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对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洋生物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分属于鱼、虾、贝、藻的10种海洋生物中谷胱甘肽的含量。利用邻苯二甲醛与GSH反应构成的荧光体系,在激发波长为365nm,发射波长为425nm的条件下,方法的回收率为99.22%~99.69%,变异系数为2.16%。应用此方法测得10种海洋生物中谷胱甘肽的含量为:红笛鲷(Lutjanussanguineus)0.399mg/g,银鲳(Pampusargenteus)0.352mg/g,大海鲢(Megalopscyrinoides)0.561mg/g,尖紫蛤(Sanguinolariaacuta)0.289mg/g,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n)0.287mg/g,墨吉对虾(Penaeusmerguiensis)0.892mg/g,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1.434mg/g,囊藻(Colpomeniasinu-ose)0.221mg/g,石莼(Ulvalactucal)0.727mg/g,马尾藻(Sargassummuticum)0.137mg/g。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肉不同提取物的呈味物质含量和呈味特征差异。【方法】以新鲜菲律宾蛤仔肉为原材料,采用水煮和酶解的不同提取方式,制得两种冻干粉,比较分析两者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有机碱和无机离子含量的差异,通过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评价其对滋味的贡献,并结合感官评价法和电子舌检测法考察其整体呈味特征。【结果】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水煮提取物鲜味和甜味强于酶解提取物;鲜味、甜味和苦味是酶解提取物的重要味觉特征;电子舌主成分分析结果亦表明水煮提取物更接近谷氨酸钠的呈鲜特性。水煮和酶解提取物中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有机碱和无机离子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的呈味物质由于含量的差异及呈味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水煮和酶解提取物的整体滋味存在差异。【结论】菲律宾蛤仔的呈味特性与其水溶性呈味物质密切相关,酶解提取物虽增加了氨基酸等的总体含量,但对鲜味、甜味的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禁食暂养对卵形鲳鲹有水保活生理响应的影响,为卵形鲳鲹的保活运输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测定暂养过程中水体的总氨氮和pH值、卵形鲳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肌肉氧化应激指标等的变化,分析确定卵形鲳鲹有水保活的禁食暂养条件。【结果与结论】禁食暂养过程中,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水体总氨氮含量与pH值显著上升,但在禁食暂养时间为6 h时,其总氨氮质量浓度为3.22 mg/L和pH值为7.80;禁食暂养6 h可以降低或减少卵形鲳鲹的应激,使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皮质醇(Cortisol)、血糖(GLU)、尿素氮(BUN)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2785.53 U/L、19.04 U/L、158.72 ng/mL、2.98 mmol/L、4.35 mmol/L和4.96 mmol/L;同时减轻了应激带来的肌肉组织氧化损失,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分别为6.34 U/L和5.86 mmol/L;卵形鲳鲹适宜的暂养条件为在鱼水比m鱼∶m水=1∶20和(25±1)℃的洁净海水中暂养6 h。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扁舵鲣(Auxis thazard)的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中分离鉴定具有较高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抗氧化肽。【方法】用木瓜蛋白酶水解扁舵鲣,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检测指标,通过超滤、凝胶过滤层析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抗氧化肽,再经过超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Xevo G2-XS QTOF)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酶解产物中获得3种抗氧化肽,其氨基酸序列分别为β-丙氨酸-1-甲基-L-组氨酸(241 u)、Gly-Ala-Gly-Gly-Pro(357 u)和Val-Glu(246 u)。【结论】扁舵鲣的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含有抗氧化活性的肽类,可为其抗氧化肽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分析不同方法提取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外套膜胶原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方法】分别采用酸-酶法和热水法从外套膜中提取得到两种胶原蛋白(A-PSC(Pm)和HSC(Pm)),对其氨基酸组成、微观结构及热变性温度等理化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SC(Pm)提取率高于A-PSC(Pm);HSC(Pm)中,Gly、Glu与Arg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20.16%、17.57%和10.07%;而A-PSC(Pm)中,Glu、Asp与Arg相对含量为19.67%、11.63%和10.07%;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别显示,两种胶原蛋白均在220 nm左右有强吸收峰,且具有典型的胶原蛋白特征带(酰胺A、B、Ⅰ、Ⅱ和Ⅲ带);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PSC(Pm)呈致密多孔网状结构,HSC(Pm)则基本为薄片状;DSC分析结果表明,HSC(Pm)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结论】酸-酶法及热水法提取的胶原蛋白均具有类V型胶原蛋白特性,其结构特征及其理化性质均存在差异,可根据需求选择特定的胶原蛋白提取方法用以开发不同类型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虾类微量元素含量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湛江几种养殖对虾和海捕天然对虾的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虾体中微量元素含量均衡;综合排名依次为野生斑节对虾、野生凡纳滨对虾、养殖斑节对虾、养殖凡纳滨对虾,两种野生对虾的综合排名均高于养殖对虾;野生斑节对虾综合得分为1.6708,微量元素含量最均衡,营养价值最高,养殖凡纳滨对虾营养价值最低,综合得分为-1.20943。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辐射加热法使壳聚糖与水杨醛反应生成壳聚糖希夫碱,然后将其与铜盐配位得到壳聚糖希夫碱铜配合物,用UV、FTIR、TG表征产物的结构,并探讨该配合物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希夫碱铜配合物对过氧化氢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常温(25℃)常压,pH=7.0的条件下放置12 h,催化H2O2的分解达99.8%,该配合物重复使用3次还保持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4种常用蛋白酶对中国毛虾的酶解效果,筛选出胰蛋白酶和枯草杆菌蛋白酶为最佳用酶,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水解条件,在各自最佳水解条件下采用先加胰蛋白酶再加枯草杆菌蛋白酶的酶解方式对中国毛虾进行联合双酶水解,水解度可达67.83%。  相似文献   
19.
以奶粉、珍珠水解液等为原料.经溶解、配料、调合、过滤、均质、杀菌等工序后制成珍珠酸奶。不同稳定剂、酸味料及络合剂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CMC与PGA联合使用效果良好,最佳用量分别为0.28%与0.08%;酸味料和络合剂分别以乳酸和三聚磷酸钠为佳。产品常温放置半年没有明显沉淀,口感厚实圆润,酸甜适口。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酶解工艺条件,探讨其酶解液对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在确定实验用酶和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水解度为响应值,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得到最适酶解条件。以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生成NO量和吞噬能力来评价酶解液对免疫细胞的促进作用。【结果】以动物水解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组合用酶效果最佳,方格星虫酶解的适宜条件为pH 7.0、加酶量5 000 U/g、液料比3∶1,55℃酶解5.2 h,其水解度为38.92%;以此条件得到的酶解液进行实验,酶解液质量浓度为0.9 mol/mL时,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为30.57%,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生成NO能力为56.2μmol/L,吞噬能力D(540 nm)值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方格星虫酶解液对细胞免疫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