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含碲金矿床中碲的赋存状态研究是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关键。文章采用高分辨率扫描电镜(SEM)结合X射线能谱(EDS)和元素面分布技术(EDS_Mapping),首次对山东省归来庄金矿田的卓家庄金矿床中金属类微细矿物及蚀变围岩进行元素空间分布及丰度分析,定性确定可能存在的矿物种类、形态特征及各矿物间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EDS微区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各含碲矿物进行了精确的成分测定,最终得到矿石中含碲矿物的化学式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卓家庄金矿床中含碲矿物均以浸染状的他形镶嵌分布于主矿物之间,颗粒大小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总体以二十几微米最多,不同粒级的碲化物常相互伴生;含碲矿物种类有单质碲矿、PbTe、FeTe_2、AgAu_2Te_6和Cu_xAg_(1_x)Au_2Te_6,其中后两种矿物为本研究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72.
迟乃杰  于学峰  孙雨沁  马祥县  张伟  张晨西  申颖  李敏  郭广军  徐珺 《地质论评》2023,69(5):2023050001-2023050001
胶东地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与中生代郭家岭期岩浆活动关系紧密,但针对胶东郭家岭期岩浆岩体的成因仍存在不同认识。本文选择焦家金矿带北段与金矿具有时空关系的郭家岭期丛家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岩相学、地球化学、LA- MC- ICP- MS 锆石U- Pb年代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丛家岩体花岗岩的 Na2O/K2O分别为0. 69~1. 23,Na2O+K2O值为7. 29%~9. 58%,A/CNK值为1. 39~1. 51,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丛家岩体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负铕异常(0. 41~0. 68)、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等富集、 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以及高Sr/Y值(81. 59~235. 5)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丛家岩体锆石LA- MC- ICP- MS的U- Pb年龄为126. 1±0. 3 Ma,可以代表丛家岩体结晶年龄;岩体n(87Sr)/n(86Sr) 值为0. 711463,其低于地壳的平均值(0. 7170),高于地幔的平均值(0. 7090),表明其有幔源物质的参与;\[n(87Sr)/n(86Sr)\]i 为0. 711117, Nd (t)的值为-17. 14,亏损地幔模式年龄( TDM2 ) 为3396 Ma。综合分析成因为幔源基性岩浆与下地壳重熔中酸性岩浆发生混合而成,并在上侵过程中受到玲珑期花岗岩的同化混染,是典型幔源物质直接参与混合的壳幔混合成因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73.
山东五莲七宝山地区早白垩世的碱性侵入岩位于火山机构的中央部位,该岩体具有高Ba-Sr含量、高Nb/Ta和Zr/Hf比、低Ti/Eu比等特征,前人的研究指出其起源于岩石圈地幔。然而,该侵入体中的岩性与成分变化所反映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尚未理清。本文对七宝山二长辉长岩和两类辉石二长岩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识别出钠质和钾质两类钾玄质岩石系列。该套碱性中基性侵入岩具有富碱、富轻稀土和富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征,同时具有高的(La/Yb)N和(Gd/Yb)N值。碱性侵入岩中两类单斜辉石和两类斜长石作为再循环晶,记录了不同批次岩浆/熔体的混合,这些矿物组分和全岩成分共同约束了岩浆的起源与演化过程。结合前人的地球化学资料,本文指出七宝山碱性侵入岩的源区是曾受到沉积物交代的富集地幔,源区存在金云母脉体和角闪石脉体。上述脉体连同周围的地幔橄榄岩共同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原生的碱性熔体。七宝山碱性侵入岩显示高的Nb/Ta和Zr/Hf比、低的Ti/Eu比,同时在微量元素蜘蛛图上呈现Ti*和Hf*的负异常,结合高稀土单斜辉石平衡熔体的属性,共同指示了碳酸盐熔体组分对该套碱性侵入岩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钠质系列与钾质系列岩石反映了源区富碱矿物相类型相对贡献量的差异,即钠质为主的碱性岩反映源区角闪石的贡献更大,而钾质为主的碱性岩反映源区金云母的贡献占优势。此外,碱性侵入岩中的钾质系列具有异常高的Rb-Zr-Hf-U含量,很可能反映了源区在部分熔融过程中热液锆石熔解后形成的熔体加入到了钾质岩浆房内。本研究强调了碳酸盐熔体组分对高Nb/Ta碱性中基性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亦强调了热液锆石的熔解加入导致岩浆具有高Zr-Hf-U含量的特征。  相似文献   
74.
鲁西归来庄金矿田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富碲型金矿田之一,也是鲁西地区迄今唯一的特大型金矿田。矿田中各金矿床受铜石潜火山穹隆控制,产出于不同深度、不同地质构造部位、不同的地质体中,矿化类型多样,但它们的形成环境、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特征总体一致:①归来庄金矿田是一个主要由前寒武纪基底岩石和早古生代碳酸盐岩盖层组成、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较为发育的内生中低温热液金矿集区;②燕甘断裂是郯庐断裂带派生构造,控制着区内地层、岩浆岩、次级构造及金矿床/点的展布;燕甘断裂的次级断裂、潜火山穹隆的放射状、环状构造是矿液运移和沉淀聚集的良好场所;③金矿化以隐爆角砾岩型、镁质碳酸盐岩微细浸染型、斑岩型、矽卡岩叠加型及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矿石普遍发育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网脉状、团块状和块状构造,反映其形成于岩浆期后热液环境;④具有碲与金超常富集共存的显著特征,金属矿物除常见的自然金、银金矿外,另有含碲矿物碲铜金矿、碲金银矿、碲银矿、碲金矿等;⑤早侏罗世中偏碱性岩浆侵位初步启动了该区的金成矿过程,为早白垩世的中碱性岩浆活动提供了母岩和成矿物质来源,早白垩世可能是鲁西归来庄金矿田的主要成矿时期;⑥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低盐度特征,同位素特征具有多来源性,以岩浆水和大气降水为主,并有少量变质水的参与;⑦在成矿热液中可能是Au与Te、S结合生成可搬运的配合物进行运移;成矿热液中有较高的碲逸度,在中低温条件下碲易置换硫而进入硫化物晶格,在高碲逸度的条件下碲则易与Au、Ag、Pb等元素形成碲化物而参与成矿。这种区域上成矿特征表现出的一致性,表明鲁西归来庄地区中生代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统一的地质事件,可划归为一个统一的潜火山中—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大荔人遗址地层地貌的观察与实测,发现洛河大荔人遗址段的地层主要由3套陆相沉积物组成:底部的新近纪和早更新世湖相堆积,中部中更新世的河相堆积以及上部中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在洛河大荔人遗址段可以误别出四级阶地,从河流地貌特点和各级阶地的地层特征看,该阶地皆为其座型阶地。运用古土壤断代法和区域河流阶段地发生对比法得出洛河在该地区演化的时间序列:0.9-0.72MaB.P.,0.50-0.40MaB.P.,0.10MaB.P.,0.01MaB.P.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地貌演化模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6.
鲁西下寒武统层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寒武统层状金矿是鲁西地区继归来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以后,近年来所发现的又一新类型金矿.该类金矿赋存于寒武纪朱砂洞组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中.矿体产出层位稳定,矿石类型单一,矿化连续,具有广阔找矿前景和较大的资源潜力.矿床形成与中偏碱性次火山杂岩及其次火山热液作用密切相关,表现为“二长斑岩—断裂裂隙—碳酸盐岩层”三位一体的控矿机制.该类金矿最早在磨坊沟被发现和评价,因此,笔者将其称为“磨坊沟式”金矿.  相似文献   
77.
山东省宋家沟金矿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产于莱阳群林寺山组断裂破碎带中.牟—即断裂带为切割莱阳群的断裂,对金矿起控制作用.早白垩纪晚期的火山—岩浆活动为深部含金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并在其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成矿.稀土元素特征和氧、硫同位素特征亦说明宋家沟金矿的物质来源以深源为主(幔源及下地壳中的金),是早白垩世晚期的火山—岩浆活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8.
胶东被视为全球惟一一个晚于赋矿围岩几十亿年而发生巨量金聚积的矿集区,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黄金基地,已发现金矿床150余处,累计探明黄金资源储量超过4500t。金矿床沿区域上NE-NNE向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产出,具有NE呈带、EW呈行的分布特征,形成招莱、蓬栖、牟乳和盆缘4条金矿带。控矿断裂带经历了从挤压、经剪压和剪张、到伸展的构造体制转换,其中成矿前为挤压-剪压构造体制,成矿后为伸展构造体制,而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NNW-SSE向主构造应力场引起的韧-脆性形变,形成于剪压-剪张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区域控矿断裂带具有拆离断层特征,且在成矿期与上、下盘的构造-建造组合具有变质核杂岩典型的3层组成结构,其中受控于拆离断层脆-韧性变形的玲珑变质核杂岩东缘金矿床的金矿化年龄略早于受控于脆性构造变形的区域大规模金成矿作用,表明至少存在两次连续却明显不同的金成矿事件,其形成于陆内伸展拆离向汇聚挤压构造体制转换背景。成矿前、后,区域主构造应力场基本均一,反映了区域均匀应变特征;而成矿期NE-NNE向断裂带叠加于再活化的近EW向基底构造之上,触发区域控矿的NNE向断裂带往NE方向偏转了约20°~30°,引起构造主应力偏离区域等效应力10°~20°,导致局部非均匀应变和围岩渗透率的增大,从而有利于巨型金矿床(区)的形成与就位。压剪构造体制下断层产状相对平缓的部位呈拉张状态,导致断裂带下盘形成厚且宽的含赤铁矿钾化蚀变带,其化学和流变学特征有利于随后金成矿作用的发生,是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NE向控矿断层倾角相对较缓的可能原因;而由断块旋转变形导致的近平行S-N向高角度断裂带间先存构造薄弱带的再活化和液压致裂作用是导致石英脉型金矿床形成与就位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9.
鲁西归来庄金矿田碲金元素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归来庄金矿田是中国重要的富碲型金矿田之一,金矿体产于燕山早期中-碱性次火山杂岩中,以富含碲化合物为特征,由于其碲金成矿机理尚不明确,而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以归来庄金矿田代表性矿石为研究对象,探索成矿过程中的碲金元素地球化学过程。通过二次飞行时间离子探针、电子探针及矿石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试图揭示成矿过程中碲元素参与成矿的主要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认为,Te在中、低温条件下易置换S,而使Te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分散于硫化物晶格中,在高碲逸度的条件下,Te易与Au、Ag、Cu、Pb等元素形成碲化物而参与成矿,这是碲元素参与成矿的主要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80.
山东胶东金矿成矿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胶东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各种致矿地质-构造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耦合、金矿床点时空结构、内在成生联系及时空配置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厘定了胶东金矿的概念、特征及主要表现形式,并对其进行了阐述,系统地提出了胶东地区金矿成矿的理论体系,即独具特色的四位一体构造叠置成矿背景、挤压-伸展手风琴式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方式和壳-幔流体多种来源的成矿物质,概括起来就是地质条件、定位方式和物质来源的有机耦合共同构成了胶东地区金矿成矿理论体系,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何在该区形成巨量金矿的原因,是对胶东地区金矿理论研究的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