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兰州—白银地区农业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兰州—白银地区,由于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及人类活动综合影响,农作物所需营养元素及有毒、有害组分在区内表层土壤中的分布明显不均衡。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元素含量分布为主要依据,在分析兰州—白银地区土壤污染现状、农作物所需有益元素丰缺现状的基础上,对区内农业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Cr、N i等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及富集污染强度、空间离散强度相对较弱,而Cd、Hg、Pb、Zn、Cu、As都极为离散。按环境的优劣划分了农业生态优质区(Ⅰ类)、一般区(Ⅱ类)、不良区(Ⅲ类)三个等级,并提出了土壤培肥原则和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甘肃省张掖一永昌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富集与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以Cd、As、Cr、Ni污染为主,工业废水、厂矿企业、人类活动及大气降尘是研究区土壤的主要污染源。从土壤污染程度综合评价图来看,全区土壤一级质量区占总面积的1.87%,二级质量区占总面积的87.13%,三级质量区占9.92%,四级质量区占1.09%。从土壤污染现状来看,重金属土壤以一、二级为主,说明研究区土壤总体质量较好。从土壤Cd、As、Cr、Ni相态分析结果看,各元素多以残渣态为主,但cd的离子结合态和水溶态占总量的5%左右,是极其危险的,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2007年6月(夏季)和2008年1月(冬季)分别对广东红海湾的汕尾港周边海域35个站位进行了表层海水的采样,在实验室内使用XGY-1011A型原子荧光光度计和HY-1F型多功能极谱仪获得了海水中重金属Hg、Cu、Pb、Zn、Cd的含量,研究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综合指数法(WQI)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显示:Hg、Cu、Pb、Zn、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9~0.050、0.9~4.3、0.4~1.4、1.6~19.0、0.1~0.7μg/dm3,平均含量分别为0.025、2.4、0.8、9.4、0.2μg/dm3.该海域表层海水各重金属含量的平面分布总体上呈现以品清湖向汕尾港递减的变化趋势.各站位重金属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WQI)均小于1,海水受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较轻微,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值的要求.2008年1月(冬季)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平均值(0.17)略大于2007年6月(夏季)的平均值(0.14),海水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略有加重的趋势.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环境要素测值的相关程度,相关系数按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大致为:Zn>Cd>Cu>Hg>Pb.  相似文献   
14.
深圳铜鼓航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9月深圳铜鼓航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调查资料,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较低,属于国家一类海洋沉积物;表层沉积物已受到重金属Pb、Zn、As的污染,所有站住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5,达到中等污染水平,各重金属污...  相似文献   
15.
刘文辉 《物探与化探》2013,37(1):132-137
以张掖—永昌地区土壤元素含量分布为主要依据,在分析测区土壤污染现状、农作物有益元素丰缺现状的基础上,选取了必需大量元素、必需微量元素、有益元素、有害重金属元素等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根据各指标的权重 阈值计算结果及隶属度函数计算模型,将测区土壤质量划分为优质、优良、良好、中等、差五个等级,其中优质土地占调查区总面积的4.88%,优良土地占47.21%,良好土地占29.08%,中等土地占14.49%,差等土地占4.34%.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建南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滩储集层分布受控于开江—梁平盆地的展布,但对于该区盆地的延伸范围一直存在多种观点.作者通过深入研究礁滩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主要利用钻井资料并结合正演模型,发现研究区内茅口组四段顶部灰岩厚度与TP2地震反射层形态有关.由于在茅口组末期研究区内存在东吴抬升运动,古地形高地遭受强烈剥蚀,茅口组...  相似文献   
17.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在陆地碳循环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根据甘肃省兰州—白银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结合各土壤类型分布面积,估算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并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兰州—白银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为1.52~7.73 kg/m^2。在空间分布上,榆中县有机碳密度最高,达2.69 kg/m^2,会宁县有机碳密度最低,仅1.56 kg/m^2,总体上呈四周高,中间低的趋势。从土壤类型上看,草甸土有机碳密度最高,达7.73 kg/m^2,灰褐土、栗钙土和石质土次之,为2.96~5.18 kg/m^2,红黏土及淡灰钙土有机碳密度较低,仅为1.52~1.53 kg/m^2。从土地利用现状看,林地有机碳密度最高,这与气候、植被、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对兰州市1663km2范围内的表层土壤和大气干湿沉降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表层土壤中Hg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Hg的平均含量为0.14×10^-6,最高值为6.38×10^-6。对土壤中Hg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研究,认为燃煤是其主要来源。大气总汞浓度年平均值为28.62×10^-9,其中采暖期为48.48×10^-9,非采暖期为9.42×10^-9。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兰州市№环境质量达到Ⅰ级标准的土壤面积为1376.1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2.75%;Ⅱ级土壤面积246.8km2,占14.84%;Ⅲ级土壤面积31.7km2,占1.91%;Ⅳ级土壤面积8.4km2,占0.51%。Ⅲ、Ⅳ级区域主要分布在兰州市西固区石化厂及其附近、七里河区西关十子一城关区二热电厂。  相似文献   
19.
江汉平原原生劣质地下水问题日趋严重,地下水中砷、亚铁、锰、铵态氮含量严重超标,对居民生产生活和饮用水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但相关研究仍较为薄弱。以汉江下游典型河流渗滤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距离汉江5 km及主要支流2 km范围内的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成分及原生劣质组分进行测试分析,旨在查明江汉下游河流渗滤系统原生劣质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平面上,地下水原生劣质组分呈高度空间异质性,相邻的采样点浓度可能相差很大,极大值点多出现在河流拐弯处;垂向上,地下水中As、Fe2+、Mn、NH4-N高值多出现在20 m左右的深度;强烈的还原环境、中性pH值和富含有机质是该层地下水富集原生劣质组分的主要原因;河流渗滤通过改变地下水的氧化还原条件、酸碱条件和有机质含量影响河流渗滤系统原生劣质地下水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某露天采矿工程以及采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露天采矿对地下水水源涵养、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位及地下水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保护对策及污染防治措施,并提出企业应制定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