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北祁连加里东期造山带是在新元古代Rodinia联合大陆(Pangea-850)基础上裂解,经由寒武纪裂谷盆地、奥陶纪初期成熟洋盆、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活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早、中泥盆世碰撞造山而形成的。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走廊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洋壳-岛弧-弧后火山岩,形成典型的沟-弧-盆体系的沉积。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是北祁连-走廊沉积盆地的转换时期。除天祝、古浪、景泰及肃南等局部地区发育下志留统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以外,全区志留系均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志留系底部多见一套砾岩层。下—中志留统为典型复理石相的浊流沉积。上志留统变为滨浅海相磨拉石沉积。早、中泥盆世雪山群为典型的陆相粗碎屑磨拉石沉积。从空间分布上看,志留系—泥盆系在走廊—北祁连地区也有自北向南厚度加大、粒度变粗的特征,古流以由南向北、来自造山带的古流为特征。北祁连-河西走廊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志留系复理石-海相磨拉石—中、下泥盆统陆相磨拉石的充填序列以及空间分布特点,反映为典型的弧后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32.
殷建军  汪智军  唐伟  蓝高勇  李建鸿 《地质论评》2021,67(1):67020016-67020016
为更好地认识漓江流域过去气候环境变化,更好服务于漓江流域未来气候环境预测、生态环境建设及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漓江流域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综述。总结了年代学、现代过程研究、古气候环境重建和古人类演化方面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促进华南地区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并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助力桂林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33.
阿勒泰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线性趋势法对1961-2008年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点气温日较差进行趋势研究,并根据各因子趋势值,应用相关统计法分析了影响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的因子。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四季日较差呈现显著减小趋势,其中冬季最显著,秋季变化最弱。各季节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最明显,而最高气温上升趋势较弱。阿勒泰地区与月平均气温日较差相关性最强的因子是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其次分别为总云量、降水量和水汽压,都呈负相关。年气温日较差与降水量和水汽压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34.
近期,广西国土资源厅下发关于实施《土地复垦技术要求与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规范》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有哪些核心内容?《规范》的出台对于广西土地复垦工作具有哪些作用和意义?本期刊登广西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就这些问题进行解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5.
产于火山岩中的沥青铀矿床常伴生Mo、Cu、Pb、Zn、Au、Ag等元素,形成铀多金属矿床和矿田。文中在认识花岗岩型铀多金属矿田成因的基础上,对华北沽源盆地和华南仁差盆地的铀多金属矿田的主要矿床成矿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此类矿床是火山岩地层之后的热液矿床,其形成与岩浆喷发过程无关。热液成矿作用一般有早、晚两期:早期主要为亲硫元素,形成金属硫化物矿床;晚期为亲氧元素成矿,形成沥青铀矿床。盆地的沉降使得早期金属硫化物成矿壳层位置下降,从而缩短了与晚期重熔界面之间的距离,造成晚期氧化物(沥青铀矿)成矿壳层在空间上与其重叠或靠近,从而形成氧(沥青铀矿)硫(金属硫化物)复合矿床(矿田)。  相似文献   
136.
南秦岭勉略构造混杂岩带非史密斯地层系统和地层格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秦岭西段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是由不同的构造岩片组成的非史密斯地层区。本文建立了勉略构造带太古宙—石炭纪的地层系统。勉略构造带及其邻区地层格架分析表明晚震旦世—寒武纪勉略构造带及中秦岭为扬子板块北缘的一部分。奥陶纪—志留纪大致沿勉略构造带形成南秦岭裂陷槽。泥盆纪—石炭纪该裂陷槽进一步开裂形成勉略洋。该洋盆从石炭纪开始俯冲萎缩并最终于三叠纪后期碰撞、闭合并造山。  相似文献   
137.
138.
北祁连造山带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是中一南祁连微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形成的加里东造山带。永登石灰沟位于北祁连东段,跨奥陶纪岛弧构造带。永登石灰沟一带奥陶系主要分布中堡群,其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硅质岩、大理岩、板岩及变质砂岩。硅质岩的沉积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与岛弧火山岩共生的硅质岩为生物成因,形成于大陆边缘盆地的构造背景。但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反映其受陆源影响不明显,为远离陆源的深水盆地沉积。推测北祁连奥陶纪处于多岛洋的构造背景,北祁连奥陶纪存在宽阔、多岛的古洋盆。  相似文献   
139.
华南大隆组硅质岩地层含有大量的、多种类型的硅质海绵骨针,这些骨针为研究二叠纪末硅质海绵动物的灭绝过程和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通过对广西东攀和贵州马鞍营剖面海绵骨针的研究,共发现海绵骨针52种类型85亚类型.这些海绵骨针在接近二叠纪和三叠纪(P/T)界线附近分异度迅速降低,88%~90%的类型和88%~92%的亚类型消失,只有5种亚类型延续到了早三叠世,包括Oxeas A,Oxeas B,Strongles B,Oxy-orthpentactines和Oxy—orthohexactines A.不同轴数骨针类型的灭绝顺序不同:三轴和四轴骨针最先消失,然后是多轴和网状骨针消失,单轴骨针消失偏晚.不同表面结构特征的海绵骨针灭绝顺序也不同:分枝型和多刺型骨针较早灭绝,光滑型的骨针较晚灭绝或延续到了下三叠统地层中.其灭绝过程表现为逐渐的灭绝模式,并且可以分为两个灭绝阶段:第一阶段呈现出较慢的灭绝速度和较低灭绝率,第二阶段灭绝速度和灭绝率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140.
中亚东部水文气候变化对中纬大气环流非常敏感.为了查明该地区水文气候的长期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文章利用位于中天山深水湖泊——赛里木湖钻孔岩芯,在137Cs、210Pb和AMS14C定年基础上,对湖泊岩芯有机碳、有机氮、碳/氮比、碳酸盐含量和粒度等多指标进行了分析,重建了晚全新世以来该地区水文气候变化历史.结果显示,晚全新世以来共发生了4次降水显著增加时期(4000~3780、3590~3210、2800~2160和890~280cal a BP)和1次降水微弱增加时期(1700~1370cal a BP),这与中亚东部地区已有的降水/湿度记录相吻合,表明晚全新世以来该地区具有相似的水文气候变化模式.太阳活动减弱以及整个环北大西洋地区大气环流南移,特别是中纬西风主要路径的南移,可能是中亚东部地区晚全新世水文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赛里木湖研究结果还揭示了该地区最近100年降水显著增加,但中亚地区未来水文气候如何变化仍需更多不同载体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