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000年和2006年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配合其它非遥感数据,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反映景观空间结构和景观异质性的指数,对大连地区湿地的整体景观格局和类型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6年间,大连湿地面积减少了97.62 km2;整体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增加;各类景观格局时间序列上也存在明显差异性变化.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 反映了移山填海工业园区的扩大及养殖业的大力发展等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的深刻影响.人为活动已成为大连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2.
一次诱发山地灾害突发性暴雨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慕建利  杜继稳  张弘  侯建忠  赵奎锋 《气象》2005,31(12):36-40
应用MM5V3.5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对2003年7月14~15日发生在陕西省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暖湿气流和新疆冷空气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充沛的水汽输送、能量的积聚和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700hPa低涡、切变线是暴雨形成的触发机制.模拟结果表明:涡度场和散度场及垂直上升运动互耦;特强辐合辐散柱的出现早于强涡度柱,而深厚的强气旋性涡柱则几乎与暴雨最强盛时期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原东侧一次局地特大暴雨的MCSs分析发现:该区域的MCSs散度垂直分布存在一种特殊结构,即从对流层低层到高层散度分布呈现辐合-辐散的“双重结构”。其中对流层中、高层第2个辐合区是暴雨时高原西南气流直接导致的,它对MCSs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高原东侧MCSs虽然数量少,但其结构复杂、突发性强等特征也易引发严重灾害。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一个不常见的、明显的过渡带(TZ)各向异性的实例,证据来自于许多比垂直偏振剪切波(SV)早到3S的水平偏振剪切波(SH)。各向异性区与远离活动俯冲带及已知的纵、横波速度横向非均匀体边界的深震相关。我们把这一各向异性区解释为与岩石层残骸中的巨大岩石异常体有关的强组构,这个巨大的岩石异常体悬浮并滞留于过渡带中。冷板块的快速俯冲非常适合于这种组构的形成,因此板块穿透到下地幔并不能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5.
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在烃源岩评价、盆地热演化史研究等油气资源勘探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扬子地区上二叠统暗色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成熟度高等特点,是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潜力层位之一,也是检验红外光谱技术在油气资源勘探领域应用潜力的良好场地。本次研究以扬子地区JY1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二叠统龙潭组和大隆组暗色页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QEMSCAN矿物定量分析技术对红外反射光谱的分析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对石英、碳酸盐、高岭石3种矿物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精度,相关系数R2均达到0.88以上,其中碳酸盐和高岭石的检出限分别可以达到3%和4%。大隆组页岩伊利石的结晶度主要位于0.3~0.5之间,而龙潭组页岩伊利石的结晶度主要位于0.6~2.6之间,反映龙潭组页岩具有更高的热成熟度演化,这与随着地温梯度增加,蒙脱石经过伊蒙混层矿物逐渐向伊利石发生转变的程度趋于增加规律一致。大隆组页岩光谱反射率平均值为0.13,而龙潭组页岩光谱反射率平均值为0.12,反映大隆组和龙潭组页岩整体具有相似的有机质丰度,龙潭组的有机质丰度略微高于大隆组。光谱平...  相似文献   
6.
陕南秦巴山区是目前国内魔芋种植的集中区域,魔芋产品的开发研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利用1981—2010年汉中市11县(区)气象观测站气候资料,选取影响魔芋生长的显著气象因子作为指标,采用多元回归法建立区划因子模型,进行了以乡镇为单位的种植区划,并进行了分区论述,为汉中大面积推广魔芋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研究WOFOST模型在河南省冬麦区的适用性,以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1—2014年冬小麦观测资料、历史气象资料和土壤资料为依据,对WOFOST模型进行逐站调参和验证,分别建立了30个站的冬小麦模型参数。其中1991—2010年为模型调参年份,2011—2014年为模型验证年份。各站开花期和成熟期调参模拟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分别小于5%和3%,验证误差分别为3.7%和2.9%。除潢川和固始外,模型对其余各站产量模拟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全省各站均小于20.0%,验证误差全省平均为15.2%,大部分站点观测值和模拟值相关系数r通过了显著检验。利用调参后的模型模拟2011—2014年冬小麦生长动态变化可知,模拟地上部总干物重与实测单株干物重、模拟LAI与单株叶面积有较一致的变化趋势,拟合度较高。因此,WOFOST模型对河南省冬小麦主要发育阶段、产量及干物质积累模拟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一、区域地质概况及矿区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质概况老柞山金矿位于吉黑褶皱系佳木斯隆起的中部,次一级构造单元为桦川复向斜南东翼,北西及西侧受依兰-伊通深大断裂控制,南东受敦化-密山深大断裂控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结合河南省地质信息连续采集运行系统的具体建设,探讨了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建站涉及的几个关键技术和重要环节,可为其他城市建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佳木斯隆起带乌拉嘎断裂西缘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质特征 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以前寒武纪变质岩及自垩系地层为主,古生界地层极少。区内已知金林林场金矿化区及腰乌拉嘎金矿点都赋存在古元古界东风山群红林组混合岩地层中,部分混合岩为含金石英脉围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