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339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外北山碱长花岗岩主要由条纹长石、更钠长石、石英和少量铁质黑云母组成,发育晶洞构造,晶洞由石英晶簇、钾长石充填。在岩石化学上,岩石富SiO2、K2O、FeO、F,贫Al_2O_3、MgO、CaO、P_2O_5;稀土元素组成上,富集REE(ΣREE变化范围为107.4×10~(-6)~330.71×10~(-6)),轻稀土分馏程度明显强于重稀土分馏,Eu负异常明显,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现"W"型四分组效应;微量元素上,富Rb、Th、Cs、U、Nb,贫Sr、Ba、P、Eu和Ti,显示出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特征。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表明,该岩体形成时代为96.2±0.8Ma。与东南沿海其它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体相比,外北山碱长花岗岩具有明显偏高的Nb/Ta和较低的Y/Nb比值,属A1型花岗岩。综合分析表明,晚白垩世早期东南沿海岩石圈强烈伸展及多组断裂活化,引发铁镁质下地壳在高温低压贫水的条件下部分熔融产生花岗质岩浆,并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受到富F流体的交代作用,形成外北山富Nb的铝质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42.
利用ICESat激光测高卫星数据获取2003-10~2008-03北冰洋秋季与冬季海冰出水高度,结果与国外相关研究基本一致。出水高度数据的拟合结果表明,北极海冰出水高度以每年约2.3 cm的速度递减,该速度比此前的相关研究结果更快。在不同作者利用ICESat数据计算的北极海冰出水高度的对比中,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对引起系统误差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表明,高程滤波的窗口长度、确定海面高的范围以及海面观测值的选取方式都会使出水高度的计算产生cm级的误差。  相似文献   
143.
【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生态脆弱性日益严峻,生态脆弱性评价已成为了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鄂伦春地区从20世纪产业结构从狩猎业转变为农牧业以来,当地生态环境面临脆弱化的风险。本文通过对鄂伦春地区3期生态脆弱性评价,以期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 】以内蒙古鄂伦春地区为研究区,基于SRP模型,选取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和生态敏感性等3种类型14项指标,利用GIS空间主成分分析(SPCA)和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对鄂伦春地区2000、2010、2020年3期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时空演变和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整体为良好—轻度脆弱状态,一般性脆弱区在3年的分布面积大致相当,中度和重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阿里河镇南部、乌鲁布铁镇南部、大杨树镇和古里乡,生态环境总体呈现恶化趋势。(2)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在2000—2010年间生态环境呈向良好发展趋势,在2010—2020年间生态环境遭受较大破坏,生态脆弱性明显增加,2020年首次出现重度生态脆弱区面积达1...  相似文献   
144.
中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This review summarizes main research findings in soil fauna eco-geography in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The subject areas and main results were overviewed including biodiversity and eco-ge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fauna communities.Studies of ecological distributions of soil fauna and dynamic ranges in space from tropical,subtropical to temperate regions,and in categories from forest,grassland,desert,wetland,farmland to urban ecosystems,the responses and indications of soil fauna to soil environments.Ef...  相似文献   
145.
采用开源的Java编程语言和百度地图搜索技术,基于Internet技术的B/S架构(Browser/Server结构),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台站地震记录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提供震源信息输入、快速定位及地震前后各类业务数据的异常分析和总结,并且形成各类专业图件,结合百度地图直观呈现,最终实现了对地震信息的综合分析管理和电子信息化。  相似文献   
146.
崔强  孟宪乔  杨少春 《岩土力学》2016,37(Z2):195-202
扩径率和入岩深度是影响岩基挖孔基础抗拔承载特性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开展8个不同扩径率、不同入岩深度挖孔基础的现场真型上拔静载试验,从荷载位移变化规律、抗拔承载力和地基岩体破坏模式三方面分析了扩径率与入岩深度对基础抗拔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扩径率对荷载位移曲线初始线性阶段影响显著。采用图解法分别获得代表基础低、中、高3种承载能力的抗拔承载力QL1、QDLI、QL2,分析表明,随着扩径率与入岩深度的增加,基础抗拔承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两种因素对基础承载力影响机制不同,扩径率可明显提高初始弹性阶段的承载力QL1,而入岩深度可明显提高塑性阶段的承载力QDLI和QL2。通过分析地基破坏时地表岩体裂缝的分布特征,得出岩基中上拔岩体的破坏模式与基础结构型式无关,均是从基底开始出现裂缝,沿着一定角度的开口延伸至地面,直至地基发生破坏,并且破坏范围随着入岩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综合考虑基础施工安全性、经济性和机械化程度,建议优先选择加深入岩深度的措施来提高基础抗拔承载力。  相似文献   
147.
In GPS regional network coordinate time series, common mode errors (CME) are widespread. In order to extract CME, a sub-region is divided to get them superimposed and filtered. However, there is no principle to rely on for dividing sub-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CME mentioned above, regarding three station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as centers, we divide the space into nine different spaces within different scales, carrying out the PCA space filtering method, to get the CME in each space scale. After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CME in each space scale, we can get the spatia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in CME, which provides a principle for the dividing sub-regions in the scale field.  相似文献   
148.
基于微型无人机遥感的亚热带林冠物种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微型无人机平台搭载微单相机监测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冠层,发现在低空飞行时(飞行高度100m),仅能识别马尾松、湿地松和大叶相思3 个冠层树种;但在超低空飞行时(高度50 m)的影像分辨率较高,通过提取冠层的轮廓、纹理、结构、颜色等信息,能成功分辨出近20 种冠层物种,甚至可以识别出部分林隙中的林下物种。根据微型无人机遥感,可提取多种亚热带林冠信息,为森林保护或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49.
吉黑地区新生代船底山玄武岩正名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船底山玄武岩于1953年创名。半个多世纪以来, 由于在其创名地一直未获得该火山事件的同位素测年资料以及东北地区存在诸多与船底山玄武岩类似的新生代高位玄武岩, 导致多种相关文献对东北地区古新世-上新世众多不同的火山事件所形成的玄武岩地质体均以“船底山玄武岩”命名, 造成了该名称的使用时间跨度太大, 给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事件序列的研究带来不便。层型剖面顶部玄武岩的测年结果表明, 船底山玄武岩的全岩K-Ar年龄为(28.3 ±2.3) Ma, 结合文献资料承传, 船底山玄武岩可作为一事件地层单元, 即船底山火山事件或广义的理解为晚渐新世沉积期( 31 ~23 Ma) 火山事件所形成的火山岩石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150.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了Mw9.0地震.基于中国云南的舒曼谐振(SR)观测站的磁场观测数据,分析了与该次地震有关的SR疑似异常现象.分析表明,震前3 4天低阶谐振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幅度增强现象,以2011年3月8日(北京时间)这一天的现象最明显,南北向在7:00-10:00和12:00-15:00异常比较明显,而东西向只在12:00-15:00异常相对比较强.根据对2011年3月1-11日及对应每天前后各15天共41天的数据的联合分析,3月8日部分时间段的低阶谐振磁场差明显高于一倍甚至两倍标准差;相比而言,正常的一天内各阶磁场差要明显低于一倍标准差.最后,根据一些日本地震学者提出的SR异常机理,进一步分析了在云南观测站能观测到日本地震异常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永胜观测站可以观测到日本地震引起的一阶到三阶SR异常,与发现的异常主要集中在低阶的现象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