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实现网上银行产品新功能、提供便捷优质的用户体验,是网上银行产品设计与开发中的热点问题。针对一种基于jQuery企业网上银行中的账户日程模块进行了实例设计。该模块为用户提供了在日历中显示转账信息、快速添加转账、查看每日余额等功能。其界面设计采用了OPOA(One Page One Application)理念,用户从浏览器端发送Ajax请求,根据返回结果局部动态刷新页面。模块设计也考虑了国际化和安全性等关键技术的实现。实践表明,该模块的设计为企业网上银行系统提供了更安全、可靠、高效、友好的日程服务。  相似文献   
72.
何剑锋  陈波  吴康 《极地研究》1999,11(1):28-36
对1992年4月至12月间中山站近岸海冰营养盐状况以及与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了能与海水中的营养盐进行对比,对海冰融化样的营养盐数据进行了同期冰下海水表层盐度的校正。结果显示,海冰中多数层次的硝酸盐浓度低于冰下表层海水的浓度,而磷酸盐和硅酸盐浓度则正好相反,亚硝酸盐浓度在观测期间均高于冰下表层海水的浓度。海冰营养盐浓度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呈现较大的波动,它可以是冰下表层海水的数分之一直至高出一个数量级,除显著的冰底水华期外并不构成冰藻生长的限制因素。海冰营养盐的分布与叶绿素a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3.
本文利用2008年我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的机会,分析了夏季楚科奇海微微型、微型浮游植物和细菌丰度的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它们与楚科奇海水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北冰洋的其它海域相比,楚科奇海的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相对较高(0.03~10.23×103 cells/mL),微微型浮游植物则大致相同(0.01~2.21×103 cells/mL),而浮游细菌丰度明显较高(0.21~9.61×106 cells/mL)。白令海陆架水与海冰融化混合水和阿纳德尔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同,夏季随着太平洋水入流水对楚科奇海的日益影响,其水体本身的群落结构可能被外来群落替代。  相似文献   
74.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时空动态格局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18  
何剑锋  庄大方 《地理研究》2006,25(3):388-396
利用多期遥感影像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近15年来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地区城镇化的空间格局与其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之间以农业景观为主的农田、林地显著减少,城镇迅速扩张,呈集中化趋势。前后五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构成比例不同,后期城市扩展的速度明显减慢。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引起了环境的一系列变化,其扩展方式直接影响到局地气候及区域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75.
极区海域海冰内部有机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极区海域海冰内部有机物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扼要阐述。内容涉及海冰内部溶解态有机物质(DOM)和颗粒态有机物质(POM)的产生、迁移和转化过程;海冰内部冰藻生化组分(糖类、脂类和胞外分泌物);海冰内部有机物质在调节初级生产力和异养生物活性之间的机理研究等,并提出了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6.
极地科学考察标准对规范极地调查、观测、监测等实施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全面梳理现行的与极地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基础上,根据极地科学考察工作的迫切需求,指出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标准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我国极地科学考察标准的统计和分析表明,现行的国家标准有6项,行业标准有10项,仅为海洋标准总数的3.4%,是自然资源标准总数的1.1%,且大多数为基础通用类标准,缺乏极地调查、观测、监测等技术类标准。根据自然资源领域标准体系的构建思路,提出了极地科学考察标准的分类方法,初步构建了极地科学考察标准体系框架,提出了应尽快开展极地科学考察技术标准化建设、优先开展极地考察安全标准制定、探索极地科学考察国际标准研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