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240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电气石具有自发电极属性,对改变水团的缔合度具有一定作用。笔者研究了朝鲜多个地区电气石的成分、结构和理化性能,并以其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不同类型的电气石陶瓷,同时研发了一种间接测量水团缔合度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水溶液的电容和介电损耗值来间接评价水团缔合度,可以反映水团缔合度的相对大小。研究表明,以高钙电气石为原料、适当添加活性剂并经700℃烧结工艺制备的电气石陶瓷,对降低水团缔合度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2.
滩间山金矿区斜长花岗斑岩出露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是区内出露较大的斑岩体。利用LA-MC-ICPMS锆石定年方法,测得斜长花岗斑岩锆石的年龄为2 416~336Ma,可分为3组:2 416~2 365,1 797~1 602,358~336Ma。对锆石矿物成因研究表明,第一组和第二组年龄为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反映其源岩有前寒武纪变质岩或同期岩浆岩的物质;第三组为斜长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为华力西中期斜长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岩石,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结合锆石的年龄测定数据,认为斜长花岗斑岩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点,华力西中期是本区金矿形成的一个重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93.
为了深入研究硬岩型铀矿化(点、带)的地球物理特征,在桃山、红山子地区开展了综合物探测量.结果表明,在△T磁异常平面等值线图中,铀矿床(点、带)一般位于强弱磁异常过渡地带偏弱磁异常一侧,电阻率断面图中多位于高低阻梯度变化带或中低阻区,电阻率平面图中多位于中低阻过渡带偏低阻一侧.该硬岩型铀矿化地球物理特征为寻找该类铀矿有利地段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4.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土壤水分动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土钻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典型自然沙垄剖面土壤含水量进行长期监测.采取多重比较(LSD)、典型相关分析(MANOVA)、并在国内第一次采用季节交乘趋势等统计方法,对土壤水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时间变化规律分为补给期、失水期和冻结滞水期.土壤含水量均值为补给期>冻结滞水期>失水期,变异系数为补给期>冻结滞水期>失水期;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化规律表现为:阴阳坡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F=0.002 9).垄间分别与坡中、垄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垂直变化分为活跃层、过渡层和稳定层,活跃层与其他土层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含水量均值为阴坡>阳坡,垄顶>垄间>坡中.活跃层>过渡层和稳定层;变异系数为阴坡>阳坡,垄间>坡中>垄顶,活跃层>过渡层>稳定层;降雨量和温度是影响研究区土壤水分时间分布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同时也是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决定性影响因子,与土壤含水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F=0.02).  相似文献   
95.
地震动差动作用下大跨度空间网壳结构的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00m跨度的双层柱面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程分析法,分别进行了结构在单向和三向地震行波输入作用下的反应分析,并针对多种视波速情况进行了研究,考查了地震动不同输入情况下结构杆件内力的分布特点,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大跨网壳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考虑行波效应会使结构部分构件内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多维地震作用比单维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杆件内力大。由此得出结论:对于大跨度空间网壳结构,应该进行多维非一致输入下的地震反应分析;为保证抗震安全,应对可能出现的地面视波速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96.
辽宁红透山铜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透山铜锌矿床赋存于辽北太古宙绿岩红透山岩组,为极具工业意义的大型矿床.通过对矿石H、O、S、Pb同位素特征的分析,结合矿床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及围岩蚀变等宏观特征,认为红透山铜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古宙晚期火山-沉积岩系,成矿流体来源于变质水和大气降水,成矿热力来源于变质作用,从而认为红透山铜锌矿床属“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97.
恢复近百年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的试验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高空环流与地面温度、海平面气压等气象要素有密切联系,而较为完整的北半球地面温度及地面气压都可追溯到上世纪后期。根据观测的地面温度和气压资料利用逐步回归的多元统计方法,恢复1873年以来的北半球冬季和夏季500hPa高度场,并用1951 ̄1957年的独立资料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恢复方案是可行的。恢复的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98.
下吉宝沟金矿的发现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吉宝沟金矿产在二长岩中,它的形成与二长岩关系密切,二长岩既是容矿岩又是含矿岩.下吉宝沟二长岩是高碱度的偏碱性同熔型岩体,其硫同位素和稀土元素表明有一定的壳源物质混入,是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二长岩岩体中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裂隙控制了矿体的产状.下吉宝沟金矿形成于晚侏罗世,主要与黄铁矿化和毒砂化有关,硅化微弱,金矿化产生于二长岩成岩后期,成矿物质可能来自深部.  相似文献   
99.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两个大旋回,和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三大期次.早期火山岩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北缘(侧);中期火山活动强烈,并逐渐向北东方向迁移,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产物;晚期火山活动较弱,逐渐向东迁移,是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单一体制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0.
对9711号台风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东南低空急流和高层的西风急流与台风的相互作用,高层辐散区与低层辐合区同时北抬和重叠,是造成山东地区附近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暴雨区主要位于台风移动前方的右侧。台风的移向与副高的位置及强弱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