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1.
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冻土退化、海冰消融、河流径流增加及海洋动力发生变化,这些因素连同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都影响北冰洋中汞的输入和运移。对取自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的87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汞含量测试与分析,发现沉积物中汞含量的分布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可分为近岸低汞区(33 ng/g)、陆架中部汞含量中等区(58 ng/g)和北部深水高汞区(84ng/g)。总体来看,从近岸向外海,汞含量随水深的增大而升高。结合沉积物粒度、有机碳和比表面积等指标,发现东西伯利亚陆架沉积物中黏土含量与汞含量呈现正相关,显示了沉积物粒度对汞分布的控制作用。近岸由于受河流输入、海岸侵蚀和环流分选等因素的影响,沉积物粒径较粗,导致汞含量较低,而北部陆架深水区的细粒沉积物则吸附了更多的汞。在楚科奇海和拉普捷夫海,沉积汞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而在东西伯利亚海相关性较弱,这可能是因为东西伯利亚海的沉积有机碳来源相对更为复杂。基于沉积汞的富集因子指标,我们认为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沉积汞的污染水平整体较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2.
九州-帕劳脊是古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弧的重要组成,对其上基底岩石开展矿物学和岩石学研究可为理解洋内岛弧演化早期的岩石成因和岩浆活动特点提供重要线索。本文对九州-帕劳脊南段基底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晶和微晶开展详细的岩相学和原位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单斜辉石斑晶与微晶整体上具有相似的化学组分,为普通辉石及透辉石等种属,且亏损轻稀土元素,Eu负异常不明显。多数单斜辉石斑晶具有环带结构,可划分为简单环带及韵律性环带两类;从辉石核部到边部,MgO、FeO、Al2O3、TiO2含量与核部镁指数Mg#等呈现复杂的高低变化,指示了多期次的岩浆混合与补给事件。单斜辉石的结晶温度、压力分别为1 151~1 210℃和1.3×108~4.2×108 Pa。通过单斜辉石组分反演获得的母岩浆含水量为0.8%~2.3%(以湿质量计)。最后,我们提出,形成于典型的洋内岛弧背景下的九州-帕劳脊南段熔岩的母岩浆为亚碱性岛弧拉斑玄武质熔体,具有高温、中压、高氧逸度的特征,岩浆房深度较浅并存在多期次原始岩浆的...  相似文献   
43.
本文应用G 变新理论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探讨地球上发生的各种地质作用。地壳运动的起因以及怎样把握运动的规律是地学界长期探索而至今仍颇有争论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本文从对最基本的物理数学原理(开普勒第二定律和机械能守衡定律以及爱因斯坦相对论) 和定义拷问出发,寻找自然科学中某些研究难以突破的症结。从牛顿力学的局限中发现和建立更为准确的不仅限于研究地球运动规律的物理原理,即广义G 变论。正如天体运动轨道没有绝对的圆一样,该理论强调G 的变化的普遍性。强调物质的等能量运动和分布。从而对诸如天体运行、G 变规律、地球形状与运动等方面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44.
选取了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帕顿断裂带(简称CC区)以及邻近海域作为研究区,对该区多金属结核的分布和资源量进行了估计.运用数学地质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将已勘探区作为训练区,建立资源目标信息和区域证据图层之间的关系模型;将该模型用于未勘探区,得到整个CC区及周边海区的多金属结核的空间分布和潜在资源量.预测结果和勘探结果对比表明,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所选方法对研究区多金属结核资源估计具有可行性.该评价方法或结果为将来未调查区多金属结核勘探工作提供了技术或参考靶区.  相似文献   
45.
文章对取自西菲律宾海本哈姆高原东部的两个钻孔岩芯进行了岩石磁学和古地磁研究,两个岩芯长度近4m,水深均超过5000m.在岩芯146底部出现了磁倾角倒转和相对磁偏角偏移,被认为是布容-松山极性转换(780ka);而岩芯89中没有发现磁倾角倒转和磁偏角偏移,表明其底部年龄比780ka年轻.岩石磁学结果表明沉积物的磁学特征符合磁性"均一性"条件:即主要载磁矿物为低矫顽力的磁铁矿,磁性矿物粒度在假单畴-单畴范围内,并且磁性矿物含量变化不超过10倍;据此构建了地磁场相对强度(RPI)的3个指标NRM/κ,NRM/ARM和NRM/SIRM.综合古地磁和地磁场相对强度与Sint800的对比结果,我们得到了两个岩芯的深度-年龄对比,在此基础上获得的岩石磁学记录表明,岩芯记录了Brunhes期以来的气候演化:冰期时,磁性矿物的粒度变粗,细粒磁性矿物含量降低;反之,间冰期时磁性矿物的粒度变细,细粒磁性矿物含量增加,与南海ODP1143孔记录的氧同位素具有一致的变化,这反映了间冰期时加强的化学风化对源区物质的影响而不是海面升降造成的沉积分选.而且,在间冰期时磁学参数反映的粒度大小亚峰谷值与氧同位素的亚峰谷值一一对应,表明间冰期沉积过程能反映气候的细微变化.这种磁学参数对气候的响应也出现在南海钻孔中,表明该特征至少是东亚海域沉积物的共同规律.对细粒磁性矿物比较敏感的ARM显示了与磁学粒度参数相似的变化,在间冰期为高值,冰期为低值,而对粗颗粒更敏感的κ和SIRM则缺乏这种与冰期-间冰期旋回的对应关系.与此同时,S-ratio变化不大并且缺乏与亚洲风尘记录的对应关系,表明自从780ka以来沉积区的低矫顽力磁性矿物一直是主要磁性载体,并且暗示物质来源应以来自陆地的悬浮体为主,而非风尘.研究区内自西向东降低的沉积速率表明了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是西部的吕宋岛和东亚大陆.400kaB.P.前后,磁学参数出现转折,粒度由逐渐变粗到稳定,磁性矿物含量降低以及变化幅度增加;同时,碳酸盐含量的变化也相应降低,反映了全球海区出现的碳酸盐溶解加剧即中布容事件.磁性矿物含量和粒度与冰期-间冰期的同步变化反证了地磁场相对强度指示年龄的正确性,同时岩石磁学参数对稳定氧同位素和碳酸盐含量的响应也揭示了岩石磁学方法是进行古气候和古海洋研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6.
ICPES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钒的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建练  赵平  吴靖  杨刚 《贵州地质》2007,24(4):325-328
作者通过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全谱直读发射光谱仪测定地质样品中钒的不确定度评定的实践,分析了该方法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并计算各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及测定结果的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47.
利用声反向散射数据作海底沉积物分类,是海洋地质学家感兴趣的话题,也是目前多波束声纳应用的一个研究热点。结合胶州湾实际调查数据,探讨了贝叶斯分类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不同的底质类型进行分类,可以识别未知的底质类型以及对混合在一起的两种不同类型的目标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48.
地震力作用下海洋平台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在地震力作用下海洋平台的受力情况,文中运用概率论原理,建立了海洋平台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9.
部分采用片筏基础的建筑,当其地下室基础底板处于地下水水位以下时,由于勘察、设计、施工或其他诸如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基础底板发生渗水现象[1].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及工程应用,针对此种工程事故提出了一种创新施工方法,即采用两次注浆防渗技术进行整治,效果较好.并提供一个工程实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金沙江结合带是西南"三江"地区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在中木-达西丁一带的二叠纪和三叠纪火山岩带中,已发现与火山-沉积(变质)作用有关铜钴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