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5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乡镇企业劳动力素质特征 通常认为,乡镇企业自购、自产、自销的生产方式,使得它们的发展将主要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因而,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弹性无限大的情况下,乡镇企业劳动力应该最具有竞争性,其素质亦将通过竞争机制的作用,显示出依时间序列较快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具体体现为乡镇企业劳动力的录用应是在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中严格挑选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者;企业在职职工应有较强的进取心,劳动技能在自身的努力下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2.
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于当惹雍错中部的吉松一带发现环斑花岗岩,获同位素K-Ar法年龄45.3Ma,时代为始新世。吉松环斑花岗具特殊的卵状环斑结构,K2O Na2O含量较高,K2O>Na2O;稀土元素含量高,具明显的铕亏损,为造山型环斑花岗岩,形成于青藏高原陆内碰撞造山晚期的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33.
基于地震相分析的孔隙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主要讨论在地震相分析下的孔隙度预测。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对研究区块进行前期常规解释(合成记录、层位追踪、构造及断层解释),在此基础上利用地震相分析技术,并结合测井及岩芯资料对研究区进行沉积相带划分,将地震信息转化为地质信息;然后根据相带划分结果,对单一相带中的密度、声波速度与孔隙度井资料进行统计,拟合获得相关最好的波阻抗与孔隙度关系公式,这样多个相带就有不同的孔隙度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反演得到的波阻抗计算获得孔隙度。由于在横向上加入了地质解释,所以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结合地质规律,提高三维孔隙度预测精度,还能更好地进行孔隙流体预测及储层评价。  相似文献   
34.
尾亚韧性剪切带形成于石炭纪晚期.根据其宏观变形构造、显微变形构造等变形特征,说明其经历了早期的推覆剪切和后期的右行推覆剪切两个主要演化阶段.对该区的构造演化及指导找矿增添了一点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5.
【研究目的】 澜沧岩群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查明澜沧岩群的物质组成、构造属性、时代及变质变形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重建特提斯的时空格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研究方法】 在1∶5万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开展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等综合研究。【研究结果】 查明了澜沧岩群的物质组成及变质变形特征,具有基质+块体的构造混杂岩特征,经历了3期变质变形,整体表现为逆冲推覆-增生造山的构造变形样式。通过碎屑锆石、变酸性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厘定其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澜沧岩群中高压变质岩的原岩具有岩浆弧、OIB和E-MORB的特征,说明澜沧岩群经历了深俯冲、增生造山作用过程。【结论】 结合区域已有的研究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认为澜沧岩群不是基底岩系,而是昌宁—孟连原-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形成的早古生代增生杂岩。  相似文献   
36.
胶北地块变质基底超镁铁岩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胶北地块变质基底的蛇纹岩、蛇纹岩化尖晶石方辉橄榄岩、尖晶石橄榄斜方辉石岩、角闪石岩自形成以后,经历了早期的高角闪岩相和晚期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因而记录了三个阶段的矿物组合:早期的Opx1+Ol1+Spl1;中期的Opx2+Ol2+Spl2+Amp2和晚期的Amp3+Srp3+Mag3+Cal组合。超镁铁岩中普遍存在的角闪石,具有粒状变晶结构特征,形成于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过程。蛇纹石没有受到应力作用的迹象,显示其形成于晚期非挤压环境的交代变质作用过程。尖晶石橄榄岩中斜方辉石的矿物化学以及尖晶石橄榄岩的高Mg O含量都表现出克拉通橄榄岩的性质。角闪石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图解的(La/Sm)N的比值1.11~1.41,(La/Yb)N的比值0.91~1.61,超镁铁岩多元素图解显示无高场强元素异常,都表明胶北地块变质基底的超镁铁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或是裂谷环境。尖晶石矿物的Mg#0.72~0.79、Cr#0.06~0.12表明交代变质成因。方辉橄榄岩橄榄石的Fo值88.42~90.50、超镁铁质岩石全岩主元素的分散性、较大的∑REE含量变化以及Si/Al-(Mg+Fe)/Al和Mg/Ti-Fe/Ti主元素的比值图解所表现出的超镁铁岩与角闪石岩具有成因联系等,都表明胶北变质基底的超镁铁岩可能是具有堆晶成因的一套幔源岩浆系列。高MgO含量(16%~42%)表现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橄榄岩地幔性质;高水含量反映出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变质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37.
中国4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空间可达性测度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潘竟虎  从忆波 《地理科学》2012,(11):1321-1327
基于GIS技术,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中国1 063个4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测算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利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4A级及以上景点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特点,人文景点的聚集程度明显高于自然景点。全国4A级及以上景点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60.5 min,63.29%的景点可达性在120 min以内;所有4A级及以上景点的可达性在全国的分布差异显著,且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人文景点可达性好的区域相对于自然景点更加集中。所有景点、人文景点、自然景点均呈强集聚格局,3种类型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人工观测站雷暴日的记载在雷电防护中的使用价值,通过对2008年雷电产品与同时段泰安观测站雷暴日资料分析发现:雷电产品反映的是一定平面内雷电情况,而观测站雷暴日资料代表了该站点观测到的雷暴情况,受雷声在大气内传导过程中的衰减作用影响,观测员对于那些距离远、强度低及频数少的雷电现象难以有效地判断记载,漏记率高,两者直接比较意义不大.本文以观测站为圆心,对50km以内半径做不同距离划分并统计相应雷电数后与雷电产品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观测站对5km范围以内雷暴的记载与雷电产品无显著差异,人工观测站雷暴日的记载数据可靠.由于人耳的听觉将那些距离远、强度低不易被人们察觉且影响较小的雷电进行了过滤,人工观测站雷暴日资料较雷电产品而言能为研究某一地点雷电情况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39.
各向异性是地电异常解释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广泛存在于裂隙或层理发育的地质环境中.本文针对任意各向异性条件下直流电阻率法三维正演问题进行研究,结合非结构谱元法建立模拟算法,充分利用谱方法的指数收敛性以及非结构有限元对地形和复杂异常体刻画能力,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通过灵活的四面体网格剖分和高阶谱插值,实现了复杂介质任意各向异性模型电阻率响应的高精度数值模拟.我们首先通过层状各向异性模型验证本文非结构谱元法的计算精度,进而我们以半空间中立方体模型为例分析各向异性对电阻率响应的影响特征,并通过计算针对不同各向异性参数的视电阻率极性图,探究地下介质各向异性特征识别方法.最后,我们针对典型的山脊模型计算和分析存在地形效应条件下各向异性电流场分布及视电阻率特征.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四面体网格的谱元法模拟带有复杂地形和异常体的任意各向异性模型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在推进电阻率方法用于解决裂隙及层理等环境和工程地质问题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0.
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探测深度与采样时间、发射磁矩、大地电导率、仪器背景噪声和灵敏度等诸多因素相关。本文基于时间域航空电磁一维正演对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探测深度进行研究。正演算法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结合准静态近似条件,得到一维层状介质上空中心回线频率域电磁场响应的垂直分量,并采用汉克尔积分进行计算,进而通过时-频变换获得时间域电磁场响应。探测深度研究参考仪器背景噪声水平,通过设定最小可识别信号阈值(本文设定为系统背景噪声三倍)获取最大可探测分离时间,进而利用该分离时间结合平均电导率求取最大探测深度。最后本文以VTEM系统为例,对不同层状介质模型以及不同发射磁矩、背景噪声、发射脉宽和飞行高度下的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最大探测深度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