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110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咸海地处中亚,气候和人类的双重影响下湖面急剧萎缩引发区域生态危机,定量解析其水量平衡互动关系及影响因素对咸海地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有重要意义.基于1990—2019年密集时序Landsat影像、T/P卫星、Jason1/2测高卫星及咸海数字测深模型(DBM),提取近30年咸海面积、水位变化信息,重建咸海水位-面积-库容曲线,探明咸海水量变化特征;建立水量平衡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水量平衡要素变化及时空差异,探讨其互动关系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19年间,咸海水量减少了2271.6×108 m3(约75.15%),年平均变化率达-78.3×108 m3/a;南咸海水量变化趋势与咸海整体基本一致,北咸海除1999年出现了极小值外,其余年份水量变化趋势均呈波动上升状态,至2019年水位已恢复至1984年水平.(2)1990s以来,南、北咸海水量平衡结构变化时空差异显著,阿姆河入湖径流量呈波动减少趋势,随着咸海持续退缩水体蒸发不断减小,区域水量支出收入比由1990年的2.46降低到2015年的0.87;近年来丰水年份南咸海地下水可由亏损转化为盈余状态,水域变化进入相对平缓的状态.北咸海入湖径流量波动增加,蒸散发随水域面积增加而增加,1990s初以来水量收入超过水量支出,区域地下水盈余,湖泊水位不断抬升.(3)湖区尺度上,入湖径流量和水域蒸发量是咸海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流域尺度上,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咸海入湖水量,南咸海入湖水量与阿姆河上游来水、流域耕地面积显著相关,而北咸海入湖水量主要与锡尔河上游来水相关.  相似文献   
82.
白云岩化流体性质与成岩作用是近年来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的热点,研究白云岩的成因有利于进一步认识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机制并为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依据。通过岩石学、矿物学(X射线衍射)、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方法,系统研究湖北秭归地区灯影组不同类型白云岩的成因,并分析了可能的白云岩化模式。样品的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秭归地区白云岩未受到陆源碎屑物质的影响,形成于气候干旱、海水咸度较大且氧化的沉积环境中;Sr含量特征显示白云岩发生了较为彻底的白云岩化,其成岩环境为温度较高的埋藏环境,成岩过程中未受到淋滤作用的影响;秭归地区白云岩化流体主要来源于海水。结合蒸发白云岩(萨布哈)及埋藏白云岩化模式解释了秭归地区泥微晶白云岩及晶粒白云岩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3.
基于1985、2000、2017年3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模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方法,对松嫩平原东部30年间土地利用转型时空变化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5~2015年,松嫩平原东部地区土地利用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分布界线清晰.土地利用强度持续增加,前期增加较快,后期趋缓.土地利用转型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用地持续增加,生态用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小幅增加,前期变化剧烈,后期趋缓.土地利用转型方向较为稳定.重心转移轨迹变化较大,其中变化最大的是1985~2000年,水域的转移轨迹向西北方向偏移76.34 km.松嫩平原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1985年的0.395持续下降至2017年的0.361,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2017年空间分布以中质量区和中低质量区为主,农业生产用地与草地、未利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变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营养盐对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生长及氮磷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于1995年5月1996年3月通过一次培养实验,研究了培养介质中营养盐含量变化对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生长速率和藻体氮、磷含量的影响。根据Monod方程,磷酸盐影响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生长速率的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54μmol/L和0.50μmol/L;硝酸盐影响两种藻生长速率的半饱和常数分别为4.0μmol/L和14.6μmol/L,相比之下新月菱形藻更容易受到氮不足的限制。将Monod方程扩展得到营养限制复合模式,限制程度可用限制作用系数定量化表示,代表氮或磷。培养介质中营养盐浓度是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决定因素,其N/P比值则反映NO_3-N和PO_4-P何者起主要限制作用。藻体氮、磷含量随和有明显变化。当<0.80时较低,磷含量因贮存而明显升高;当<0.80时藻体磷含量下降,氮含量略有增加。藻体氮含量或>0.80时基本上为非限制状态。  相似文献   
85.
在研究智能终端软硬件特点以及虚拟参考站网络传输协议(NTRIP协议)的基础上,利用基于WindowsMobile5.0嵌入式平台的WinInetAPI,设计了一款智能的NTRIP终端,从而实现了差分数据接收等功能。实测结果表明:该终端组成灵活、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可快捷地实现VRSRTK定位功能。  相似文献   
86.
In view of the SSTA study mostly confined to summer, this work tries to take another look from the point of winter. Using a two-layer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IAP-GCM Ⅱ)developed at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transmission paths of the 500-hPa response field of temperature in association with monthly winter anomalies of SST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esponse field splits into two branches in transmission when the anomaly is positive-one travels counterclockwise to the north arriving in the Qinghai-Xizang (Tibetan) Plateau via southeastern China after leaving the sea and the other goes southwards; the transmission becomes clockwise when anomaly turns negative so that it starts from the sea and passes the Bay of Thailand before, as in the case of positive anomaly, reaching the plateau. Our work has shown that the South China Sea SST is essential for the prediction of short-term climate in southeast China.  相似文献   
87.
感耦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商代原始瓷中的稀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混合酸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普法测定了商代古陶瓷中稀土元素,采用In内标补偿测定信号所受的影响,同时讨论了干扰因素及其校正方法。方法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其分析结果与标准植吻合;经10次重复测定同一样品,方法的精密度RSD在1.6%~7.3%。该方法已用于不同地区的商瓷样品中稀土的测定,并对古瓷的地球化学特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
塔里木盆地西部浮尘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分析了1961—2003年塔里木盆地西部11个气象观测站的浮尘天气现象资料,给出了近43 a来塔里木盆地西部浮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气候变化与浮尘的关系。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西部浮尘发生频率相当高,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率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年浮尘日数除了莎车在波动中缓慢增加外,其他各站均在波动中逐渐减少;浮尘与大风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与年降水量和春季降水量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9.
沙粒启动机制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赵建华  张强  袁铁  隆霄 《中国沙漠》2005,25(6):853-862
从理论上对沙粒的初始启动与垂直抬升作了理论分析。结果指出,沙粒脱离地面的位置顺序是沙平面上凸拐点处、斜面上外突较大的地方、极大值点、水平面、极小值点以及凹槽的拐点处;提出了沙丘的平化运动、缩移运动与持相运动;气动力起沙的条件是:小粒径沙粒、大风、涡度场(与水平风同符号)、不稳定(层结不稳定与切变不稳定)以及粘性流;冲击起沙的条件是:大粒径沙粒、小风、涡度场(宜与水平风反符号)、稳定大气以及湍流;最后提出了沙尘暴启动的交替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90.
海洋沉积物中有机质早期成岩矿化路径及其相对贡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陆架边缘海沉积物是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器,海洋中90%以上的有机质沉积于此并在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矿化.其矿化路径包括有氧呼吸、反硝化、锰氧化物还原、铁氧化物还原、SO4(-2)还原和CO2还原,并按生成自由能减少的顺序依次发生,构成理想的氧化还原序列.定量研究有机碳矿化路径及其对有机质矿化的相对贡献对揭示能量分配和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