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9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1038篇
测绘学   298篇
大气科学   840篇
地球物理   1207篇
地质学   2106篇
海洋学   528篇
天文学   145篇
综合类   446篇
自然地理   50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采用非均匀度方法,分别提取滇西北、滇中北、滇西南、滇东南和滇东北地区水氡观测资料的地震前兆群体异常。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满足水氡观测点所在地区成组中强地震的中、短临预报要求;且该方法能自动识别异常,排除人为主观影响,便于在其他震区进行预报效能检验。  相似文献   
972.
中国大陆重力场非潮汐时空变化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Tsoft软件在潮汐数据预处理中的应用,采用Tsoft数据预处理软件和别尔采夫滤波相结合方法,提取了覆盖中国大陆28个重力固体潮台站连续观测数据的非潮汐分量.对各台站2008~2011年的连续数据,进行了缺失数据补接、地震动事件提取和去除非线性漂移等预处理工作,并通过滤波提取固体潮非潮汐分量.结果表明:除在贵阳、勐腊和十堰3个原始数据质量较差的台站外,其它台站观测数据应用本文方法均取得良好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处理结果采用滑动平均,将非潮汐分量结果的月均值与GRACE卫星和CMAP降水记录的月采样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了地表降水同重力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特征.此外,基于Tsoft软件的分段曲线漂移拟合能有效去除原始数据中的漂移.  相似文献   
973.
The distribution of Coulomb failure stress (CFS) change in the steep excavation slope is calculat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this paper, and the failure mechanic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Comparing the CFSs before and after the slope excavation (stress loading and unloading processes), the dangerous internal zone and the most likely failure external area are attained. Given the shear cracks on the top surface while tensile stress or cracks along the toe of the slope, we analyze the high cutting-angle steep slope in Kaixian count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We bring forward that the peak value of CFS after excavation can reach to the order of 0.1 MPa, which is grea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 Our preliminary results are useful for optimizing the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during the steep slope stabilization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974.
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东缘上石炭统KT-Ⅰ油层组主要发育局限海台地-开阔海台地碳酸盐沉积,间夹蒸发岩层。由于区域性白云石化作用,KT-Ⅰ油层组中白云岩广泛分布,为主要油气储集层。研究表明,白云岩中白云石为泥晶、粉晶或细晶,半自形-他形;略富钙,有序度较低(0.336~0.504);δ18OPDB值在-1.06‰~+2.45‰之间,比石炭纪海水(δ18OPDB值介于-1‰~-2‰之间)偏正;δ13CPDB值在+3.36‰~+5.94‰之间,与石炭纪海水(δ13CPDB值介于+3.1‰~+4.7‰之间)接近;锶同位素值接近石炭纪海水(87Sr/86Sr值在0.7082~0.7088之间);微量元素Mn含量平均为92.57 μg/g,Fe含量平均为447.52 μg/g,接近被交代的灰岩含量;Na和K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98.80 μg/g 和5.89 μg/g,显示交代流体为蒸发海水。上述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研究区石炭系KT-Ⅰ油层组白云岩具有渗透-回流机理白云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975.
?о???????????????????????RFID????POS??????????????????????????????RFID?????????????????????????д洢??Ψ???????е??????????????????????????λ????????????????????????????????????????????,?????????????????????????Щ??????????????????????????????????????????????  相似文献   
976.
在我国大陆开展的流动重力重复观测是监测地震前兆异常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对大地震前流动重力场观测资料研究结果表明, 区域性持续的重力场增加和减少与大地震发生有显著关系。 目前, 区域重力场变化监测已经成为一种常规前兆观测技术手段。 本文首先从三维倾斜台阶模型入手, 计算了理论重力异常, 并对异常进行变换, 找到了一种可以更好刻画其场源边界的方法, 并进一步应用空间相关系数法进行异常特征分析, 得到了从概率意义上估计危险区的方法。 最后, 本文尝试运用此方法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区1998—2005年的四期流动重力测网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 应用本文提出的异常处理技术, 可有效地圈定异常梯级带位置, 确定质源体边界形态, 并可以联合背景重力异常场等其他资料, 给出危险区发震概率的空间估计, 分析结果在年度震情会商中可以有效地对地震危险区的划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77.
对南极阿德雷岛企鹅栖息地粪土层进行210Pb测年,同时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内标定量法测定了企鹅栖息地粪土混合地层和企鹅蛋卵中有机氯污染物含量,粪土混合地层中有机氯污染物最高浓度:表层PCBs为0.92ng/g,HCHs为0.42ng/g,DDTs在0.70ng/g,与非栖息地相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鸟类活动的粪土混合地层(营巢和粪便)输入PCBs和OCPs含量比无鸟类生命途径的土壤相对要高。企鹅蛋卵样∑PCB在0.4-10.2ng/g,∑DDT2.4-10.3ng/g,HCB0.1-9.4ng/g,∑HCH0.1-0.5ng/g,总积蓄水平依次为:∑PCB>∑DDT>HCB>∑HCH。  相似文献   
978.
传统的沉积相分析方法人为影响因素较大,对于相同的沉积构造、曲线形态及地震反射特征,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而岩性相对比较容易识别,并且能通过精密的仪器准确获得,因此,利用岩性数据进行沉积相判别,可以避免沉积相分析过程中人为认识相标志不同造成的差异。作者以珠江口盆地三角洲沉积的岩性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能够反映沉积速率、沉积物供给量及沉积水动力条件的不同岩性地层的厚度和层数的统计,选取单层厚度、地层厚度比、出现频率及层数比等统计参数,以交汇图、岩性百分含量三角图及箱线图为依托,最终建立各沉积亚相的定量判别标准。通过检验,其准确率在75%左右,可见该方法基本可行,为沉积相定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9.
地下水污染源反演的Hooke Jeeves吸引扩散粒子群混合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污染物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地下水污染源反演是一类典型的地下水逆问题,该问题可转化为决策变量为污染源位置和强度的最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基于Hooke-Jeeves粒子群混合算法,引入吸引扩散粒子群(ARPSO)算法的粒子群发散算子,保证混合算法的种群多样性,并提出HJ-ARPSO混合算法,再结合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MT3DMS反演地下水污染源的位置和强度信息。在已知污染源位置和未知污染源位置两种情形下,分别利用HJ-ARPSO算法、HJ-PSO算法和GA算法进行地下水污染源反演。在两种情形下,HJ-ARPSO算法均具有较高的寻优成功率(分别对应为100%和90%);与之相比,未引入粒子群发散算子的HJ-PSO算法在未知污染源位置情形下其寻优成功率迅速降为60%;GA算法寻优效率则最低。算例结果表明,HJ-ARPSO算法是一种有效的地下水污染源反演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980.
早中新世东沙隆起带上发育了大规模的流花碳酸盐台地,上覆巨厚未固结-弱固结泥岩。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利用相干体及可视化等方法,在台地上发现了由溶蚀垮塌作用形成的数量众多的椭圆形的灰岩坑。灰岩坑直径一般为200~700 m,最大超过900 m,深度10~90 m;灰岩坑在地震反射上表现为碳酸盐岩顶部垮塌,并导致上覆泥岩地层塌陷;灰岩坑一般沿NWW向断层分布,这些NWW向断层切割中新世碳酸盐岩和上覆海相泥岩地层,绝大多数终止于T10的不整合面。综合分析东沙海区构造和沉积过程认为:发生在晚中新世末期的东沙运动形成了NWW向张扭性断层,为酸性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和物质交换场所;东沙运动伴生的基底岩浆活动可能产生了酸性热液流体;东沙运动末期发生强烈的构造抬升和大规模海底暴露,造成地表水沿断层注入,加快了碳酸盐岩的溶蚀速率。在台地底部珠海组砂岩层的高压流体、地表水和岩浆活动可能产生的酸性热液流体的共同溶蚀作用下,碳酸盐岩地层内部产生溶洞,并且越来越大,最终顶部无法承载上覆巨厚泥岩而发生垮塌,形成灰岩坑。流花碳酸盐台地灰岩坑的形成不是简单的暴露溶蚀,而是构造活动影响下深埋藏溶蚀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