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完整推导1PN度规形式下脉冲到达时间方程与脉冲星导航的观测方程。分析导航观测中的相对论影响;给出观测方程的级数展开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脉冲星历表参数对观测时间的影响;讨论行星星历误差对观测时间的影响;推导星体扁率引起的测量时延表达式,分析不同星体扁率引起的时延量级。  相似文献   
52.
青藏高原内陆封闭湖泊的水体演化是古气候变化的良好地质载体,其中湖泊古湖岸线变迁蕴含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对其识别和研究是认识导致湖泊退缩的气候或构造变化的关键。色林错是青藏高原第二大内陆湖泊,保存了一系列古湖岸线。我们对色林错东北岸保存完好的古湖岸线进行了研究。对这些古湖岸线样品中的石英颗粒使用单片再生法(Singlealiquot regeneration)进行OSL测年,测定年龄分别为12.2±0.8 ka、6.3±0.4 ka和2.3±0.2 ka。表明色林错在约12.2 ka、6.3 ka和2.3 ka±至少出现了3次阶段性湖泊收缩过程。  相似文献   
53.
洞庭盆地两护村孔孢粉组合及其气候与地层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两护村ZKC1孔位于洞庭盆地安乡凹陷的东南部,孔内第四系(底部跨上新世)厚达294 m,为河流和湖泊沉积,自下而上依次为上新世—早更新世华田组、早更新世汨罗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以及全新统等。对ZKC1孔第四系进行了详细的孢粉分析,自下而上划分出16个孢粉组合带。ESR年龄和孢粉组合及其反映的气候特征指示华田组下段形成于上新世末。根据孢粉组合特征,结合构造—沉积演化和区域气候背景,重塑洞庭盆地上新世末以来的气候演化过程:上新世末期由孢粉带Ⅰ和Ⅱ指示具暖干气候。早更新世经历了凉干(孢粉带Ⅲ、Ⅳ)→暖湿间凉干(孢粉带Ⅴ~Ⅶ)→冷干间温湿(孢粉带Ⅷ~Ⅹ)→暖较湿(孢粉带Ⅺ,Ⅻ)的气候演变过程。中更新世早期无孢粉样品(洞庭湖组下部砾石层),其沉积环境暗示冷干气候条件;中期由孢粉带ⅩⅢ反映出暖稍湿的气候特征;晚期因构造抬升缺失沉积,同期湿热化事件指示暖湿气候。晚更新世早期缺乏沉积,据区域对比应为寒冷气候;中期由孢粉带ⅩⅣ指示温较湿的气候特征;晚期缺失沉积,系寒冷气候下区域海平面下降所致。全新世经历了暖稍湿(孢粉带ⅩⅤ)→暖稍干(孢粉带ⅩⅥ)的演变。上述气候演变过程与ZKC1孔化学蚀变指数曲线反映的气候演变过程以及中国东部第四纪气候演化基本吻合。以孔深140 m为界,上部孢粉数量显著高于下部,种属也更为丰富。这一变化很可能对应于一次重要的地质事件,其成因有待今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4.
该文运用LASG 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在青藏高原东部的川、渝两省市进行了定量、定点降水预报的数值模拟敏感性研究和准业务化试验, 并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有关规定对结果进行了评估。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低纬度的天气系统与其活动特性, 对该地区定量、定点降水数值预报有着重要影响; 同样的物理过程和地形影响处理方式在不同的天气过程中对降水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可选用适当的客观分析方法, 通过强调距格点最近的站点的影响来尽量保持高、低值系统的极值, 从而改进预报效果。准业务化试验结果表明:LASG η坐标模式以其比较完善的动力框架和物理过程处理方法在这个地形复杂、天气系统多变的区域内可获得较好的预报结果, 特别是晴雨预报可获得较高的TS评分, 并能对某些客观预报难度较大的天气过程做出较好的预报。  相似文献   
55.
春季,冷暖空气在我区交缓频繁,往往造成各地低温阴雨、锋面大、暴雨、冰雹和大风等恶劣天气,云天变化也较复杂。为使观测记录尽可能反映客观情况,现谈谈对春季云天观测的一些粗浅见解。 每年2—3月间,由于乌山阻高的建立和维持,冷空气随分裂小槽不断东移,从中路、东路补充南下,我区地面受华南静止锋的影响,往往造成连续低温阴雨天气,有时十天半个月不见阳光,正所谓“春雨绵绵”。灰暗的低云满布全天,在降水停歇时,云层稍为抬高,可见云的块状或滚轴状结构,此时一般都记为Scop,即使雨量稍大,只要降水间歇性(非阵性)明显,这类层积云在广西是常可见到的。但须注意,当降水时间较  相似文献   
56.
重庆巫山县城北门坡地段地质环境异常复杂,斜坡裂缝和崩滑灾害发育;斜坡下部位于长江三峡水库水位变动带,预测坍岸宽度可达190 ̄300m,巫山县城为库区的全迁城镇,北门坡为新、老县城的复合部位,滑坡和坍岸的危害均十分严重,对此,根据防治对象的差异和技术,经济的可行性以及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北门坡地段滑坡,坍岸灾害的综合防治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57.
地震进口窗:试论中国大陆及边邻强震活动关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我国边邻三个“地震进口窗”内M_s≥7.0级地震与中国内陆的部分M_s≥6.0级地震活动的时、空关系简述后,讨论了如何利用这种关系来预报中国内陆M_s≥6.0级地震的时、空问题,以期为大形势的趋势预报提供有益的参考.文末也对“地震进口窗”的物理意义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58.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与生态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善和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是综合治理黄土高原人为加速侵蚀的关键。本文以陕北米脂县泉家沟流域为例,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土地利用系统的优化设计模式,主要过程包括小流域土地利用系统分析;土地资源综合评价;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土地利用优化模型空间面积分配;土地利用系统生态设计等。  相似文献   
59.
根据BKG中心的转换参数结果,采用FFT方法,计算分析了PZ-90GLONASS与ITRF间转换参数及其周期变化特性,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0.
日照绿茶与地质背景相关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照绿茶是发展较晚的优质绿茶,以其汤色明亮、叶底嫩绿、滋味鲜醇清香而闻名,但其内在品质、潜在价值、发展空间尚为未知。该文通过对日照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基岩、土壤、水文等地质背景进行相关参数的研究对比,揭示了优质茶园与地质背景的相关性。绿茶中丰富的微量元素,特别是特色有益元素“Se”的含量较高,为日照茶品牌的创新开发拓宽了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