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冀东峪耳崖金矿床金属矿物特征及其组合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峪耳崖金矿床是冀东地区重要的金矿床之一.研究峪耳崖金矿床中金属矿物成分的变化及元素赋存状态,对了解矿床的形成机制及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工作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EPMA)对峪耳崖金矿床中的金属矿物进行了研究,并应用氢、氧及硫同位素分析对峪耳崖金矿床的成矿热液来源及硫源进行了探讨.该矿床的载金矿物有石英、黄铁矿、碲铋矿,金矿物为银金矿.其中,黄铁矿的w(S)平均为52.34%,与理论值相比,其普遍亏硫,显示出成矿与热液有关.碲铋矿是本次工作重点研究的载金矿物,与金的产出具关联性.被碲铋矿包裹的银金矿的w(Au)要高于被黄铁矿包裹的银金矿的w(Au).据氢、氧及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认为,峪耳崖金矿床的热液来源主要为岩浆水,硫来自深部岩浆源.结合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碲铋矿和银金矿等的矿物学特征及组合意义推断,峪耳崖金矿床为中-深成中温岩浆热液矿床,并认为其深部找矿可关注Te、Bi富集异常的区段.  相似文献   
82.
基于无人直升机开展应急测绘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缺乏针对无人直升机航摄系统的测绘质量检查体系及量化指标。本文提出基于Z-5无人直升机及配套航摄系统的测绘质量检查体系,包含数字航空摄影成果检查、空三加密成果检查和数字正射影像成果检查,并明确重要指标的量化数据。通过实际飞行验证,结果表明,Z-5无人直升机航摄系统能够满足应急测绘精度要求,其中4项内容可以进一步提高量化指标阈值,满足更为精准的无人机测绘要求。  相似文献   
83.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航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兴安岭地区1∶5万高精度航磁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该区航磁异常特征,依据地物化资料、已知矿(床)点的分布及成矿规律筛选出了一批航磁异常。在最新的高精度航磁图上,已知铁矿异常特征明显,经对比研究及综合查证发现了1处磁铁矿点及多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查证经验,指明了今后采用航磁数据在区内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4.
中国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地面沉降系统防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沿海地区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已成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地面沉降由于区域性和不可逆性,其危害是永久的;并由此将派生一系列相关的地质灾害及环境、社会问题。地势低平、地质环境脆弱的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系统防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对地面沉降进行了系统分析,全面提出了水资源管理和地面沉降系统防治的技术性对策和政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85.
大瑶山—大明山地区位于钦杭结合带西南段,是研究华南大地构造问题的关键部位。对区内寒武纪地层中采集的27件砂岩、泥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测试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样品普遍具有较高的Al2O3/TiO2(11.95~36.26,平均20.81)、低Rb/Cs(13.02~68.27,平均32.21,接近上地壳值)和低Cr/Zr(0.14~1.15,平均0.59)比值。在砂岩-泥岩物源判别函数和Ni-TiO2、Th/Sc-La/Sc、La/Th-Hf图解中,投点特征均显示大瑶山—大明山寒武纪沉积岩的物源以上地壳长英质、石英质岩石为主,含有少量的火成物源及古老再循环沉积物。通过微量元素蛛网图、稀土元素配分图和La-Th-Sc、K2O/Na2O-SiO2等图解判别,再根据大部分样品的δEu值(变化于0.47~0.68,平均0.58);δCe(0.61~1.10,平均0.89);Tb/Yb(0.21~0.41,平均0.34);La/Sc(1.45~7.66,平均3.97);Th/U(3.37~11.18,平均5.80)等特征,及其与不同构造环境参数进行对比,并结合浅水沉积标志、沉积古地理及区域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寒武纪碎屑岩成分主要代表了被动大陆边缘浅海环境物源,早古生代岩石中不存在反映"华南洋"洋壳成分的地球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86.
为了寻求一类著名的非线性波动方程utt-kuxx+pu+qu2+su3=0的新精确解。利用齐次平衡法的思想与改进的G′/G展开法,通过对解的形式的巧妙构造可以将方程约化为一组非线性方程组,借助于数学软件Maple强大的符号计算功能得到了方程包括双曲函数解、三角函数周期解、有理数解在内的3种形式的精确解。同时给出了其中一组情况的数值模拟图。这些解对正确理解方程在自然科学中的物理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锈蚀钢筋混凝土圆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锈蚀程度的钢筋混凝土圆柱进行低周反复试验,研究了不同轴压比下的钢筋锈蚀率对钢筋混凝土圆柱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的影响;给出了试件累积耗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荷载最大值和位移延性系数与钢筋锈蚀率和轴压比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钢筋锈蚀率和轴压比的增大,试件的滞回曲线趋于干瘪,骨架曲线下降段变陡,试件的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减小。  相似文献   
88.
单跨简支梁竖向振动的磁悬浮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的隔振器需要足够的竖向刚度来支撑上部结构,因而不能隔离竖向振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隔振策略,即磁浮式半主动控制方法,并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弹性梁弯曲振动的半主动控制。将均质弹性梁简化为一带集中质量的简支梁,导出了控制系统的运动方程,讨论了系统在平衡点的稳定性,应用推广的Runge-Kutta方法,得到了系统在随机地面输入下的加速度响应。结果表明:杆件的初始悬浮位置是磁浮式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平衡点,且平衡点是L稳定的;磁浮式半主动隔振系统具有类似于软弹簧的性质,与普通的弹性简支梁相比,磁浮式半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振动频率较低,加速度响应明显减小,系统具有良好的竖向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89.
在松辽盆地深层发育的中生代酸性火山岩中首次发现氟碳钙铈矿.氟碳钙铈矿的寄主岩为球粒流纹岩、流纹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其寄主岩分布深度为2 930~3 830m,形成时代为早白孚世晚期.氟碳钙铈矿常与石英、碳酸盐、钠铁闪石、钠长石、绿泥石、绿帘石、粘土矿物等次生矿物共生,并与天然气储层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氟碳钙铈矿是岩浆后期热液和大气降水多阶段、多次作用萃取的产物,这种相互作用是多无体系参与并经历了多阶段演化,氟碳钙铈矿形成于富Ca2+抖和CO23;的流体及还原环境.松辽盆地周边地区广泛发育的中生代火山岩与松辽盆地深层中生代火山岩十分相似,松辽盆地周边地区是否存在一个巨大的氟碳钙铈矿潜在资源,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0.
Coral bleaching has generally been recognized as the main reason for tropical coral reef degradation, but there are few long-term records of coral bleaching events. In this study, trace metals including chromium (Cr), copper (Cu), molybdenum (Mo), manganese (Mn), lead (Pb), tin (Sn), titanium (Ti), vanadium (V), and yttrium (Y), were analyzed in two Porites corals collected from Meiji Reef in the tropical South China Sea (SCS) to assess differences in trace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bleached compared with unbleached coral growth bands. Ti, V, Cr, and Mo generally showed irregular fluctuations in both corals. Bleached layers containe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Mn, Cu, Sn, and Pb. Unbleached layers showed moderate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Mn and Cu only. 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of trace metals in Porites may be attributable to different selectivity on the basis of vital utility or toxicity. Ti, V, Cr, and Mo are discriminated against by both coral polyps and zooxanthellae, but Mn, Cu, Sn, and Pb are accumulated by zooxanthellae and only Mn and Cu are accumulated by polyps as essential elements. The marked increase in Cu, Mn, Pb, and Sn are associated with bleaching processes, including mucus secretion, tissue retraction, and zooxanthellae expulsion and occlusion. Variation in these trace elements within the coral skeleton can be used as potential tracers of short-lived bleaching ev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