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储量最大的铅锌矿床,矿体主要沿花岗闪长(斑)岩与大理岩接触带产出。为了查明成矿物质来源,对矿石中的硫化物和矿区内及外围主要侵入岩开展了铅同位素示踪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N(206Pb)/N(204Pb)为18.266~18.372,平均值18.296,N(207Pb)/N(204Pb)为15.501~15.579,平均值15.536,N(208Pb)/N(204Pb)为38.016~38.339,平均值38.138。铅同位素年龄校正计算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Pb同位素比值与大理岩和花岗闪长(斑)岩非常相似,表明矿石中的铅主要来自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说明成矿物质也主要来自这两类岩石,进一步证明了白音诺尔铅锌矿床的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有关,属于矽卡岩型矿床,与喷流沉积型和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有明显的差别。与区域上其他银多金属矿床对比发现,本区银多金属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非常相似,其组成范围多有重叠,暗示这些矿床的矿石铅来源也非常相似,可能表明有一个共同的富银的基底或地层为这些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72.
江西德兴朱砂红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砂红斑岩铜矿位于德兴斑岩铜矿矿集区的西北方向,紧邻铜厂铜矿.本文在前人有关德兴铜矿研究基础上,以铜矿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内容,通过野外详细的岩芯采样,室内石英斑晶、石英脉和方解石脉中包裹体测试及数据整理分析后初步发现:朱砂红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大致可以分成五大类型(富液型包裹体、富气型包裹体、含CO2气液两相型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型和固液两相型);相比铜厂整体成矿温度略低,盐度略高;由成矿流体压力47.27~184.47 MPa,推导出成矿深度达2~4 km,以及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流体中含有CO2、H2S和CH4等挥成份气体,它们可能与Au等元素的运移成矿有关.因此,从包裹体性质推测朱砂红铜矿不只是斑岩铜矿,可能是浅成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此外,朱砂红矿区成矿流体来源至少有两种:高温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伴随流体演化期次大致可以划分出3个成矿阶段:硅酸盐硫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即主成矿阶段,温度:200~340℃,盐度:2.0%~15%NaCl)、碳酸盐-硫酸盐硫化物阶段.同时,均一温度、盐度及压力等暗示在流体演化和成矿过程中岩浆流体发生过沸腾或不混溶作用.  相似文献   
73.
浙江建德岭后铜矿磁黄铁矿Re Os年代学 特征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雷  王宗起  赵元艺  刘妍  曹洁  定立  屈文俊 《地质学报》2013,87(12):1864-1873
浙江建德岭后铜矿床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的钦杭结合带的北东段,矿化主要发育于中石炭统黄龙组下段灰质白云岩中及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与其接触带上。挑选块状铜矿体中的磁黄铁矿进行Re 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21±12Ma和122.5±8.7Ma。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本次的年代学研究,认为岭后铜矿是在古生代海底喷流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受到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改造、富集而形成的,是海底热水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中生代的热液叠加成矿作用受到华南地区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的影响,是中国东部燕山期第三次大规模成矿作用的结果。本次研究也为在浙江西部地区寻找与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74.
江西德兴朱砂红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提要:朱砂红斑岩铜矿位于德兴斑岩铜矿矿集区的西北方向,紧邻铜厂铜矿。本文在前人有关德兴铜矿研究基础上,以铜矿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内容,通过野外详细的岩芯采样,室内石英斑晶、石英脉和方解石脉中包裹体测试及数据整理分析后初步发现:朱砂红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大致可以分成五大类型(富液型包裹体、富气型包裹体、含CO2气液两相型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型和固液两相型);相比铜厂整体成矿温度略低,盐度略高;由成矿流体压力47.27~184.47MPa,推导出成矿深度达2~4km,以及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流体中含有CO2、H2S和CH4等挥发分气体,它们可能与Au等元素的运移成矿有关。因此,从包裹体性质推测朱砂红铜矿不只是斑岩铜矿,可能是浅成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此外,朱砂红矿区成矿流体来源至少有两种:高温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伴随流体演化期次大致可以划分出三个成矿阶段:硅酸盐硫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即主成矿阶段,温度:200~340℃,盐度:2.0~15wt.%NaCl)、碳酸盐-硫酸盐硫化物阶段。同时,均一温度、盐度及压力等暗示在流体演化和成矿过程中岩浆流体发生过沸腾或不混溶作用。  相似文献   
75.
利用长治市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中已完成的43个钻孔及剪切波速测井资料,基于克里金插值方法,构建长治市区浅部地层及剪切波速度结构模型。结果表明,长治市区浅部地层及剪切波速具有较强的横向非均匀性结构特征,其沉积建造明显受水文地质环境及主要断裂的控制。  相似文献   
76.
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床是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一个世界级单一萤石矿床,产出于早二叠世大石寨组火山-沉积岩与早白垩世卫境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上.萤石的成矿作用分为早、晚2期,早期的萤石主要是纹层状、条带状和细晶块状萤石,晚期的萤石主要呈伟晶状、混合伟晶状;而含硫化物的纹层状、细晶块状萤石含量少且分布局限.不同类型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以分为3类:A类是早期萤石,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略呈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点,配分曲线近于平坦,没有Eu异常.B类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不具有普遍性,在其配分曲线中自Tb-Er呈现顶背式突起(roof-like),并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主要为含硫化物的纹层状、细晶块状矿石;C类是晚期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重稀土元素富集的特点,既有Eu正异常,又有Eu负异常.A类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代表了萤石成矿作用的早期热液活动的特征,稀土元素在成矿流体中主要以吸附作用存在和运移,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来源的高温、高盐度流体,成矿流体与大石寨组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和大理岩的水岩反应是导致萤石从成矿流体中沉淀的主要机制;C类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反映了成矿流体经历了较为长期的演化和分异,稀土元素在流体中主要以络离子形式存在和运移,其成矿流体低温、低盐度,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指示该阶段萤石从热液中沉淀结晶的主要机制是2种不同端员流体的混合,即岩浆来源的高盐度、高温流体和以大气降水为主要来源的低温、低盐度流体的混合;B类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反映了一次高含硫化物的局部热液事件,在萤石的成矿作用中不具有普遍意义,稀土元素在流体中是以络离子形式存在和运移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各期次萤石的微量元素变化相似,都具有高的Ni含量,指示成矿物质源区的一致性.在Tb/La-Tb/Ca图解中,所有样品都分布在热液萤石区域,指示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77.
山东半岛作为我国最大的半岛,其地理位置决定了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对其的重要性。本文使用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结合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两个方面搭建指标体系评估其蓝色经济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山东半岛承受的社会经济压力正不断增大。海洋生态系统综合状态评价值为0.53,其中海水、沉积物质量及生物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22、0.19及0.123,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影响和响应评价值分别为2.5和4.3,海洋灾害的影响范围较大,危害程度较深,但海洋管理部门在面对生态环境变化时的反应较为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78.
西藏拉屋锌铜多金属矿床岩矿相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屋矿床位于西藏当雄县境内,为大型矽卡岩型锌铜多金属矿床。文章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矿鉴定、扫描电镜与电镜能谱以及ICP-MS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拉屋矿床的岩相学与矿相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区内的岩体为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明显的爆碎结构。矽卡岩主要包括石榴子石矽卡岩、含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环带状石榴子石灰色部分的铝原子数为0.36~ 0.86,黑色部分的铝原子数为1.23~1.53;而钙原子数具有与铝原子数成反比的变化趋势。由石榴子石的环带推测,有13次岩浆与地层灰岩的物质交换过程。矽卡岩及其后蚀变岩的形成过程,控制着矿化的形成过程,出现石榴子石(晶体中呈粒状的透辉石→板状透辉石→长柱状透辉石)→次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石英→碳酸盐+石英的蚀变变化趋势,与此相应,矿化有铋+钴镍→铋+铜铅锌→铜铅锌银→铟的变化趋势。金属矿物由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银矿、自然铋、硫铜铁铋矿、硫铅铋银矿(?)、辉砷镍矿、黄黝锡矿、羟铟石等组成。作者指出,有用金属元素为锌、铜、铅、锡、铋、钴、铟,需对这些元素的资源特征进行评价,开采时需注意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79.
西藏马攸木金矿松托嘎岩体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攸木岩金矿床是在西藏普兰县境内发现的大型独立岩金矿床。对矿区西北部规模较大的松托嘎英云闪长斑岩体进行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所得岩浆结晶锆石的年龄为18.4±1.3Ma(1σ),表明该岩体形成于中新世早期。年轻锆石所包裹的残留锆石核给出两组206Pb/238U年龄值分别为555±25Ma(1σ)和1894±83~1335±56Ma(1σ)。根据野外地质证据,并结合上述同位素年龄数据可以推测北喜马拉雅地区西段在早寒武世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岩浆热事件,相比之下,松托嘎岩体可能起源于下地壳中—新元古界变质基底的深熔作用。松托嘎岩体成岩时代与雅鲁藏布江东段含矿斑岩成岩年龄(18~12Ma)的一致性表明两者可能受统一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控制。  相似文献   
80.
藏南江孜—哲古一带广泛分布有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产出的辉绿(长)-辉长闪长岩脉,它们是新特提斯洋晚期发生大规模扩张的产物。本文通过对浪卡子附近辉绿岩脉中的锆石进行SHRIMPU-Pb测年,对其结晶侵位时代进行了约束。测年结果表明,两件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值近于一致,分别为134.9±1.8Ma(MSWD=0.65)和135.5±2.1Ma(MSWD=1.40),不仅代表了辉绿岩的结晶年龄,而且记录下了新特提斯洋在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进行的一次重要的扩张的时间。这一测年结果对于构建青藏高原新特提斯洋晚期演化的时间格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特提斯洋在侏罗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