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9篇
  免费   2295篇
  国内免费   3117篇
测绘学   929篇
大气科学   2595篇
地球物理   3159篇
地质学   6372篇
海洋学   1721篇
天文学   731篇
综合类   1242篇
自然地理   138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531篇
  2021年   605篇
  2020年   490篇
  2019年   619篇
  2018年   660篇
  2017年   607篇
  2016年   732篇
  2015年   614篇
  2014年   754篇
  2013年   749篇
  2012年   719篇
  2011年   709篇
  2010年   794篇
  2009年   689篇
  2008年   671篇
  2007年   607篇
  2006年   494篇
  2005年   473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453篇
  2000年   420篇
  1999年   603篇
  1998年   503篇
  1997年   461篇
  1996年   470篇
  1995年   385篇
  1994年   329篇
  1993年   318篇
  1992年   270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5篇
  1958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is study presents a novel preparedness assessment method for assessing hazard mitig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lanning of hillslope communities. A professional questionnaire was utilized to weight each indicator. Communities in Hsinchu, Taichung and Nantou counties with debris flow hazards were taken as study samples. Debris flow risk and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for each community were determined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ology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us, a novel risk assessment method for evaluating disaster resilience capacity of hillslope communities was established. This method was then applied to assess casualties caused by Typhoon Herb in 1996 and Typhoon Mindulle in 2004. Additionally, the analytical results generated by this assessment method were discussed with the aim of developing referenc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risk analysis,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reducing future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相似文献   
52.
向武  Chris Freeman 《地球化学》2008,37(2):157-164
利用高精度多梯度热培养系统,对英国威尔士地区两类典型的北方泥炭沼泽中酚类物质和溶解有机碳释放的热敏感性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雨养泥炭沼泽(Bog)酚类物质释放的热敏感性Q10(总酚)月变化为0.92~1.57,而矿养泥炭沼泽(Fen)的月变化范围为0.93~1.30.酚类释放的热敏感性与土壤温度大致呈正相关关系.此外,土壤温度与溶解有机碳释放的热敏感性Q10(DOC)也呈正相关关系.总体上,雨养泥炭沼泽的热敏感性比矿养泥炭沼泽略高.除温度外,水文条件和植被等多种环境因子对酚类物质和溶解有机碳释放的热敏感性也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酚碳热敏感性比值Q10o(总酚)/Q10(DOC)相对稳定,土壤温度的变化对其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53.
Comparing satellite data derived map products are affected by differences in data characteristics, image acquisition dates,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classification schemes used for assigning pixels to a thematic class. By comparing two forest maps generated from Landsat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 (ETM+) and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AVHRR) images acquired on the same day, and processed using identical classification scheme and methods these differences were minimized. The ETM+ derived map had higher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values and more precise area estimates than the AVHRR derived map. In the ETM+ derived map, 87 of the 599 verification data were misclassified, whereas in the AVHRR derived map, 155 of the 469 verification data were misclassified. Detailed error analyses by land cover class revealed that a land use based definition of forest accounted for 74% (64 out of 87) and 57% (89 out of 155) of the classification errors in ETM+ and AVHRR derived map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54.
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吐木休克断裂带是中央隆起(前身是晋宁期碰撞造山带)的次级单元巴楚断隆与北部坳陷的次级单元阿瓦提凹陷之间的分界。本文以大量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证据,证明它是一条内部结构复杂且切穿地壳的深断裂。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恢复了断裂发育史,指出它经历过三期重大的冲断活动,分别发生在加里东期、海西期和新近纪。新近纪的冲断与巴楚断隆的南界断裂带有相同的构造样式,可分为两幕:中新世的冲断受制于南天山前陆冲断带的向南扩展,更新世的冲断主要受制于西昆仑前陆冲断带的向北扩展。吐木休克断裂带的东西走向段和北西走向段的构造特征尚有若干差异,前者在加里东期活动较强,反映了构造的继承性;北西走向段则是加里东期出现的新生构造,在海西期进一步发展,更新世时因被卷入西昆仑的前陆冲断作用,表现出强烈而复杂的变形。  相似文献   
55.
塔里木西部地区古生代断裂活动的方式和机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及其与塔中地区的对比,本文探讨了塔里木西部地区古生代断裂活动的方式和机制。玛东断裂带是一条宽阔的北东向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前展式向东南扩展,冲断作用发生在奥陶纪末。巴东断裂(吐土休克Ⅱ号断裂)为北西向基底卷入型冲断带,奥陶纪末和中二叠世末发生冲断。巴西断裂和塔参2井南断裂是海西期的正断层。塔里木古板块古生代的发育受邻侧的造山带演化制约,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奥陶纪末的冲断是继承基底构造发育的。塔中地区的近北西向断裂是晚寒武世的新生断裂,加里东运动可分为两幕:奥陶纪末的冲断(艾比湖运动)和晚志留-中泥盆世的冲断-走滑,后者向西明显减弱。塔里木西部的部分北西向断裂(如康西断裂)可归入塔中北西向断裂系。北东向的玛东断裂带是其西的向北(东)冲断的吐木休克断裂带与其东的向南偏东冲断的塔中8-1井——塔中5井断裂带之间的调节断层。  相似文献   
56.
辽东湾凝析气田超压成因及侧向传递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辽东湾西部低凸起北端的JZ20-2超压凝析气田,离供烃中心较远,压力系数却达到1.56~1.7,这在我国东部裂谷盆地比较少见。经过综合分析,作者认为JZ20-2凝析气田异常高压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特殊地质背景紧密相关,辽中凹陷沙河街组三段超压凝析油气沿不整合面、砂体输导通道向辽东湾西部低凸起的运移、充注和能量的侧向传递是JZ20-2凝析气田异常高压形成的根本原因,而上覆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巨厚的强超压泥岩封盖和辽西3号边界断层侧向遮挡共同构成的优越封闭环境是超压保存的必要条件。本文分析了该气田超压特征及其远距离超压侧向传递的成因机制,不仅有助于揭示辽东湾西部低凸起超压流体运移聚集的规律和成藏作用,而且可能提供了一个超压远距离侧向传递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57.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自北向南可分为基底冲断带、箱状背斜带、梳状背斜带和挠曲褶皱带,东西方向上可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本文分段叙述了各变形带的变形特征,指出东段箱状背斜带不发育,秋里塔格山脉(构造带)东延未进入东段,因而总体看自西向东变形强度减弱,地形上趋于夷平。该冲断带的形成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冲断活动,分别发生在中新世和早(-中)更新世;相应地,该带可分为南、北两个"盆""山"亚系统,两者在地层记录、变形期次和变形机制上尚有若干差异。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发育,除了受南天山的冲断和向南扩展引起的近南北向挤压应力场控制外,还受到基底断裂在新生代的活化和膏盐层底辟的制约,前者以近北西向的构造变换带及其共轭发育的近北东向断层最为重要,后者既控制了秋里塔格山脉的形成(主要受垂直的挤压应力场作用),也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东西方向的变形分段中起了重要作用。文章还讨论了变形与地貌发育的关系和在油气勘探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尚家—太平川地区构造演化、烃源岩特征、沉积特征、储盖组合、油水关系及油藏类型和油气成藏特征的分析,研究了本区的石油地质条件,认为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排烃能力,分流河道砂体为油气聚集提供较好的沉积环境,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研究区没有统一油水界面,尚家地区以岩性—构造油藏为主,太平川地区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区内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油气成藏受有效性圈闭、优势运移通道、过剩压力、储集条件和构造诱导作用控制。据上述认识确定了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并已在指导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
流域水文模型参数识别的现代优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文参数优化是水文模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针对水循环过程模拟中的流域水文模型参数识别的复杂优化问题,回顾了水文模型优化算法的发展历程,对国内外水文模型参数识别算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SCE-UA、粒子群算法等常用算法的参数设定及一般流程,并对编码遗传算法、单纯形混合加速遗传算法和运用融合技术的几种遗传算法以及其它几种常用算法在新安江模型中的优化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混合加速遗传算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系统研究现代优化算法与传统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建立各种优化算法的融合技术和法则可能是进一步提高参数优化算法性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60.
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堆载预压加固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向荣  李振  王金昌 《岩土力学》2008,29(4):881-886
介绍了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试验区软基堆载预压大型现场试验结果,根据现场试验测得的数据,分析了软土地基堆载预压下沉降变化规律、分层沉降变化规律、深层土体位移变化规律、超静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了根据应力和应变分析得到的地基固结性状,其中通过应变分析得到适用于储备基地的沉降经验系数m。结果表明,打设塑料排水板结合堆载预压处理软弱地基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