布着一系列小型斜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岩岩体,锆石U-Pb年龄分别为97.4±1.1Ma和91.94±0.78Ma,具埃达克质岩特征,高Si O2、Al2O3和Sr,低Y和Yb,Sr/Y35,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亏损Nb、Ta和Ti,Cr和Ni含量很低,推测为玄武质岩浆底侵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辉石闪长岩脉分布于南侧日土花岗岩内,推测年龄为80~76Ma,岩石地球化学显示亏损Zr、Hf、Ti、Y等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且具较高的Sc、Y、Cr、Co、HREE和Mg#值(40),源区为经过熔体交代的上地幔。结合前人资料,本文认为班公湖地区在97~92Ma仍处于持续碰撞造山、地壳加厚过程中;92Ma之后,构造体制从碰撞期的挤压转变为碰撞后的板内伸展;80~76Ma,板内的伸展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6.
17.
白城3.24大火气象条件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2007年3月24日11时30分许,位于白城市区东南角的一家名为华金纸业的大型造纸厂原料区突发大火,厂内30个苇垛及一堆木片被引燃,过火面积约640000m^2。  相似文献   
18.
建立红柳沙包沉积纹层年代序列和提取气候环境信息是高分辨率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利用策勒达玛沟红柳沙包高度约450 cm沉积纹层红柳落叶的稳定氧同位素数据,结合策勒气象站1960~2011年观测数据,运用移动平均法对稳定氧同位素和气象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后,运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法,定量重建了策勒地区近400年来的4月平均气温和3月降水量序列。研究结果表明:红柳落叶δ^18O平均值为33.96‰,波动范围为27.18‰~44.07‰,波动幅度为16.89‰,δ^18O变化受多个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δ^18O与4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2月和12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δ^18O与10月、4月、5月、9月、7月以及全年的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δ^18O与3月、9月和8月的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2月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δ^18O与2月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9月和10月的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策勒地区近400年来气候变化可划分4个阶段:1635~1725年为暖干期,1726~1792年为冷湿期,1793~1897年为暖干期,1898~2009年为冷湿期。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松动岩体的工程特性进行系统研究,以楞古水电站厂址区边坡为例,对该边坡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地质编录和物理勘探试验,重点对节理裂隙的空间发育规律、镶嵌结构和碎裂结构岩体的发育深度及空间分布、软弱结构面发育分布规律以及边坡已有变形破坏特征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分析,认为松动岩体是区域断裂活动和浅表生改造的结果,岩体工程效应差、变形模量低;同时结合应力测试、声波测速、高密度电磁勘探等试验成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松动岩体具低波速(波速大部分小于3 000 m/s)、低应力(最大主应力不超过20 MPa)、强透水性(透水性系数大于10 L/(min·m·m))。认为岩体破碎主要受断层及节理裂隙影响,分析了岩体破裂松动的演化过程及特征。  相似文献   
20.
实验于1996年5月~9月对3种规格养殖中国对虾在不同条件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体重、盐度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有显著影响。耗氧率(QO)和排氨率(QN)与温度正相关,lnQO=0.058T-2.894;lnQN=0.076T+1.116;而与体重呈负相关,QO=0.515W-0.126;QN=25.05W-0.199。在盐度5~35范围内,中国对虾(3.025g±0.088g)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在盐度28时最小。中国对虾(3.13g±0.072g)摄食沙蚕和配合饲料,在饱食状态下耗氧率比饥饿状态下分别提高了83.9%和29.3%,排泄率增加了113.8%和93.6%,表明摄食时蛋白质代谢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