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130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该文利用FNL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中国国家卫星中心提供的TBB资料、贵阳雷达站提供的雷达资料,针对安顺市2020年5月31日出现的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背景、物理量、数值预报检验以及雷达回波、卫星云图特征等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由地面辐合线、高空槽、中低层的低涡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造成的;不稳定层结、大的垂直风切变、适当的0 ℃层和-20 ℃层高度为当日的飑线过程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层结条件。贵州省上空出现了大范围的高温高湿区,大值区位于贵州省的中部以南地区,并在该区域存在明显的Ω型能量锋区和湿舌,为此次贵州飑线的触发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能量条件。此次飑线过程中,普定和安顺城区雷达回波图上均出现了高反射率因子和速度大值区,飑线中的普通单体在安顺城区发展为超级单体。卫星云图上贵州省中部出现了带状云系,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对流云团边缘TBB的梯度大值区。从GRAPES-3 km逐小时的预报场与实况对比来看,对此次飑线过程的位置和强度预报都很好,说明该产品对短时预报和监测都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2.
In the past, the availability and/or the acquisition of spatial data were often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realization of spatial applications. Meanwhile this situation has changed: on one hand, comprehensive spatial datasets already exist and on the other hand, new sensor technologies have the ability to capture fast and with high quality large amounts of spatial data. More and more responsible for the increasing accessibility of spatial data are also collaborative mapping techniques which enable users to create maps by themselves and to make them available in the internet. However, the potential of this diversity of spatial data can only hardly be utilized. Especially maps in the internet are represented very often only with graphical elements and no explicit information about the map’s scale, extension and content is available. Nevertheless, humans are able to extract this information and to interpret maps. For example, it is possible for a human to distinguish between rural and industrial areas only by looking at the objects’ geometries. Furthermore, a human can easily identify and group map objects that belong together. Also the type, scale and extension of a map can be identifi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only by looking at the objects’ geometries. All these examples can be subsumed under the term “map interpretation”. In this paper it is discussed how map interpretation can be automated and how automatic map interpretation can be used in order to support other processes. The different kinds of automatic map interpretation are discussed and two approaches are shown in detail.  相似文献   
73.
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场缺测区域的存在是影响速度二次产品算法精确度的重要因素,在实际风场为线性分布的假设条件下,文中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VAD技术的迭代填补技术.在合理考虑迭代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应用实测多普勒速度数据,根据缺测区域类型随机制造非连续累积10°-180°缺口的缺测区域和连续累积10°-180°缺口的缺测区域...  相似文献   
74.
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全球生态系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而这些驱动因素中,只有人为因素可进行调控。本文以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耗为着眼点,分析人类在获取舒适生活的过程中与生态系统形成的相互作用。研究从回顾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研究入手,建立了将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和生态系统管理三者相联系的概念框架,并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研究模型。同时,进一步以中国泾河流域为案例,对模型在生态系统服务直接消耗模式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5.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西方社会形成了普遍的消费主义休闲文化,河流旅游为满足后现代游客追求独特体验的需要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选择,而游船则是这种旅游方式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欧洲内河游船业的经营规模、接待人数和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其经营的重点区域在中欧、西欧和北欧。由于竞争激烈,各游船公司针对细分市场不断采取差别化的经营策略。其旅游产品主题化、组合化、多元化,线路设计周密化,服务设施个性化以及运河遗产和货运驳船的适应性再利用等策略,对我国游船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6.
利用1981—2020年贵州省降雪日数、初始日期、终止日期资料,分析了贵州降雪的气候特征,以及降雪日数与海拔高度、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 贵州降雪日数西北多、南少,大值中心位于贵州西北部;降雪日数整体偏少,呈逐渐减小的趋势,2012年为突变点,整体上降雪日数每10 a减少1.6 d。降雪从11月开始出现,持续到次年3月,主要集中在冬季;开始时间集中在08—10时和20—21时;降雪具有明显的间歇性特征,降雪天气过程中仅发生1次降雪的占全部降雪过程的48.1%,主要在贵州南部,持续3 d及以上的过程集中在贵州中北部。2) 降雪初始日期集中在12、1月,最早11月;终止日期集中在2、3月,最晚4月。贵州中北部开始降雪多为12月,终止降雪多为2月;南部初始多为1月,终止降雪多为1—2月。贵州中北部降雪期更长,开始到结束间隔约为60—129 d,而南部大部为40 d以下,全省平均54 d。3) 降雪日数随着海拔高度每升高100 m增加2.3 d,纬度每增加1°增加11.4 d。  相似文献   
77.

松辽盆地榆树林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扶余油层沉积时期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本文基于12 口探井岩心与
2268 口钻井资料,通过单井岩心相分析、测井相分析、连井相对比和平面沉积微相研究,认为研究区发育浅水三角洲平原、
内前缘、外前缘和前三角洲亚相,以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主,平原分流河道和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主要沉积微相。在
扶三段(F Ⅲ)早期,研究区主要为浅水三角洲内前缘亚相,物源只来自北部 ;其后,三角洲向南进积,全区变为平原亚
相 ;F Ⅲ 3 小层沉积时期,南部物源进入,并与北部物源交汇,一直持续至扶一段(F Ⅰ)末期;在 F Ⅰ 3 小层沉积末期,湖
平面快速上升,南北两个三角洲退积,研究区中部依次出现浅水三角洲内前缘、外前缘和前三角洲。  相似文献   

78.
Urban biodiversity is now recognized as playing a critical role in supporting global biodiversity.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biodiversity is a systematic and holistic concept and prior studies have not generally focused on cross-border or multi-scale management problems. On one hand, the ecosystems of cities are interconnected with adjacent cities by natural landscapes, so they are like mosaics instead of being isolated. Urban biodiversity research demands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continuity within an eco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both active protection and passive restoration strategies for urban biodiversity should not only be developed by researchers or municipal government agencies, but more importantly, they should consider the real ecosystem management problems faced by multi-scale departments in order to build a practicable 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 model. The solutions for these issue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to form a complete and more effective urban biodiversity strategy. The study in this paper offers an answer to whether different scales of cities or districts should adopt the same biodiversity strategy; and therefore, the decision depends on whether the places are of the same importance to the global or regional ecosystem, or whether the ecological elements are connected to the adjacent cities/districts and the problems that multiple stakeholders care about.  相似文献   
79.
不同氧化度碱性水钠锰矿氧化As(Ⅲ)和Cr(Ⅲ) 的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批量法研究了Mn平均氧化度分别为4.02、3.85和3.70的碱性水钠锰矿对As(Ⅲ)和Cr(Ⅲ)氧化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碱性水钠锰矿氧化As(Ⅲ)和Cr(Ⅲ)先经历准一级动力学反应阶段,随后表观速率常数(kobs)逐渐减小至趋近零,达到反应平衡,kobs逐渐减小除了逆反应影响外,还与产物在矿物表面不断积累,钝化反应位点有关。初始反应阶段kobs随氧化度增加而增大,氧化As(Ⅲ)的kobs分别为: 0.095 1、0.039 6和0.007 1 min-1;氧化Cr(Ⅲ)的kobs分别为0.034 2、0.017 8和0.014 8 min-1。氧化As(Ⅲ)的初始反应阶段生成的Mn(Ⅱ)基本保留在矿物表面,对反应位点钝化大,使kobs减小速度快。而Cr(Ⅲ) 氧化初始阶段,Mn(Ⅱ)释放明显滞后于Cr(Ⅵ)释放,但随反应进行逐渐增加,与Cr(Ⅵ)释放量比值接近于反应计量比。故Cr(Ⅲ) 氧化生成Mn(Ⅱ)对位点的钝化远小于As(Ⅲ)氧化,其初始反应阶段后kobs减小速度较慢,且氧化度越高,保持一级动力学的初始反应阶段越长,kobs减小越慢。因此,水钠锰矿的Mn氧化度越高,氧化As(Ⅲ)和Cr(Ⅲ)的反应速率越快,As(Ⅲ)和Cr(Ⅲ)在碱性水钠锰矿表面氧化产物的释放行为是影响其反应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0.
李力  徐芬  刘希  陈刚 《气象》2024,50(2):210-220
结合T-Matrix方法和雨滴谱仪数据反演双偏振参量,设计了一种雨滴谱反演评估方法(雨滴谱法),利用其反演结果可对双偏振天气雷达数据进行评估。将此方法应用于不同类型降水过程的雷达偏振参量数据质量评估,结果表明:满足微雨条件时,雨滴谱法与传统的微雨滴法均能有效监测由雷达系统误差导致的观测偏差,且评估结果十分接近;不满足微雨条件时,雨滴谱法评估的不同类型降水过程的雷达数据质量与满足微雨条件下的评估结果十分接近,客观证明了系统调整后雷达运行良好、数据质量稳定;不同雨强(R)情况下,雨滴谱法的评估结果具有一致性。10 mm·h-1≤R<20 mm·h-1时,雷达观测的数据质量最为稳定。该雨滴谱法适用范围广,可动态评估双偏振雷达偏振参量质量,有助于雷达调整和数据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