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气举柱塞外壁的密封性能是决定气井井下排水采气工艺实施的关键。针对目前气举柱塞存在的气体窜流和液体漏失而影响排液效率问题,以典型柱塞外壁结构为基础,建立了柱塞在油管内举升的流场数值计算模型,对其外壁密封环槽结构的密封性能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柱塞外壁环槽结构的不同槽形对柱塞排水采气的密封性能有显著影响,密封性能由高到低依次为:圆弧形槽、正直角梯形槽、矩形槽和反直角梯形槽。密封性能随着槽深的增加而增加,且出现增速放缓的趋势;随着槽宽的增加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同时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相对误差低于12%,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32.
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立程  刘春芳  王川  李鹏杰 《地理学报》2019,74(9):1921-1937
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供给是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来满足需求和提高自身福祉。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和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与消费,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特征与空间权衡关系,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市为例,利用全市2017年土地覆被、气象观测和统计年鉴等多源数据,应用InVEST模型、ArcGIS和GeoDA等空间分析工具,计算了研究区产水、食物供给、碳固持和土壤保持等4项服务的供给量及需求量,并对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匹配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① 兰州市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空间异质性显著,各项服务总供给量均大于总需求量,且在不同区域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② 兰州市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为0.039,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状况存在差异,产水服务(0.098)>碳固持服务(0.066)>食物供给服务(0.030)>土壤保持服务(0.001),且城乡供需匹配差异显著;③ 兰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匹配有“高高型空间匹配”、“低低型空间匹配”、“高低型空间错位”和“低高型空间错位”4种类型,且各项服务的主导空间匹配类型有所不同;④ 兰州市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平衡状况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分别是“高高协同”与“低低协同”。  相似文献   
233.
近年来,我国黄海海域大规模暴发的绿潮现象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水中的物质迁移转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浒苔作为绿潮暴发过程中的主要藻类,是释放二甲基硫(DMS)的优势藻类,其对海水中硫酸盐吸收转化及生源硫释放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实验室培养探讨了温度、盐度及不同形态氮营养盐对浒苔生长及释放生源硫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盐度为25—35,温度为20—25°C),盐度对浒苔生长无明显影响,但盐度增加会促进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酯(DMSP)的合成。在温度为20°C盐度为35时,DMSP释放达到最大值。温度增加能够促进浒苔的增长,在培养第5天,25°C下浒苔湿重比20°C增加了25%左右。培养液中的DMS含量为20nmol/L左右,约是正常黄海水的4倍,DMSP的浓度更是高于正常海水的数十倍。增加无机氮浓度会促进浒苔的生长及DMS和DMSP的释放,相比之下,NH4+-N比NO3–-N更易被浒苔吸收利用,添加两种氮源组DMS和DMSP的最高含量均比空白组高60%和30%左右。DMS/DMSP的值在10%以内变化,培养过程中DMSP表观降解比AA(丙烯酸)/(AA+DMSP)总体上低于40%。  相似文献   
234.
??8.0?????????3???£???????????????????????????????????????????2.2 mm??2001??2??23????????6.0????1995??10??24????????6.5????1995??12??18???????6.2??????????????????????????÷???????????????????о?????????????M=0.002 8L+1.126 9H+0.076 8T??  相似文献   
235.
为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防范海底地质灾害和保护生态环境,文章梳理福建省近海海底麻坑的类型和成因,并分析海洋工程与灾害性地貌的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受板块挤压和海平面波动等的影响,福建省近海海底地形和沉积环境复杂多变,流体活动形成的海底麻坑主要包括单元麻坑、圆形麻坑、拉长形麻坑、链状麻坑和复合麻坑5种类型,在北部泥质区、南部砂质区、河口区和海湾区有不同分布,其成因主要包括海相生物气、生物气和海陆生物混合热解气;应高度重视海洋工程与海底麻坑等灾害性地貌的联动效应,避免发生海底地质灾害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36.
阵风预报对于输电铁塔线路设计、风力发电、建筑和桥梁设计以及航空气象安全等至关重要。目前,基于不同观测资料和计算方法,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阵风或阵风因子参数化公式,没有公认的一致结果。利用中国气象局南海(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离岸4.5 km和6.5 km的两个海洋气象观测塔在2008—2018年七个台风期间观测的10 Hz高频湍流脉动数据,分析了观测高度、平均时间、下垫面特征和大气稳定度对阵风因子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了近海海上台风过程中阵风因子与平均风速和湍流特征参数的关系。不同于以往研究给出阵风因子是常数,给出了阵风因子随10 m风速变化的计算公式,为阵风预报及相关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7.
安徽省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近年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系统总结了安徽省煤层气赋存特征,通过研究单纯的地面煤层气勘查试验进展,以及井下井上相结合的勘查开发进展,分析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应以国有煤矿集团为主体,政府应继续保持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先支持矿区煤层气(瓦斯)勘查开发,大力推行“一井三用”的开发模式,逐步实现煤层气地面勘查开发的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238.
山东小清河发源于济南市南部山区,数十条支流穿过市区,向北汇入其干流.整个济南市的污废水通过遍布市区的支流排入小清河,导致小清河严重污染,丧失自净能力.被污染的小清河水以侧渗、灌溉等方式,通过土壤、包气带,污染浅层地下水,进而对周围居民生存健康造成威胁.研究表明,小清河淤泥底质及浅层土壤对重金属向地下水的扩散、迁移具有重要的“屏蔽”作用.因此,小清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的关键在源头.现阶段,河床内淤泥底质不宜破坏,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土壤不宜种植食用农作物.  相似文献   
239.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热环境急剧恶化,研究城市化对温度变化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我国气候变化特征。然而,以往相关研究多聚焦于气温或地温中的一项指标,尚不完全清楚城市化对二者影响的差异。本文利用福建省20个气象站逐日地表气温(简称气温)和0 m地温(简称地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UMR(Urban Minus Rural)等方法,旨在探讨1987—2017年福建省气温、地温变化中的城市化影响。结果表明:(1)福建省气温和地温变化具有很大时空异质性;就区域平均而言,年和各季节平均温度均呈增加趋势,但地温上升幅度普遍高于气温。(2)城市化对城市站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温度变化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对年平均地温变化的影响(0.18 ℃·(10 a)-1,P < 0.01)明显高于对气温的影响(0.08 ℃·(10 a)-1,P < 0.05),对各季节平均地温变化的影响也高于气温。(3)在基于所有台站计算的福建省年平均地温序列中检测出显著的城市化影响(0.06 ℃·(10 a)-1,P < 0.05),且这种城市化影响偏差在春季和夏季地温序列中更加明显。综上,基于台站观测数据的福建省气温和地温变化速率差异与城市化对二者的增温效应差异密切相关;建议在未来相关研究中对此予以考虑和剔除,从而促进对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40.
为探究浅层地温场的时空演化规律,综合使用多种温度传感器,获得了南京市3个钻孔0~100 m的连续高精度温度数据。采用不同精度的地层模型和上边界温度条件,开展了3个月时间尺度的地温数值模拟,分析了地温在模拟时间内时空变化规律和模拟精度。相对于平均热扩散系数,采用分层热扩散系数时提高了浅部0~4 m模拟温度的精度,降低误差为2%~4%;与高精度边界模拟结果相比,边界为日均温度时的模拟结果相差不大,而月均温度降低了0~5 m模拟温度的精度,增大误差为2%~3%,但对于均质地层影响深度较小。对于浅地表变温层处的地温模拟,在浅部0~5 m处使用分层热扩散系数,以日均温度作为边界条件能够在保证结果准确的前提下减少监测成本。文章也为南京市浅层地温长期预测和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