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的岩浆作用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分析,在辉绿岩中获得138.7±1.0Ma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在流纹岩中获得了110.4±0.4Ma的谐和年龄,表明区内岩浆作用具有2期成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辉绿岩是地幔熔融的产物,花岗闪长岩为岩石圈地幔熔融的产物,而流纹岩显示2类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低Sr流纹岩为古老岩石圈地幔熔体经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高Sr流纹岩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为增厚下地壳熔融的产物。综合已有的研究,早白垩世岩浆作用在缝合带两侧均有展布,其中早期岩浆岩为班公湖-怒江洋双向俯冲的产物,末期岩浆岩是碰撞后俯冲洋壳前缘断离形成的。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经历了双向俯冲到大洋闭合的演化过程,并在早白垩世末期发生了俯冲洋壳的断离事件。同时,高Sr流纹岩的发现表明,早白垩世末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地壳增厚作用。  相似文献   
52.
振动钻进是指两个对称布置的等质量偏心体反向旋转产生离心力,水平分力抵消,竖向分力叠加,形成的激振力将物件沉人地层的一种钻进方法。依此原理制造的国内振动钻机经历了自20世纪80年代的机械传动式向21世纪初全液压驱动方式的转变,振动器结构型式经历了由低速单液压马达驱动一个偏心体、通过齿轮啮合传递到另一个偏心体的中低频振动器向高速双液压马达独立驱动两个偏心体的高频、超高频振动器的发展历程。举例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YSZ-50型钻机超高频振动钻机的取样应用情况,应用表明,该钻机钻进速度快、取样质量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针对YSZ-50型声频振动钻机动力头存在的减振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声频动力头减振方案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三道复合减振方案:第一道采用竖向销轴中的金属橡胶减振垫减振方式,吸收掉振动器振动能量的绝大部分,该方式为主要减振手段;第二道采用侧向复合橡胶块减振方式,吸收掉振动器传递到箱体振动能量的绝大部分,第三道采用普通橡胶垫减振方式,吸收掉箱体传递到回转马达的振动能量。试验表明,三道复合减振方案可有效解决YSZ-50型钻机动力头的减振问题。  相似文献   
54.
吴浩  李才  胡培远  张红雨  李娇 《地质通报》2014,33(11):1804-1814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及其两侧发育的白垩世岩浆活动记录了大洋俯冲闭合过程的信息,是反演大洋演化的关键。报道了去申拉组火山岩测年结果,并对达查沟地区新发现的去申拉组玄武岩端元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2件火山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4.14Ma和104.95Ma,表明去申拉组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玄武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出Nb、Ta、Ti亏损,以及高的Zr含量、Zr/Y和(Th/Nb)N值的特征。研究认为,玄武岩是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混染地壳物质的产物。结合已报道的去申拉组酸性岩数据,研究区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特征的去申拉组是班公湖—怒江洋壳南向俯冲过程中,板片断离导致区域伸展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5.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钻探设备现状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勘主业的发展对地勘装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了开拓地勘装备的市场空间,研发生产满足总局地勘主业发展需求的新型地勘装备,为此采用互联网搜索、图书馆查阅、实地走访、电话咨询等多种方式,对其钻探设备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出总局的钻探设备相对落后、先进钻探设备出现闲置、地勘主业特征不十分突出等问题。据此提出了更新落后钻探设备、改革总局现有的管理体制机制、组建总局层面的地勘装备技术研究院和发展先进钻探设备制造业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6.
57.
兴县地区山西组三角洲沉积及聚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野外露头、钻井资料研究,结合室内薄片分析、微量元素测试等,运用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在鄂尔多斯兴县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中,识别出了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及分流河道、泥炭沼泽、天然堤、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河口砂坝7种微相,并发现研究区山一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山二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且整体上山西组沉积期区内具有三角洲逐渐向南推进的沉积特征.研究区的聚煤作用研究表明,山西组煤层均形成于短期基准面上升的晚期,8#、7#、6#煤的聚煤作用主要发生在三角洲前缘分流间湾充填淤浅的泥炭沼泽环境,5#煤形成于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环境;山二沉积段中富煤地带多与砂岩富集带相吻合,山一沉积段中煤层的厚度则与砂砾岩含量呈现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8.
500 hPa温度场时间序列的年代际突变过程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颜鹏程  封国林  侯威  吴浩 《大气科学》2014,38(5):861-873
本文利用Logistic 模型,推导出描述均值突变的分段函数,用该函数对可能存在突变的时间序列进行拟合,并结合概率分布理论,确定突变幅度最大的时段即为发生突变的过程,由此确定并分析序列中突变的开始时刻、突变幅度、突变变率、突变持续时间、系统不稳定特性等参数。对全球500 hPa 温度场单点时间序列的突变持续过程展开研究:(1)对突变过程的开始时刻进行统计,发现1956~1959、1970~1979、1986~1994、1994~2004 年开始的突变所占比重较大,几次突变过程中,平均来看除了1986~1994 年开始的突变表现为降温,其余几次突变均表现为增温;并且每次突变时,增温幅度比较大的突变,其变率也较大;(2)从突变先后的空间分布上看,1956~1959、1970~1979 年检测到发生突变的格点在海洋上空的突变偏早、欧亚大陆上空偏晚,而1986~1994 和1994~2004 年突变期间这一情况正好相反;(3)针对每次突变过程中的突变幅度,低纬度区域温度发生突变的变化幅度较小、高纬度区域较大;(4)对突变持续时间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全球增暖背景下,完成一次突变的持续时间正在逐渐变短;(5)当系统突变正在进行时,系统的不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59.
杨荣华  游扬声  吴浩 《测绘科学》2014,(6):129-131,125
针对局部点云曲面拟合过程中系数矩阵容易出现病态等问题,本文利用局部点云与切平面的夹角特性,对曲面拟合方程的权阵进行修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次曲面和四次曲面拟合的混合曲面散乱点云曲率计算方法,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圆环面和球面的曲率计算值和真值差别,证实了该算法不仅精度高,且错误率低。  相似文献   
60.
高阳  王晓锋  熊巨华  吴浩  李鑫  蔡顺  张中浩 《地理研究》2023,(10):2817-2826
近几十年来,因气候变化异常而引发的一系列灾害事件已被世界各地的器测及实验记录所证实。深入探究不同时空尺度气候变化的特征与机理是建立气候变化与各类灾害事件耦合关系的前提。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不同自然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化机理,因此探究气候变化及各类灾害事件的时空分异规律及其互相耦合机制,是地理科学学科视角下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理科学学科2010—2021年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地区科学基金的申请和资助项目为研究对象,剖析学科领域内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资助现状,归纳并展望地理科学学科视角下气候变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近十几年来,地理科学学科领域内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与资助量均逐年增长,显示出该学科方向人才储备规模不断扩大;面上项目的申请与资助量较为稳定;地区科学基金的申请量亦呈增加趋势,但资助量波动较大。依托单位中,中国科学院下属的6家研究院(所)是地理科学学科中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主要科研单位。目前,地理科学学科领域内的气候变化研究存在研究队伍区域分布不均、研究手段及内容相对单一、机理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