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146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东胜—纳林河一带出露的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为一套河湖相沉积(白垩系可能有风成沉积)。在三叠系—侏罗系地层中发育完好的风暴沉积和风暴岩。在东纳林煤矿—德胜西岔路口的109国道两侧长约40 km的三叠系—侏罗系地层中发育风暴沉积,该德胜西剖面连续长度达548 m。这套风暴沉积主要为一套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有少量泥炭沼泽),并以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丘状构造(Hummocky Structures,HS)、洼状构造(Swaley Structures,SS)、丘状交错层理(Hummocky Cross Stratification,HCS)和洼状交错层理(Swaley Cross Stratification,SCS)极为引人注目。初步研究认为,这套风暴沉积和风暴岩主要发育在浅水湖泊中。主要特点:1)凡发育有风暴沉积或风暴岩的地方,地层的成层性极差,地层多呈透镜状、豆荚状或波浪状;2)岩层的接触关系主要为冲刷面,很少正常沉积接触,冲刷面呈不规则波浪状,最大起伏可达2 m;3)丘状和洼状构造具有连续的正弦曲线的完美形态,规模在中大型,波长在数米到近百米,高数十厘米到1~2 m;4)岩性及其组合主要为一套黄褐色砾岩+砂岩+灰色泥岩;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下粗上细;下部块状上部发育层理);在以粗碎屑为主的风暴沉积中砾岩是常见的底部沉积。在纳林煤矿附近有煤层形成的风暴沉积和风暴岩;5)在德胜西岔路口的重要剖面的风暴沉积和风暴岩底部发育了1~3层较厚的砾石层,其中中间一层为厚数十厘米到1~2 m,砾石直径大者可达30~40 cm,大部分具有叠瓦构造,前者可能指示了向湖的风暴回流,后者指示了向岸的冲洗流,揭示了风暴冲洗流非常强劲;6)灰色含砾块状泥岩,砾石呈漂浮状,揭示含砾泥岩是风暴冲洗流形成的类似于泥石流的快速沉积,而非正常天气形成的静水沉积;厚数十厘米的含砾泥岩揭示了当时的沉积速率相当大,也揭示了风暴流极其浑浊,可能几乎接近饱和;7)振荡流占优势,但在某些部位又具有明显的复合流和振荡流特点。8)总体沉积背景是一种宽阔浅水湖泊环境,以原地振荡垂向沉积为主。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侏罗系湖泊风暴沉积是一种新的沉积类型。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有关如此大型的HCS和SCS的相关报道。研究表明,形成这种风暴沉积的水体的最大深度在50 m左右。鄂尔多斯盆地早三叠世—中侏罗世的风暴沉积和风暴岩的长期发育与长期稳定的强烈亚洲季风有关。  相似文献   
92.
主编寄语     
地图与人们认识世界的历程是相伴相生的.据考证,在史前时代,人们就用各种物件,比如石块、贝壳、树枝等记载自己周边的环境和经过的路线,犹如结绳记事一样.今天,世界已知最早的地图实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古巴比伦是与中国、古印度、古埃及齐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巴比伦文化.史实证明,在人类历史上,凡是文化发展最旺盛的时候,也是地图发展处于最巅峰的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地图是文化的孪生兄弟”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93.
利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MM)的微波成像仪(TMI)和星载测雨雷达(PR)资料,选取了2003年出现在西北太平洋亚洲季风区的热带气旋ETAU(T0310),采用间接对数组合方案建立了多频道线性回归算式,对4种不同分辨率(0.1°、0.2°、0.25°、0.5°)进行了TMI反演降水试验。结果表明,间接对数组合法能够较好地表征降水区的范围和强度分布,且反演结果稳定,是由微波亮温资料反演洋面降水的一种较为理想方法。采用0.2°和0.25°分辨率反演降水效果相对较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对降水的宏观特征做出一定的指示。本文结果对于利用卫星微波遥感资料反演降水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
滇西维西-德钦-带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沙江弧盆体系消减与碰撞的确切时间存在较大的争议.运用LA-ICP-MS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方法研究金沙江缝合带周边的花岗岩体.贡卡花岗闪长岩(232Ma)和羊拉花岗闪长岩(229.6Ma)形成于印支期,羊拉二长花岗岩(261Ma)形成于海西-印支期.羊拉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O型埃达克岩,由大洋板片熔融与地幔楔交代(Mg#=55~61.8>40),且上升过程与岩浆房酸性岩浆混合,形成于俯冲消减环境;贡卡花岗闪长岩和羊拉花岗闪长岩可能由类似扬子地块的崇山群玄武质岩石和变质表壳岩部分熔融形成,产于碰撞后环境.金沙江缝合带从中二叠世末期-晚二叠世早期持续俯冲;碰撞阶段可能于晚二叠世末期开始,在中三叠世早期结束.  相似文献   
95.
综合20口井岩心和496口井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对松辽盆地他拉哈-齐家地区姚一段葡萄花油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提出葡萄花油层北、西部为同沉积构造抬升控制的底部缺失的层序地层新格架。研究区最有利相带砂体为窄而细的末梢河道砂、薄层河口坝及席状砂体,而研究区北半部大量宽泛的厚层优质河道砂却不含油,为大面积含水区。研究总结发现,砂体发育与岩性油气藏分布均受控于一挠曲坡折带,坡折带以内为低水位体系域沉积质量中心,砂岩厚薄相间,可形成地层超覆圈闭;坡折带之下为3个层序低水位和水进体系域三角洲前缘砂体叠合区,发育的砂岩较薄且连通性差,是多层位岩性圈闭和上倾尖灭型圈闭发育区;坡折带之上以水进体系域平原相及前缘相的大量厚层河道砂体为主,但因连通性好,油气易散失,不易形成岩性圈闭,而成为大范围的含水区。坡折带"控层""控相""控砂""控藏"的理论在本研究区又一次得到极好的应用与验证。  相似文献   
96.
截至2007年8月20日,安阳市辖区内的464个粘土砖瓦窑厂全部关闭拆除,复耕土地10589亩,并于8月26日在《安阳日报》将464个粘土砖瓦窑厂关闭拆除情况进行了公  相似文献   
97.
截至2007年8月20日,安阳市辖区内的464个粘土砖瓦窑厂全部关闭拆除,复耕土地10589亩,并于8月26日在《安阳日报》将464个粘土砖瓦窑厂关闭拆除情况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98.
以中国古代海洋小说为考察对象,探寻其发展存在的"植物"、"万花筒"、"白天黑夜"三大模式和遥望性、寓言性、笔记性、程式性四种审美特征,认为它们是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独特的文学品质。  相似文献   
99.
粤西云开变质深成岩同岩异化及其识别与填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晚前寒武纪变质深成岩占主体的粤西云开陆块中,同岩异化现象十分普遍。由于遭受了不同构造层次和不同变形相韧性流动剪切变形改造,使原本为同一岩石单元的侵入体被分解为若干种不同结构构造和矿物含量的岩石类型,据以进行岩石单元划分时,出现了错误。从构造变形分解思路入手,通过构造物理和构造化学过程分析,总结了本区同岩异化的特点、识别标志和填图方法,提出云开地区高绿片岩相条件下原岩为花岗岩的构造片岩与原岩为泥质岩的副片岩区别的七条标志。  相似文献   
100.
倪云英 《浙江地质》2001,17(1):90-92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普及,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也使地质科技档案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革。1998年浙江省地质资料馆根据原地质矿产部的统一部署实施了“地质图资料数据化工程”,该工程是在地质科技档案工作中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的一次尝试。本着重从实施该工程中所引发的几点启示提出浅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