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以陕北风沙滩地区为例,提出了基于景观类型格局开展退化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新思路。景观类型格局及其变化取决于各种景观要素综合利用下所产生的时空异质性,一般表现为广域型格局的镶嵌型格局两种基本形式。镶嵌型景观类型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和内部均质性,以此为客体进行土地利用配置,就是要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准则,寻求退代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持续利用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52.
以西安市为例,用人文主义的方法论,重视人类行为的整体性以及行为意图、价值与环境的情感联系(WalmsleyandLewis,PP4—11),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所在的行为环境之间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借鉴国外有关理论进行对比,总结土地利用变化与行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模式。这些模式揭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行为)空间阻力来自于社会外在权力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似西方国家城市的“区位冲突”(locationalconflict)机制  相似文献   
53.
阿盟位于 90°1 0′~ 1 0 6°5 1′E,37°2 4′~ 42°47′N,地处我国西北 ,远离海洋。境内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依次由山脉、沙漠、戈壁构成。这种地形地貌使面积达 2 7万 km2的阿盟天气气候表现不一 ,同时 ,与阿盟相邻的上游地区甘肃西部、新疆东部的地形地貌也对阿盟的天气气候起到了一定作用。1 地形对降水的作用巴彦浩特傍依贺兰山西侧 ,海拔高度 1 5 63m,城市北部为营盘山 ,西南为鹿圈山 ,犹如一只开口向西的簸箕 ,自东向西海拔高度急剧降低。贺兰山全长2 0 0 km,平均宽度约 2 0 km,呈准南北走向 ,在阿左旗境内约 90 km,巴彦浩特…  相似文献   
54.
基于要素视角的耕地"三生"功能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要素视角考察耕地功能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且已有的耕地功能分类体系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性较弱。论文通过对耕地构成要素的系统分析,界定了耕地、耕地功能及耕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内涵,理论上建构了耕地“三生”功能的测评框架及分区概念模型。实证表明,南安市80%的耕地生产与生活功能以及60%的耕地生态功能为中等及以上,说明耕地利用功能强度较高。耕地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分别在自然生产潜力与地理区位条件、耕作可达水平与耕地依赖程度、生态基底条件与生态保护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趋同性。南安市耕地多功能利用水平较低且耕地开发已经危及区域生态安全,为此需要依据耕地功能分区的空间分布、组合结构及功能强度采取差异化的利用、保护与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5.
中国农业地域分异与现代农业区划方案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统一,农业地域格局取决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等要素的综合影响,而且伴随着这些要素的长期变化而产生时空演化和区域分异,由此奠定了综合农业区划的科学基础。本文探讨了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战略,剖析了现代农业发展环境的时空转变及其动态特征,建立了农业自然要素与农业地域功能耦合测度指标体系,应用聚类分析和定性评判综合手段提出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农业区划原则和方法,制定了全国现代农业区划方案。该方案包括15个农业一级区、53个农业二级区,并与1981年农业综合区划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揭示了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中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地域功能、格局动态和发展趋向,为新时期加快各地区现代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创新发展现代农业与乡村地理学,促进地理学综合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6.
《物权法》的颁布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土地、矿产资源作为《物权法》的主要调整对象之一,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这也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具体来讲,《物权法》的颁布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主  相似文献   
57.
6月20日至27日,笔者一行3人,随同上海世博会考察团参加了在日本爱知县举办的2005年世界博览会,同时对日本爱知县博览会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参观考察。虽然本次参观考察的时间很短,但这次日本世博会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方面,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吉兰泰地区火箭增雨点、监测点的设定和增雨效果的评估,统计了JFJ型增雨火箭10年增雨资料,初步分析了在层状云与积状云中催化作业对播撒区下游的不同增雨效果,提出了火箭增雨作业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容易造成的失误,为干旱地区开展火箭增雨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59.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05,自引:16,他引:89  
刘彦随 《地理学报》2007,62(6):563-570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深刻地改变着广大农村地区, 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农业生产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 乡村发展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1978-2005 年, 沿海地区第一产业比重由23.3%降为7.9%, 第三产业比重由19.8%升为40.5%, 农业劳动力比重则由90.8%降为47.9%。模拟分析表明, 沿海地区 农业产值与农业就业份额仍将持续下降, 2010 年、2020 年农业产值比重将降为8.0%和 6.0%, 农业劳动力比重将降为44.5%和32.2%。1990-2005 年, 沿海地区劳耕弹性系数为1.84, 反映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远快于耕地面积的减少, 农业劳动力效益在稳步提高。同期, 乡村人口由3.06 亿人降为2.19 亿人, 而农村人均居住用地规模却在增大, 未能实现农村人口 转移与农村居民点的减少相挂钩。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须遵循乡村转型发展规律, 重在科学规划、分区推进, 通过优化城乡用地、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特色经济, 提升农村生产力, 促进沿海城乡互动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0.
刘胤汉先生1928年9月生于陕西省户县.195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前身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并留校任教.半个世纪以来,投身地理科学研究、地理教学和决策咨询,注重深入实践,追求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